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分析与构建研究

2012-03-20 01:43任兴洲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隐性馆员图书馆

任兴洲

(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 渭南714000)

1 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的内涵

隐性文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杜威提出的,隐性文化是一种难以用文字或符号表述,显现于外的文化,比如信仰系统、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情感气质等.它主要靠历史积淀过程逐渐形成.

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图书馆隐性文化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普遍的提法是高校图书馆区域中,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方式对高校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知识、价值观、行为规范、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发生隐蔽性、非计划性、非正式影响的教育因素的总称.它也是由图书馆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形成过程的总和[1].而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它通过隐性文化的暗示性、依附性、持久性、易接受性和教育的内隐性,达到规范师生员工思想行为、树立正确社会价值观和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目的[2].

通俗文化表现在生生不息的平凡生活之中,而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则表现在为读者服务和与读者交流的平凡工作中,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隐性文化是由图书馆馆舍风格、设备、馆藏特色、人性化制度、馆员素养、读者素质等组成的;是由馆员与读者长期在相互利用与服务的过程中的观念、习俗与风气形成的.

(2)图书馆隐性文化主要体现在馆员与读者在有意和无意的方式下,在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观、知识等各方面的相互交流,而发生无计划性、无预期性、潜在的非正式影响的教育过程.

(3)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发生和作用主要是通过整个图书馆的环境、气氛、风气所施加给馆员与读者熏陶、感染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4)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对馆员和读者的影响时间长而持久,甚至是终生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馆员与读者的价值观、态度、信仰、情感等非学术性的知识方面.

(5)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在图书馆中是无所不在的,不同的图书馆有着不同的隐性文化.

2 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的基本功能

隐性文化的基本功能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它对高校图书馆读者和馆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说教、无言的教育,它对高校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和显性文化相配合,形成了高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手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导向功能: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化,图书馆馆内的气氛、馆员的言行以及馆内的各种文化活动等都在无声无息地引导着读者的价值取向,对读者道德品质和认识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同化和导向的作用.

(2)人格陶冶功能: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中所产生的效果不同,隐性文化对馆员与读者教育作用更多的是自然而然地获得人格的陶冶和心灵的熏陶,它是一种气氛的影响.

(3)道德潜化功能:高校图书馆文献记录和传承了人类长期以来遗留下优秀的文化和思想道德,同时也演绎着高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它无不影响着广大师生的道德规范,对广大读者产生巨大的道德潜化作用.

(4)行为规范功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自然形成的,一个好的图书馆隐性文化环境,对读者和管理者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情操起到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

(5)审美创造功能:舒适优美的图书馆环境,不但能使馆员和读者心情愉悦,同时也能满足馆员和读者的审美心理渴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6)丰富感性功能: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美、布局装饰美和学习环境美等等这一切,都会使读者的情操得到陶冶,激发读者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让读者的精神品质得到升华.

3 目前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隐性文化观念上的不重视.长期以来人们对隐性文化的概念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些高校图书馆对显性文化比较重视,且投入大量的物力、精力,对其进行改善,而对隐含于图书馆办馆理念,馆员和读者的情感、态度、经验等方面则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会给图书馆隐性文化的发挥起到阻碍作用.

(2)高校图书馆馆员地位低.作为学校重要部门的高校图书馆和管理人员都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学校把图书馆当作后勤部门来对待.图书馆馆员虽然在身份上是教辅人员,但实际中和后勤工勤人员差不多.这样就导致了图书馆在读者中影响力下降和馆员自身积极性的发挥.另外,作为高校办学的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引进人才非常困难,要留住高素质人才更是难上加难.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人才素质不高,是高校图书馆发展慢的重要原因,也是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3)高校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之间没有真正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一方面馆员对读者出现问题不能耐心说服教育,也不能很好地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甚至对于读者犯下的错误不能当自己的孩子那样原谅和宽容.这样就使得读者容易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对图书馆产生不好的印象.另一方面,读者只知道给他们上课的教师是他们的老师,却不知道图书馆的管理员也是他们的老师.而这些图书馆理员中间大部分人员也有着高学历和高职称,有着丰富的知识可以向读者传授,有着丰富的查阅图书资料的经验可以为读者提供服务.在个别读者中,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劳动,甚至把他们和后勤饭堂的工勤人员一样看待,从心理上拒绝接受管理人员的教育与批评,态度上不服从管理人员管教和处罚,语言上出言不逊,甚至威胁、辱骂图书馆工作人员.从而造成了管理人员和读者之间相互对立,缺乏相互沟通、平等交流的机会,使得隐性知识和隐性文化的交流得到严重制约.

(4)高校图书馆馆员没有积极性,缺乏热情,导致读者服务过程存在机械化、缺乏个性化服务、馆员与读者缺乏交流与沟通等问题.我们承认,在今天的高校图书馆,除了存在客观上的原因之外,还存在高校图书馆内部管理人员素质低的问题,在对待不熟悉图书馆管理的读者,态度生硬,没有耐心,有的管理人员甚至把在个人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有些工作人员在上班之后上网聊天、接打电话,根本没有把接待读者放在第一位,只是起到一个“看门人”的作用;尤其在对待处理读者丢失、罚款和违纪等事务中,有些工作人员不能耐心说服教育,态度简单粗暴,不能诚恳地提示,不能耐心服务,而是出言不逊,甚至大声斥责,更谈不上给读者咨询和辅导.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图书馆隐性文化交流与发展.

(5)高校图书馆制度的不平等,造成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不平等.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会把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老师进入书库、阅览室的区域进行划分,也会对借书数量加以区别.这样就造成了读者之间权利的不平等,使他们不能自由、平等地利用图书馆,影响了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3].

(6)高校图书馆缺乏很好的隐性文化交流平台.我们知道隐性文化体现在平凡的日常工作服务中,图书馆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和理解.读者的一举一动也会影响到图书馆和馆员对待读者的态度、情感,甚至在制度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图书馆隐性文化的构建.

(7)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下滑和读者公共道德意识淡薄.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圣殿,高校图书馆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公共场所,任何人不文明的举止,都是有悖于图书馆文化,有悖于文明和谐的图书馆环境.图书馆员和读者出现的各种不和谐行为,从根本上讲,都是个人道德修养与道德素质问题,是缺乏公共道德意识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高校录取比例的增大,高校学生思想品德良莠不齐.不少学生对图书馆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没有把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老师看待,因而到了图书馆之后,就放任自己,无所顾忌.有些学生穿拖鞋、背心进入图书馆,有些学生将零食带进图书馆,并且随意抛洒垃圾杂物,严重影响了馆内卫生环境;男女同学不注意个人行为,给他人带来不良影响;存在吸烟、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另外,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大学校园的冲击与影响,使得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滑坡.加之近年来,由于扩招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缺乏,图书馆引进家属和临时工,这也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有所下降,个别人员本身素质也不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这些人员不仅不能在品德和言行上为读者作表率,反而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整体形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下滑和读者公共道德意识淡薄,都不利于图书馆隐形文化的建设.

4 如何构建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

树立“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首先,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的载体是馆员与读者,只有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以尊重人格和人格平等为前提,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公开、公平、宽松、透明、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基础上,营造一种鼓励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的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文化.在建设馆舍、配备各种设施时,尽可能使其硬件设施的配置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读者需要,尽可能方便读者,使读者感到舒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馆员与读者参与图书馆文化建设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图书馆工作的核心目标是为读者服务,各项工作必须围绕服务读者这个中心来进行,自觉地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爱护读者,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合理需求,保障读者对图书馆资源自由选择和平等获取的权益.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读者出发,把为读者服务放在第一位,在管理上要以强调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读者的不断发展为目的,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从而真正实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

建设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隐性文化的构建,我们知道,一个高素质的图书馆领导班子,是营造良好隐性文化的前提,只有有了良好的图书馆隐性文化,图书馆领导好的理念和工作作风才能得以延伸和扩展,馆员才能够把自己的隐性知识传递给读者,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才能得到发扬和体现.这就要求馆领导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思想活跃,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努力为图书馆馆员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团结、信赖的工作氛围,使整个图书馆充满浓厚的工作、学习、交流的气氛.

营造舒适、优美的图书馆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利于图书馆隐性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一是要创造一种安静的氛围.图书馆环境安静,才能使读者心情宁静下来,让读者进入一种空灵状态,开启智慧之大门,专注地学习,使隐性文化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二是营造一个文明礼貌,文质彬彬,举止得体,自爱、自信、自重的氛围.凡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必须要求衣着得体,举止文雅,语言文明,使图书馆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三是美化图书馆环境,即通过相应的布置安排来营造室内的和谐感,给读者一个舒适、优美、和谐和轻松的学习环境,让读者轻松愉快地相互学习和互相交流,最终使隐性文化得到充分发挥[4].

营造图书馆和谐、融洽、平等的人际环境.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馆员与馆员、馆员与馆领导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敬、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并且很好地体现在馆员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和谐、融洽、平等的人际环境就是图书馆隐性文化传播的桥梁.

建立健全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建设图书馆制度文化,完善图书馆的馆纪、馆规,认真做到职责到人,奖罚分明,使馆内各项工作都有章可依,使馆员与读者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观念,成为一种意识.我们知道,大部分图书馆在运行中都是按照固有的制度和程序运作,制度固然要遵守,但不能把制度看作是毫无情感可言.图书馆馆员在执行制度的时候,要对不同的读者融入自己的情感,在他们违犯了规章制度的时候,要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搞一刀切.在服务读者过程中,要灵活多变,不能像机器那样千篇一律,机械呆板,要用自己的真诚和热情为读者服务,多与读者沟通交流,把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完善图书馆设备.图书馆要不断完善和及时更新设备,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5].

重视人才引进和馆员职业精神教育.高校图书馆要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图书馆一方面要引进一批高学历、高层次、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数字化图书馆工作,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能力,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与此同时,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价值观、道德品质、职业精神、行为准则教育,从而促使广大馆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激发他们从事图书馆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感受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的建设.

注重管理,尊重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用.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尊重每个图书馆馆员的个性特征,重视他们的专业特长,努力做到人尽其用,同时还要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促进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既有有意识的一面,又有无意识的一面,它对馆员和读者的影响方式是潜移默化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隐性文化“无声之教”的特点,营造隐性文化氛围,传播弘扬隐性文化,把社会提倡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自然地变成馆员和读者的日常行为和习惯,达到对馆员和读者人格的塑造和心灵的净化.

[1]王敏.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探讨[J].当代图书馆,2010,(3):68 -69.

[2]刘东兴.科学发展引领下的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探讨[J].图书馆,2009,(4):92-93.

[3]崔红娟,陈一帆,刘振西,等.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策略[J].图书馆,2010,(5):110 -112.

[4]杜琳.论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4):173 -175.

[5]汤冬生.图书馆隐性教育功能发挥与文化管理[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8):36-37.

猜你喜欢
隐性馆员图书馆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