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和谐哲学研究述评

2012-02-15 14:35谢霄男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斗争哲学理念

谢霄男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近十年来和谐哲学研究述评

谢霄男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近十年来,和谐哲学的研究主流是围绕斗争哲学而展开的。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系统论和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可视为和谐哲学研究的两条支流。当今和谐哲学命题自身面临着生存危机,和谐哲学的儒化思想严重,和谐哲学理论体系亟待建立等诸多问题。未来的和谐哲学研究内容应扩大眼界,汲取百家之长;和谐哲学研究界域应控制在学术领域,避免将学术争辩上升到政治斗争;和谐哲学研究范围不应仅限于国内,还应扩展到国外。

和谐哲学;斗争哲学;系统论;理念创新

“和谐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庞大的理论体系,它蕴含着“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协调、和睦之意”。[1]36在我国,关于“和谐哲学”的提法虽然早已有之,但构建和谐哲学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还要数易超从2002年起开始对和谐哲学做出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对和谐哲学进行全国范围、大规模、多角度的研究则是从2006年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始的。和谐哲学作为当今我党执政理念的基本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由于国内学术界对和谐哲学研究的切入角度和方法迥异,加之和谐哲学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得出的结论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对和谐哲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而深入地梳理和总结,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研究概况

从国内来看,目前已经产生了二百多篇有关和谐哲学研究的论文,两部研究和谐哲学的专著。和谐哲学的研究大多数是围绕着斗争哲学而展开的,斗争哲学是和谐哲学研究的主流。在中共中央即将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前,人民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专栏就上演了建设和谐社会是否应该告别斗争哲学的争鸣。与此同时,围绕“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探讨大规模地展开,中共重庆渝中区委党校的曾文率先提出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是我党执政理念的转变与升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充分肯定了“斗争哲学”的历史功绩,提出:“‘和谐哲学’的核心应该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2]4毛卫平教授在2006年第4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发表了《试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该文认为和谐哲学只有在与斗争哲学的对比中,才能弄清楚它的确切含义,率先界定了“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关系是质变与量变。毛卫平教授在2008年第3月第6卷第1期《淮海工学院学报》发表的《毛泽东与和谐哲学》一文,通过比较毛泽东思想中的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阐发了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是历史必然选择的观念。禹国峰在2009年5月提交的博士论文《和谐哲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阐发了和谐哲学是着意于突破旧质的哲学,斗争哲学是更好地维护、巩固和发展新质的哲学的观点。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的萧诗美在2007年第10期的《哲学研究》中发表《和谐哲学的三种诠释模式》通过分析回复到中国的传统智慧中去和重新颠倒辩证法的理论重心这两种诠释模式的理论误区,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种全新的诠释模式——重新理解辩证法的本来意义。武汉大学的壅涛在《求索》2010年第6期发表的《再评“斗争哲学”》一文中坚决抵制斗争哲学,认为其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错误的。

从系统论和理念创新的角度进行和谐哲学的研究,可视为和谐哲学研究的两条支流。从系统论角度论述和谐哲学的两个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周戟和齐鹏,周戟潜心钻研“系统哲学”达30年之久,于2010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以系统论为落脚点,完整、详尽地论述和谐哲学的专著《和谐哲学初探》,她最突出的贡献是发现了和谐哲学是信息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她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在工业时代初期的野蛮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基础是较原始的工农业生产。工农业产品是“物质”,物质产品只能分享不能共享。为了反抗物质产品的分配不公,斗争不可避免。150多年后的今天进入了信息时代,并正在向知识时代迈进。信息时代和知识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基础是以知识生产为主的,知识产品是信息,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这时的哲学就需要向和谐发展。因此,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产物。她认为信息概念的突破是和谐哲学的出发点,在周戟看来:“学科体系的重大突破需要以基本概念的突破为前提,马克思突破了物质概念,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谐哲学的创建须突破的基本概念是信息概念,因为物质是守恒的,而信息是不守恒的。守恒的物质产品不可以共享,而以不守恒的信息为本源的知识产品就可以共享。共享知识产品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社会生产力基础。”[3]1-2在2009年第12期《经济研究导刊》的《和谐哲学概述》中周戟基于对信息概念的突破,从宇宙系统论的视角论述了和谐哲学的三条基本规律,即:功能不守恒规律、组合性爆炸规律、层次态发展规律。齐鹏提出:“和谐哲学的建构要以人类总体实践为基础,以构建人类理性与价值的和谐关系为根本点,以发展为核心,以整合协调秩序创新为功能,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公平正义为目标。”[4]24说明和谐哲学的构建是不能离开整体与系统的。

从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的首倡者是东华大学的贺善侃教授,他认为:“和谐哲学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的领导理念,集中表现在其重在同一、建设的理念,追求稳定、有序的理念和强调整合、协调的理念。”[5]139-144贺善侃在2008年12月第6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中《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野》认为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形式,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概括,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结晶。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易超从2002年起就从事和谐哲学研究,于2007年出版了《和谐哲学原理》一书,用全新的理念阐发了自己的和谐哲学观,即:和谐概念是体用相宜,物我相生;和谐品质是和谐的内在规定性;和谐诉求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基因;和谐主义哲学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湖南社会主义学院的两位教授刘孝听和曾昭伟在2007年第4期《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中《和谐哲学理论的新探索——推介周德义《生命的伦常》极力推崇周德义有关“一分为三”的原理在和谐哲学中的运用。中山大学的黎红雷教授指出:“走向和谐哲学是我党现实的选择。”[6]42西华师范大学的杨琴与龚平在2009年6月《求索》的《“和谐”哲学的制度体认与社会价值》中认为秩序、组织与法律是对“和谐”的制度体认,倡导制度和谐与社会和谐相统一。西安交通大学的王欣欣在2010年10月第4期《东疆学刊》的《寻求“中西马哲学”对话空间,构建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形态》中提出中西和谐思想资源是构建和谐哲学的主要生长点,互补作用是构建和谐哲学的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的形态进行了展望。

二、和谐哲学的研究内容及观点

和谐哲学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和谐哲学研究的主流是以中央党校为发源地,以毛卫平教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研究和谐哲学要同斗争哲学相区别;其二,和谐哲学研究的两条支流分别是以武汉大学为中心,以周戟教授为主要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应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以东华大学为核心,以贺善侃教授为主要代表的学者们倡导从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

(一)从与斗争哲学相区别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

曾文认为:“我党总体上以‘斗争哲学’理念指导革命和建设,到了今天,‘和谐哲学’的理念已经成为我党的基本执政理念。”[7]139-144他具体分析了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的转变具有历史必然性,倡导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李忠杰反思了斗争哲学,将其与和谐哲学区别开来,对斗争哲学在革命年代的建设功能和在政治斗争的错误运用很好地进行了区分,认为斗争哲学既培育了党和人民的英勇奋斗精神,又由于片面地加以运用在政治活动中给党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当前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哲学应当是和谐哲学,因为它反映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毛卫平关于和谐哲学与斗争哲学的界定最为科学、准确,他认为斗争哲学实际上是关于事物质变的哲学,是指导革命的哲学,是革命党的主导哲学;和谐哲学,是关于事物量变的哲学,是社会和平发展时期指导建设的哲学,是执政党、执政者的主导哲学。他认为时代主题已经由革命与战争向和平与发展发生转换,中国共产党也已经完成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身份的转换,指导党执政理念的哲学也应当由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跃迁。禹国峰提出了和谐哲学是着意于突破旧质的哲学,斗争哲学是更好地维护、巩固和发展新质的哲学的观点。吴永平和杨豹等学者对毛卫平师徒二人的观点持肯定的态度。同时,学术界还有另外一种对待“斗争哲学”的声音,比如壅涛认为斗争哲学不仅在实践上是错误的,在理论上也是不正确的,要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彻底废弃斗争哲学。萧诗美提出了和谐哲学的三种诠释模式,即:“回复到中国的传统智慧中去的模式;重新颠倒辩证法的理论重心的模式;重新理解辩证法的本来意义的模式”。他认为前两种模式有局限性,而第三种模式应该是和谐哲学的主导模式,即:“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不过是对辩证法的两种不同理解,即同一个辩证法,若像原来那样错误理解就是斗争哲学,若加以正确理解就是和谐哲学。”[8]38

(二)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

周戟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和谐哲学的三条基本规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她从宇宙大爆炸理论出发,结合中西哲学有关本原的概念,推演出和谐哲学具有功能(性能)不守恒规律、组合性爆炸规律和层次态发展规律。周戟将和谐哲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认为系统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的,由于物质和能量是守恒的,而信息是不守恒的,这三部分所构成的系统也是不守恒的,所以和谐哲学具有功能不守恒的规律。由于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基本粒子能够组成92种原子,具有庞大功能的计算机语言系统是由0和1两个符号构成的,所以和谐哲学也同样具有组合性爆炸的规律。系统的发展是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更高层级在存留有低级层级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功能,促进系统自身的发展,因此和谐哲学具有层次态发展的规律。运用和谐哲学的这三条基本规律就能够解释和解决我国当今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克服潜在的经济危机、化解失业问题、消除贫困和国际恐怖主义以及克服地球环境危机等等。周戟预言未来的知识时代会是和谐的世界,因为信息时代以后将是知识时代,知识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基础是继信息产业后,新能源、机器人、纳米技术、基因工程和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大发展。届时,由于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大都从事知识生产,并以共建地球村为社会主要生产目的。这样,经济和谐、文化和谐、政治和谐、天人和谐等便都可能实现。周戟指出:“社会失业率飙升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梦魇,这正是社会劳动力向高层次质变飞跃的产前阵痛。社会主要劳动力的层次态发展,经过农民—工人—白领阶层等层次,进入知识时代(和谐世界)后,由于智能机器人解放了大量体力劳动力,这时人们大都从事知识生产。知识生产者可称之为金领阶层。”[3]4周戟的这一理念已经初露端倪,富士康近日研发出了有七八岁智龄的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从事简单劳动的生产者将会被机器人所取代,而以知识生产者为主导的金领阶层将会成为未来和谐世界中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周戟认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本质之一在于整体化,强调宏观调控;新资本主义的本质之一在于自由化,强调微观放活。基于宏观调控和微观放活两者不能偏废,故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与新资本主义的互补是政治和谐的基础。周戟还强调在工业时代“征服自然”的实践虽然失败了,但是人类不能因此而丧失自信。自然界尽管威力无穷,但大自然没有目的,而人类社会是有目的的,所以要实现天人和谐需要以人为主。齐鹏从自然观和科学史的视角对系统论进行合理分析,借以指导和谐哲学,他提出和谐哲学是一种范畴哲学,是对哲学基本范畴的系统把握。齐鹏主张研究和谐哲学要立足人类总体实践,因为总体实践产生一般理论,个别实践产生特殊理论。他将理性求真与价值求真相结合,认为和谐哲学中既包含有理性又包含有价值,构建和谐哲学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理性与价值的分裂,促进世界的整体和谐。齐鹏还认为探讨发展是和谐哲学的主题,和谐哲学自身蕴含着整合协调秩序、促进制度创新的功能,和谐哲学的本质在于追求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以及公平是激发社会活力、保障和谐建设的基石。

(三)从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

贺善侃倡导从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集中体现在倡导和谐哲学要重在同一、建设的理念,追求稳定、有序的理念和强调整合、协调的理念。“和谐哲学”注重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倡导一种互助与合作的价值取向。我党的中心工作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所以,同一与建设是和谐哲学首先需要秉持的理念。和谐哲学的核心是追求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具体到党和政府的任务是要确立以“治”为宗旨的领导理念和确定以社会稳定为重点的领导理念。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综合体,要想使这个综合体秩序井然,就要保证这个多元的利益的整合与协调,使之能够和谐统一。整合的理念,具体就是多元同一、统筹兼顾的理念。协调的理念,明确地说就是协调各方、公平正义的理念。和谐哲学通过对多元利益群体的整合与协调,能够体现我党崭新的执政理念,这种理念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贺善侃从理念创新的角度研究和谐哲学还在于他认为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形式,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概括,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结晶,因此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野。贺善侃对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形式这一理念的阐发是从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切时代的迫切问题”,而且必须成为“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和产物”,“真正的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还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和谐哲学要被人民理解和接受,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解决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使之成为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哲学。贺善侃关于和谐哲学是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概括也是一个全新地诠释和谐哲学的理念,和谐哲学适应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建设的实际需要。贺善侃提出和谐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结晶这一理念的创新点在于他倡导从中国传统的和谐哲学汲取养料,不应该仅仅简单地回复到儒家的和谐哲学思想,而应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此外,易超提出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和谐主义哲学观”;周德义宣扬“一分为三”的理念,黎红雷从理论高度提出了和谐哲学是我党现实的选择的新理念;杨琴与龚平宣扬倡导制度和谐与社会和谐相统一的理念;王欣欣见解独到地提出了中西和谐思想资源是构建和谐哲学的主要生长点,这些理念的提出为和谐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三、和谐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前瞻

和谐哲学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全新的哲学形态,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然而,由于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尚待完善,和谐哲学仍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制约和谐哲学发展的三个瓶颈,提出加强和谐哲学建设的三条路径,以期有益于和谐哲学未来的顺利发展。

(一)制约和谐哲学发展的三个瓶颈

1.和谐哲学命题自身面临着生存危机

尽管大多数学者都认可和谐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然而,学术界的一部分学者极力反对和谐哲学的提法,如:中共中央党校的陈忠宁认为:“和谐哲学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有的根本就似是而非。”[9]39他认为和谐哲学没有遵循哲学思维的整体性和追根究底性,从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两种不同的形式出发归纳相应的内容,冠以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名称,具有主观随意性。浙江省宣传部的雷云认为和谐哲学命题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真谛,和谐哲学的命题有悖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

2.和谐哲学的儒化思想严重

由于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一些学者强调用儒学“天人合一”的哲学,“仇必和而解”的调和哲学,“两端执中”的中庸哲学指导“和谐哲学”,借以取代“斗争哲学”。这些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儒学本身有代表文化保守主义的片面性;只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忽略人的自然属性;违背生命平等和个体差异性及自然属性的本质特征;重形式轻本质;道德体系存在脆弱性等弊端,因此,将和谐哲学儒化必将导致社会的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同时,和谐哲学研究也未能正确地对待我国除儒家思想以外的其他优秀传统文化。

3.和谐哲学理论体系亟待建立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政界,人们早已认识到和谐哲学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我国有肥沃的培育和谐哲学成长的土壤。然而,迄今为止,我国仍未能建设一个完整的和谐哲学理论体系,究其原因就在于和谐哲学存在的合法性仍遭到质疑,和谐哲学研究的人才队伍仍十分匮乏。对斗争哲学与和谐哲学的范畴界定能否在理论界得到统一,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是中央的决议,和谐哲学如果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我党的会议纪要中,将会在制度上保障和谐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各大学和各研究机构如果将和谐哲学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招生,就会为和谐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如果仅凭几个热衷于和谐哲学的学者从事相关问题的研究,而没有制度保障,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和谐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终将会成为一座海市蜃楼。

(二)加强和谐哲学建设的三条路径

1.和谐哲学研究内容应扩大眼界,汲取百家之长

中国自古奉行儒家的思想文化,无论从事什么研究,我们会不经意地从儒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他的各家学说并非无益于社会。儒家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一个王朝获得政权以后越来越受重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强调团结稳定,这是我们应该予以首肯的。然而,倡导和谐哲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同样提出了很多有益于和谐哲学建设的思想,宣扬儒家思想以促进和谐哲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缩短自己的眼界作为代价。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它不是一个封闭保守的体系,而是一个植根于生动活泼的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系统。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旷世奇人,他早年也受到过父亲李曰垓信奉的墨家思想和母亲寸宽福秉持的佛学思想影响。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哲学应该是具有极大包容性并具有扬弃功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和谐哲学研究界域应控制在学术领域,避免将学术争辩上升到政治斗争

从事和谐哲学研究应该尽可能的将唯物与唯心之争控制在学术领域,避免将学术争辩上升到政治斗争。我国至今都未能出现本土的、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哲学家,甚至本国的西方哲学家几乎都是留学归国人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一定程度将唯物与唯心之争扩展到了政治领域,片面地将唯物与唯心之争扩展到政治领域,造成了诸如被誉为“中国的费希特”的贺麟等杰出的唯心派人才被错误的批判。天水师范学院的吴卫东教授说:“生存是生活的根基,思想的依托,就哲学思想而言,生存状态是哲学的原生态基础。”[10]36持唯心思想的哲学家在现世生活中如若均徒遭戕害,威胁到了他们自身的生存,不单整个社会环境不会和谐,和谐哲学思想体系的构建更是无从谈起。唯物思想的教育要在党内予以严格的贯彻实施,而对于学术界的探讨应该鼓励其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开放人们的思想,这有利于和谐哲学学科的良性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3.和谐哲学研究范围不应仅限于国内,还应扩展到国外

时下,国家耗费巨资在国外大规模修建孔子学院,可得到的认可度是有限的,是一种不和谐的表现形式,原因是孔子学院过多地向国外学生灌输儒学的消极影响。到孔子学院就读的一些外国学生,他们的目的是想学好汉语,而不单单是想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即便是孔子学院要宣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不应只是侧重于弘扬儒家思想,而是应该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展现出来,供外国学生选择,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空间,我国的和谐哲学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的个性与选择的基础之上。此外,孔子学院的命名本身就失之偏颇,孔子虽是我国的至圣先师,应该受到世人的尊重与敬仰,但是以“孔子”冠名传输整个中华文明的学术场所,未免有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个别不见一般,只见特殊不见普遍之嫌。笔者建议将孔子学院更名为华夏学院,这样做更贴合宣扬我国中华文明的宗旨,更易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更名不应仅停留在名称的改变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转变只注重讲授儒学的传统理念才是关键。综上所述,和谐哲学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博采众长地吸收和借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唯物与唯心之争限制在学术探讨中,避免学术争辩转变为政治斗争,营造宽松、祥和的学术氛围;将和谐哲学的研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要扩展到国外,和谐哲学的研究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

[1]贾来生,王文东.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1(29):36.

[2]李忠杰.论“和谐哲学”[J].新视野,2006,(4):4.

[3]周戟.和谐哲学初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4.

[4]齐鹏.关于和谐哲学建构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14):24.

[5]贺善侃.和谐哲学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理念[J].学习与实践,2007,(6):139-144.

[6]黎红雷.和谐哲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曾文.从“斗争哲学”到“和谐哲学”——我党执政理念的转变与升华[J].学习与实践,2007,(6):139-144.

[8]萧诗美.和谐哲学的三种诠释模式[J].哲学研究,2007,(10):38.

[9]陈忠宁.关于和谐社会与和谐哲学的几点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39):39.

[10]吴卫东.存在与生存的历史沿革及其基本关系——生存哲学时代转向的根源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5(26):36.

〔责任编辑 艾小刚〕

B027

A

1671-1351(2012)03-0043-05

2011-11-21

谢霄男(1987-),男,内蒙古赤峰人,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斗争哲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菱的哲学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