经济类专业背景下电子文献检索课案例教学法探讨

2012-02-15 10:00李小敏
图书馆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检索课题

李小敏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27)

1 引言

电子文献检索课是各高校为提升大学生电子信息素养而开设的课程, 对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电子文献检索课存在不少问题,从教师角度看,主要有:教学没有重视学习者的专业背景,没有重视学生个体需要,教学方法创新不够等。前不久,笔者在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做了主题为 “经济类文献检索案例教学——检索课题:金融危机与大学生就业”的系列讲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馆领导、同行和学生的赞誉。 笔者认为讲座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以案例形式介绍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 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本文拟结合此次讲座教学实践,讨论经济类电子资源检索课的案例教学以及实施案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 经济类专业背景下的电子资源检索课案例教学法

电子资源检索课案例教学法是指主体内容以案例为主, 通过设计检索某一专业知识课题的案例,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即教师案例讲解、演示、评价和学生参与案例实践、展示结果,让学生直接在文献检索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 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设计案例并分析、演示案例;学生课后模仿案例分工完成课题文献检索;教师讲评学生展示的检索结果。

2.1 设计以专业为背景的检索课题案例,并分析、演示检索课题

设计检索课题案例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设计案例时,考虑到教学对象是经济金融类专业的学生, 设计了以当时金融界的热门话题作为案例:金融危机与大学生就业问题。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 同时也有利于将检索理论知识融于检索实践当中。 如检索理论知识之一是文献检索的流程(步骤),它分三个阶段:(1)分析阶段。 核实、分析检索课题,明确信息需求;(2)准备阶段。 制订检索方案、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标志;(3)检索阶段。进行检索、加工检索结果、反馈,修改策略。如果单纯讲解理论,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而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课题实施案例教学,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在分析阶段,分析“金融危机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课题, 让学生了解获取信息要从几个方面检索,也就是要从课题结构细分出几个检索的层次:一是金融危机发生背景; 二是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三是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四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以上只是粗线条分析,在检索时还可将这些信息按层次把它们分为更细、 更小的多个检索课题,对这些信息需求还可进一步分析,如金融危机发生背景又可进一步分析为:内部原因、外部环境、导火索。金融危机发生的内部原因又可分析为次贷危机; 导火索又可分析雷曼兄弟破产……其他几个方面检索分析以此类推。

在准备检索阶段,继续围绕课题将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作为检索方案, 如: 从纸质文献中检索(利用书刊目录)、从网络中检索(利用搜索引擎)、从本馆电子资源(数据库)中检索(利用各种数据库功能)。 因课时限制,前两种检索方案只需以截图、照片方式用PowerPoint 简单演示即可,着重演示中宏数据库的检索利用。

在实施检索阶段,进行检索演示。 当检索课题只以课题名称为检索词时, 得到的检索信息不理想,无法获取所需信息,这时就要将“加工分析检索结果,修改检索策略,直至获取所需信息”等检索理论知识融合进去, 同时利用检索技巧的相关理论知识,即当检索得到的信息量过于庞大,则紧缩课题,多考虑“查准率”(即布尔检索AND)。 反之,当检索信息量太少,则调整检索策略,扩大课题,侧重于“查全率”(即布尔检索OR)。 如紧缩检索信息演示: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金融危机对女大学生就业影响→金融危机对文科大学生影响→金融危机对文科女大学生的影响。 反之,就是扩展信息。

通过设计案例并分析、演示案例,教学始终在专业知识背景下以案例为主线, 将检索理论知识融会于热门话题的层层分析中, 学生能一直保持兴趣,注意力集中,比较轻松地掌握电子文献检索的理论知识,从而解决传统授课方式效果不理想、学生没有兴趣的问题。

2.2 学生课后模仿案例分工完成课题文献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形成检索报告

为了发现学生个体差异,解决对症教学问题,就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案例, 并让学生参与到案例中来,让学生在实践时产生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完成学习。 由于时间有限,一个案例不可能在一次讲座或一节课中就演示整个检索过程,因此,设计案例时要有计划地“留有余地”,将未检索完的课题内容设计到案例下一个环节 (学生分组实践检索)中,让学生接着完成检索课题。 如笔者在介绍、演示如何检索课题第一个内容“金融危机发生背景”的内部原因、外部环境、导火索等信息后,剩下的几个内容及相关信息, 就以作业形式分成几个小课题,让学生课后按照教师演示的检索方法,分组分工以不同的检索方案来完成。

这种方式既节约了课时, 解决了检索课历来课时不够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兴趣。 因为在第一阶段案例分析、检索演示时,学生了解了如何检索他们关心和熟悉的课题一部分内容, 因课题是他们关心的热门话题, 检索没有完成, 就会意犹未尽,急于了解后面的结果:金融危机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金融危机对他们学经济金融专业的就业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他们迫切地希望体验自己检索到所关心课题结果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这正是实施专业背景案例教学的原因。

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学生分配一个检索课题的内容,要求他们实施多种检索方案。 学生分组既可以按兴趣自由组合, 因有一个共同的专业方向或者是共同的探索兴趣, 检索案例就会更加丰富和深入;也可以按同寝室的学生组合,因有较多的讨论机会, 这种方便交流的结合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案例。 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检索操作,针对检索课题完成选择数据库或网络, 在各数据库或网站中调整检索策略, 得到检索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写成检索报告。 由于检索课题是学生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 所以他们会对检索有一个预期的结果, 也会为此反复检索、 分析和判断,不断修正检索结果,而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知识介绍的“不断修正检索策略”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的检索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2.3 教师讲评学生展示的检索结果

讲评学生检索结果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真正体现、验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差异性、检索中暴露的问题都体现出来了, 这正是教师重视学生个体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的极好机会。 在每个小组学生代表将本小组分到的检索内容, 分几个检索方案的检索过程以PPT 演示结束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讨论。 因为大家共同经历了一个完整案例的检索实践过程, 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等待老师或同学的解答,所以听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 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就分配到课题内容而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讨论与反思, 包括课题检索范围和方向的调整、检索步骤的完善、课题隐含的检索词或内容的分析与挖掘、 检索表达式的科学编写与调整、检索结果的比较与评价等。 此时, 教师一定要对各个小组检索的报告优缺点进行点评, 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各种检索方案的优缺点。 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另一方面能对他们在完成案例检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忽视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 这是加深和巩固学生的检索知识,对理论知识重点、难点的又一次强化的过程,从而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检索能力。

3 实施电子文献检索课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检索课题要以学生专业为背景

案例设计不仅要来自实际学习、生活,要真实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更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或他们感兴趣的学术问题, 以使学生在完成文献检索课题任务的同时兼顾专业学习和兴趣爱好,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比如笔者以 “金融危机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为检索课题, 这既是当时全球关心的热门话题, 也是经济类专业学生尤其是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 由于学生们对经济金融专业知识已经有一定的掌握,故在实施检索时,对检索方向、检索词等选择的把握就清晰、准确、快捷。 检索到信息后也会分析、筛选及取舍,即使实施多种检索方案,也不会因为不懂检索课题而感到厌烦。 因此,以学生的专业为背景设计检索课题非常重要。 一般可以将各专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课题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结合在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案例, 比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等。

3.2 案例设计时要以各种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使用为依托

案例的设计要以具体检索系统和数据库的使用为依托,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案例研究中来。 笔者在开展讲座时,实施的是数据库检索方案。 因课题是经济类,故着重介绍并演示了“中宏数据”(即“中宏教研支持系统”)的检索与利用。 “中宏数据”的特点是权威、查全率高、时效性强、方便快捷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特点, 讲座中将课题所需检索的信息一一在该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操作, 并给以验证。 如以案例课题所需检索的信息:金融危机发生背景的内部原因——“次贷危机”为检索关键词进行检索演示, 学生会惊喜地看到不仅所有专家近期有关“次贷危机”的文章会被排列出来,而且点击浏览每篇文章后, 下面都会罗列该作者相关主题文章及名家们同类文章,不仅如此,文章中画线的关键词只需鼠标触及就可在文章右栏显示中英文解释。 令学生惊叹的是,点击浏览十几篇文章后,不需要回到文章逐一复制、粘贴或另存,只要用鼠标点击右栏“合并文档”,文章就能自动复制、存档。

3.3 案例教学要尽可能让学生演示检索过程

案例教学法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检索课题实践,更要让学生演示检索过程,让学生自己提出观点,发现问题。 学生演示后,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效果会更好。 因为在学生们的演示过程中,容易就检索规律、检索技巧进行交流或强化,真正学到检索知识和技巧, 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住少数课程知识条文。 因此,教师一定要尽可能留出时间让学生演示检索实践过程。

4 结束语

实施专业背景下的文献检索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使教学效果得到了真正的提升,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且让学生灵活自由地得到了实践,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非常受学生欢迎。 但因案例设计要求紧扣学生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的教师大部分是图情专业,如何解决教师其他学科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 是今后广泛实施专业背景下电子文献检索课案例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谭晓辉.案例教学法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7):101-102.

[2] 张宏.范例教学理论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2010(12):72-73.

[3] 伍雪梅.案例教学应用于文献检索课的实践探索[J].教法研究,2010(8):150-151.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检索课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