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3种用法对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价值比较研究

2012-03-03 01:50许小曼骆昌政吴长乐
中外医疗 2012年24期
关键词:离子型造影剂中度

许小曼 骆昌政 王 丹 吴长乐

武汉市三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 430060

为了增强组织对比度,提高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CT增强扫描已被广泛应用。在对比剂的选用上品种很多,但都是含碘量很高的化合物。对比剂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离子型碘造影剂,另一类是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二者主要区别是:前者渗透压高,不良反应多,后者的渗透压较低,有的甚至可以接近等渗。所以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以不良反应少且严重程度低等优点有逐渐取代离子型碘对比剂的趋势。但即使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仍会出现较多轻微不良反应,如热感、恶心和过敏反应,很少发生重度不良反应[1]。以往研究表明注射造影剂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在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上仍有差异和争议[2-3]。将该院放射科从1996年6月—2011年7月15日间采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碘海醇”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静脉推注地塞米松的用量及用药方式对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6年6月—2011年7月在该院放射科进行增强扫描的所有患者共1 558例。

①所有患者严格控制使用对比剂禁忌证:排除了碘过敏,青霉素过敏史,过敏性体质(哮喘、荨麻疹)、甲亢、肾功能不全和24 h内服用二甲双胍类药物患者。②注射造影剂前30 min饮500~800mL温开水。③造影剂选用非离子型“碘海醇”22G×25mm,静脉留置针经肘静脉穿刺,采用高压注射器团注,用量100 mL,给药速度2.5~3mL/s。

1.2 地塞米松用法

按药物不同用法分三组:药物Ⅰ组:1996年6月—2001年共计164例,男性98人,女性66人,年龄22~88岁,平均55岁,采用地塞米松与造影剂混合后一起注射。药物Ⅱ组:2002年2007年共计622例,其中男性283人,女性239人,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51岁,于造影剂注射前15 min静脉推注10 mg地塞米松。药物Ⅲ组2008—2011年间共计772例,其中男性402人,女性370人,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56岁,于注射造影剂前15min静脉推注5mg地塞米松。

1.3 不良反应程度分级观察

从开始注射造影剂到增强检查结束后30min记录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并预规定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轻度:热感、喷嚏、恶心、呕吐、心慌。中度:荨麻疹、胸闷气急,严重呕吐、发热或畏寒。重度:呼吸困难、休克、严重低钾、血糖升高、其它。并排除了其它原因引起的非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重度不良反应是随访记录的)

1.4 统计方法

3组之间按注射方式和药物用量进行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所有统计处理均在SPSS16.0软件上完成。

2 结果

2.1 3组病例资料的比较

3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3组具有可比性。

2.2 3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所有行增强扫描患者中共有2人发生重度不良反应。1例发生在药物Ⅰ组,为男性,年龄51岁,临床表现为休克,严重低血钾。后经抢救治愈。另1例发生在药物Ⅱ组,为女性,年龄75岁,临床表现为低血钾,血糖升高至30 g。有4人发生中度不良反应,3例发生在药物Ⅰ组,1例发生在药物 Ⅲ组,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呕吐,经过对症处理30min~1 h好转。有502人发生轻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热感,偶有恶心,心悸。多为一过性,大多数不用特殊处理,30min内自行缓解。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见表1,其各组发生率如表2、表3所示:

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药物Ⅰ组轻度不良反应和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Ⅱ组和药物Ⅲ组,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Ⅱ组和药物Ⅲ组相比,轻度和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病例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表2 不同药物组不良反应情况[n(%)]

表3 不同药物组不同程度不良反应比较[n(%)]

2.3 结论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和糖皮质激素混合后一起使用对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起预防作用;于造影注射前15min注射10 mg或5mg糖皮质激素对轻度及中度不良反应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预防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不起作用(以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统计数据为依据)。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机制

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分2种:第1种是特异质反应及过敏反应,这是由药物特性决定的。碘是一种半抗原,根据半抗原—抗体作用机理,若半抗原与人体的白蛋白相结合,在抗原—抗体间形成桥梁,它就具有了抗原性[4]。作为致敏源与体内的组织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IgE、IgG抗体相结合,使之释放组织胺激肽等活性物质而引起过敏反应。这种不良反应与对比剂量无关,即使用量很少,也可以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休克,晕厥,心跳骤停,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生命。研究中2例严重不良反应出现一系列休克症状都是过敏性休克,但低钾原因不明,可能与造影剂影响钙、磷、铁代谢有关。1例严重不良反应还表现为血糖升高至30 g左右,而且用胰岛素后下降不明显。这一例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所以注射造影剂前糖尿病的排查是有必要的。第2种是物理化学反应[5-6],它与对比剂渗透压、电荷、粘滞性、化学毒性及其用量有关。当大量的造影剂快速注入血管,有少数病例因不良反应可以引起并发症。这些不良反应包括造影剂对血管内皮及血脑屏障的损害,对红细胞的损伤,增加血容量,还有对肾脏、对心脏的毒性,对外周血管的刺激等,这会引起轻重不同的反应,轻的如潮红、发热、恶心、呕吐等,多为一过性,密切观察或对症处理即可恢复。

3.2 糖皮质激素作用

地塞米松为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它以作用强,不良反应小的特性而常用于临床抗过敏抗休克。我们实践中发现地塞米松对轻度不良反应确实有明显的降低发生率,改善症状的作用。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它能稳定细胞膜,降低血管通透性、提高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耐受力。而把地塞米松混合造影剂一起使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注射造影剂前单独使用。其原因可能是地塞米松被稀释后作用减弱了。我们发现静脉推注10 mg地塞米松有3%~5%的患者会立即出现恶心、心慌、不适等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且女性居多。这很容易与患者做CT增强前身体出现其它不适与造影剂不良反应搞混淆。所以我们临床上就从10mg改用5mg地塞米松作为对比前的预防用量。用量5 mg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患者无1例感到不适。结合该研究,预防造影剂不良反应使用5 mg的地塞米松是科学有效的。

3.3 预防措施

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注射对比剂前用地塞米松只是能减少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要严格排除造影剂禁忌症,加强急救措施的训练,预备必须的抢救药物和器械以应付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另外造影剂注射前后要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造影剂使用前注意加温。使用造影剂后的门诊患者至少需观察15 min以后再离开医院。嘱患者1~2 d内有不适随时就医。总之,但凡注射大剂量造影剂,事先准备完善的急救设施和药品永远都是必要的。

结语:该研究通过对过去15年共计1 558例进行增强CT扫描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现于造影前15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引起的轻、中度不良反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地塞米松用量以5mg为宜。

[1]阳生国,王琪,刘颖.CT扫描中应用地塞米松对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08(7):47-48.

[2]黄祥,郭代红,陈超,等,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药师,2007,9(10):869-871.

[3]周丽娟,关长群,李爱娟,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CT增强应用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3(22):63-64.

[4]马建芳,王思平,姜建芳.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致休克分析[J].中国药师,2009,2(9):121-122.

[5]李晓会,靳囡,白芝兰,等.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应用体会[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26):294-295.

[6]贾立颖,王吉,徐霞.造影剂在CT诊断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处理[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7(3):660-661.

猜你喜欢
离子型造影剂中度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小米手表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制备及其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研究
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与急救护理
特异性抗P . g-IgY龈下冲洗液对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分散剂对碳纤维在油性材料中分散性能的影响
龙南离子型稀土矿生态环境及综合整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