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萝卜软腐病防治技术研究

2012-02-20 05:21冉茂林彭化贤刘独臣雍晓平陈琳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株率红萝卜软腐病

冉茂林 ,彭化贤 ,刘独臣 ,雍晓平 ,陈琳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 德阳 61800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4.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

萝卜软腐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病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我国萝卜产区均有分布,其中,以黄河以北地区发病严重,每年因软腐病造成的产量损失达30%~60%[1]。其为害范围广,十字花科蔬菜(大白菜、萝卜、菜薹、甘蓝)、茄果类(番茄、辣椒、茄子)、瓜类(甜瓜、冬瓜)、大蒜、生姜、马铃薯、魔芋等均有发生。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软腐病的发病机理、抗病品种选育、防治技术等方面。韩太利等[2-3]选育的潍萝卜2号的软腐病株率为0,潍萝卜3号的软腐病株率为4.8%,张丽[4]选育的京红3号的软腐病株率为0.7%。何永梅等[5-11]对萝卜软腐病形成的原因、鉴别与防治进行了研究,提出用物理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其发生。四川省常年种植萝卜的面积约9万hm2,每公顷产量44.25 t,总产约400万t,主要用于普通家庭食用和企业加工。萝卜加工产品有:泡菜萝卜(用于泡制的萝卜,如泡老鸭汤萝卜)、萝卜干(丝、条)、酱萝卜。萝卜种植模式有“稻—菜(萝卜)”、“稻—菜—菜(萝卜)”,主要病害有根肿病、软腐病、病毒病,黑腐病。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根肿病,可造成的产量损失达30%以上,有的甚至失去加工价值;其次是软腐病,该病普遍发生,一般造成的产量损失小于10%,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较大。

本试验从不同角度探讨萝卜软腐病防治技术,旨在为泡菜萝卜原料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泡菜萝卜抗(耐)病品种比较试验

白萝卜组:日本长白萝卜、泸萝5号、梅花春晚萝卜、玉翠萝卜、春不老萝卜(CK1)。红萝卜组:C9292、紫皮萝卜、胭脂红1号、泸优3号(CK2)。试验在成都彭州市濛阳镇百姓农业科技园区进行。2010年9月2日播种,种植规格:行距40cm,株距33.33 cm,每公顷播7.5万穴,每穴单株,小区面积20m2;不施化学杀菌剂,只进行虫害防治;底肥为每公顷施复合肥(N,P,K含量分别为15%)750kg,猪粪水22.5 t。田间管理按大田生产进行,并在田间调查萝卜的总病株率、软腐病株率、有效根率、根冠比以及产量。

1.2 泡菜萝卜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A.科佳(有效成分氰霜唑,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B.噻唑铜(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C.春雷霉素(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D.72%农用链霉素(成都普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E.清水(CK)。随机排列,重复4次。供试作物为泸萝5号,于2010年9月8日播种,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0年11月1日,每隔7 d施一次,连施3次。各药剂施用浓度分别为:科佳2000 mL/L,春雷霉素1500 mL/L,噻唑铜1500 mL/L,农用链霉素500mL/L。施药方法采用淋根。小区面积18.7 m2,播种规格:行距40cm,株距33.33 cm,每公顷播7.5万穴,每穴单株,2010年12月18日调查测产。测定项目为萝卜的总病株率(包括软腐病、根肿病、黑腐病的病株率)、单根质量、有效根率以及产量。

试验数据采用DPS 3.01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3 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对泡菜萝卜病害的影响

试验设石灰撒施(每公顷用量2.25 t)、绿亨一号喷雾(北京北农绿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000 mL/L每公顷用量750g)、敌克松撒施(辽宁省丹东市农药总厂,每公顷用量6 kg)、科佳喷雾(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施用浓度3000mL/L)、清水(CK)5个处理。每小区种植13.3 m2。供试品种为春不老萝卜。药剂处理土壤后当天播种,其他栽培技术同大田生产。

1.4 不同种植方式对泡菜萝卜软腐病的影响

试验设3种种植方式,即垄作、厢作、平作(CK),大区对比,前茬作物为水稻,土质沙壤,每区种植20m2。供试品种为泸萝5号。垄作规格:垄高30cm,垄底宽70cm,垄顶宽50cm,垄沟宽20cm,每垄2行。穴距33 cm。厢作规格:厢面宽360cm,厢沟宽20cm,每厢8行,行距45 cm,株距33 cm。平作规格:行距45 cm,株距33 cm。施肥与虫害防治同1.1,田间调查病株率(根肿病、软腐病、黑腐病的病株率)和产量性状(单根质量、有效根率、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泡菜萝卜抗(耐)病品种比较试验

萝卜生长100d后调查结果(表1)表明,白萝卜产量比红萝卜产量高,但抗病性不及红萝卜强,其中,软腐病发病株率也是红萝卜比白萝卜轻,红萝卜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在白萝卜组中,泸萝5号、日本长白萝卜属长根形萝卜,产量比圆根形春不老萝卜产量高,增产幅度在20%以上,二者总病株率较小,均低于CK1,其中,软腐病病株率变化趋势与总病株率相似,泸萝5号、日本长白萝卜可作为泡菜萝卜品种加以推广。

表1 不同泡菜萝卜品种软腐病发病株率及产量

在红萝卜组中,以C9292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达48.87 t,比对照CK2增产9.53%,C9292是笔者近期新选育的一个红萝卜杂交组合,生育期约60d,总病株率2.27%,其中,软腐病只有0.78%,可作为速成泡菜或家用泡萝卜使用。紫皮萝卜和胭脂红1号虽然抗性较强,但肉质根较小,分别比CK2减产3.49%,35.29%,不宜用于加工泡菜萝卜。

2.2 不同化学药剂对泡菜萝卜软腐病防治效果

经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表2)可知,总病株率以A处理最低,D处理最高,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D,C,E处理软腐病发病株率显著高于A,B处理;D,E处理的根肿病发病株率显著高于A,C处理;各处理黑腐病均有发生,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黑腐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播种过浅、土壤类型有关。单根质量以处理A最大,为 619.23 g,其次是 C,B处理;A,B,C处理之间无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E,D处理。从产量水平看,A,B处理间产量无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D处理。结果表明,施药处理均比对照增产,可见,采用药剂防治萝卜软腐病有良好效果。总体上,A,B处理对防治萝卜软腐病和根肿病效果较好。

表2 不同处理对泡菜萝卜病株率、有效根率、产量的LSD测验

2.3 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对泡菜萝卜病害的影响

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对泡菜萝卜病害的防治效果以石灰撒施为最好,其次是科佳喷雾,敌克松撒施最差(表3)。科佳喷雾、石灰撒施处理的有效根率分别比对照提高6.67,3.93百分点,绿亨一号喷雾和敌克松撒施处理的有效根率分别比对照低17.23,26.21百分点。有效根率较低可能与播种较迟和种植密度较大有关。产量以石灰撒施处理最高,每公顷产量为76.53 t,比对照增产20.84%;科佳喷雾处理次之,比对照增产18.94%;敌克松撒施处理最差,比对照减产22.37%。可见,用石灰消毒土壤对防治萝卜病害效果明显。

表3 土壤消毒方式对泡菜萝卜病害的影响

2.4 不同种植方式对泡菜萝卜软腐病的影响

不同种植方式总病株率相差较大,垄作和厢作萝卜的病株率均比平作萝卜低,其中,软腐病和根肿病也表现相同趋势(表4);而有效根率相差不大,与种植密度有关,这是由于萝卜间苗较迟,且每穴留苗2株,造成萝卜个体较小。单根质量和产量以垄作处理最高,厢作次之,平作最低。

不同种植方式主要改变了土壤水分状态及植株生长的微环境,增加了土层厚度,有利于长根。实行垄作可降低水位,特别是地势低洼地在生长过程中灌水或受暴雨袭击,有利于排水;另一方面,增强了植株间通透性,降低了萝卜群体的田间湿度,减少了病害发生,有利于植株生长。所以,萝卜秋季种植以垄作最好,厢作次之。

表4 不同种植方式对泡菜萝卜软腐病株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1)萝卜软腐病发生与温度有关。冉茂林等[12]对软腐病调查表明,在平均气温32℃的情况下,参试品种普遍发病,病株率为6.25%~15.25%,随播种期推迟,生长期温度下降,软腐病发病率逐渐减轻。因此,泡菜萝卜肉质根生长期应安排在气温下降到(20~25)℃的时候,以此推算四川泡菜萝卜播种期以9月中下旬为宜。

(2)泡菜萝卜作为泡菜生产原料,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因此,通过耕作制度的改变或选择性施用农药降低病害的发生是最佳方法。就软腐病而言,除清除病原菌残体,减少田间伤叶、伤根,加强水分管理、控制田间湿度,合理安排播种期等措施外,还须轮作换茬。另外,笔者对大蒜套种萝卜进行了试验,用大蒜素抑制土壤残留病菌,达到“以毒攻毒”的目的,收到较好效果。

(3)萝卜软腐病发生与品种、耕作制度、种植季节、农事操作有关。本研究表明,选用抗病品种如泸萝5号、日本长白萝卜、C9292,采用垄作,红萝卜与白萝卜轮作,不同作物轮作换茬,在播种前每公顷土壤用石灰2.25 t撒施消毒,在肉质根膨大初期用科佳2000 mL/L或噻唑铜1500 mL/L淋根,每隔7 d淋灌一次,连续3次,可有效减轻萝卜软腐病的发生。何永梅[5]报道,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防治软腐病,效果较好。王丽军等[6]研究认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 ~5000 倍液灌根防治萝卜软腐病,隔7~10d灌一次,连灌2~3次,效果较好。可见,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防治萝卜软腐病有一定效果,但使用方法、使用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张玉聚.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原色图解(农业病虫草害防治新技术精解)[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韩太利,杨晓东,徐立功,等.板叶红瓤萝卜新品种“潍萝卜2号”[J].园艺学报,2009,36(1):151.

[3]韩太利,谭金霞,杨晓东,等.青皮萝卜新品种“潍萝卜3号”[J].园艺学报,2010,37(9):1543-1544.

[4]张丽.秋红萝卜新品种京红3号的选育 [J].中国蔬菜,2011(2):103-104.

[5]何永梅.萝卜软腐病、黑腐病的识别与防治要点 [J].蔬菜,2009(3):25.

[6]王丽军,颜刚.萝卜软腐病多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吉林蔬菜,2010(3):47.

[7]武玲萱.提高萝卜商品性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8]汪隆植,何启伟.中国萝卜[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9]刘斌.韩国萝卜无公害栽培技术 [J].四川农业科技,2010(2):34-35.

[10]王迪轩,吴岐山.萝卜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J].农家科技,2011(7):14.

[11]高阳.萝卜发生软腐病咋防治[N].农民日报,2012-07-25.

[12]冉茂林,邹明华,范世祥,等.热胁迫下萝卜干物质形成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3):465-469.

猜你喜欢
株率红萝卜软腐病
对应:小小萝卜头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一起来做“萝卜蹲”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红薯黑斑病、软腐病的防治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两种萝卜
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魔芋软腐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