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特有蔬菜薇菜及其栽培技术

2012-03-22 01:58郭凤领周长辉邱正明陈磊夫邓晓辉
长江蔬菜 2012年13期
关键词:孢子生长土壤

郭凤领 周长辉 邱正明 陈磊夫 邓晓辉

高山特有蔬菜薇菜及其栽培技术

郭凤领 周长辉 邱正明 陈磊夫 邓晓辉

本栏目特约主持:邱正明

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在职博士,湖北园艺作物引进与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行业专项“长江流域生态型高山蔬菜栽培及产业化示范”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外园艺作物品种引进与改良(南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技术负责人,多个省县市蔬菜专家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以上蔬菜课题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审(认)定瓜菜新品种16个,其中主持选育9个;发表文章、专著共40余篇(部),其中主编、主笔12篇(部);制订国家及地方技术标准17部;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项。

导读:人工栽培薇菜的繁殖方式有薇菜孢子有性繁殖和野生薇菜分蔸无性繁殖2种,栽培中,应根据繁殖方式准备种苗,结合考虑湿度、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酸碱度等影响薇菜生长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选择适宜田块并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收,以确保产品品质和商品率。

薇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钾、钙、磷、硒、铜、镁、锌、铁等元素,还含有稀有的促脱皮甾酮、鞣质、皂甙和黄酮类等成分。薇菜味苦性凉,具有安神、降压、抗癌、清热、减肥等功效,并对病毒引发的流感、乙型脑炎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茸毛可开发成止血贴及止血药物的添加成分(外用);全株均可入药或可作饲料;地下茎可作中药贯众或开发成中成药制剂;其卷曲嫩叶可作蔬菜,质地脆嫩,风味独特,是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种山珍野菜;卷曲未展的嫩茎叶尤为食用上品,开水浸烫、漂洗、去土腥味后,可炒、炖、凉拌、做汤、加肉炒食等,经常食用具有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作用。其幼叶还可加工为薇菜干,畅销海内外,近年来在日本、韩国和我国上海、香港走俏,已成为土特产大宗畅销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山珍佳品”,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王谋强等[1]对贵州省18个县的薇菜干综合样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薇菜幼叶干制品含有19种氨基酸,总量为9 968.67 mg/100 g,谷氨酸含量最高,为2 080.5 mg/100 g,其次为天门冬氨酸,含量为1 113.0 mg/100 g,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量为4 438.3 mg/100 g(含甘氨酸)。还含有K、Na、Ca、Mg、Zn、Cu、Fe、Co、Ne、P、Si、Se等元素,其中K含量最高,为1 012 mg/100 g,其次为Si,含量为888 mg/100 g;富含VC,含量为19.82 mg/100 g,含有胡萝卜素0.37 mg/100 g以及维生素B1、B2等。何义发等[2]将采自武陵山区的薇菜幼叶干制品送农业部食品检验中心(武汉)检测,结果表明,含蛋白质14.2%、脂肪1.0%、淀粉8.6%、纤维素35%、硒0.1%~3.0%。

温室育薇菜孢子苗

薇菜孢子苗移

山地人工栽培薇菜

薇菜

1 植物学特性

薇菜(紫萁)Osmunda japonicaThunb.(异名Osmunda regalisL.var.japanicaMilde),按秦仁昌系统,属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原始薄囊蕨纲紫萁目紫萁科紫萁属,为多年生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其株高30~100 cm,根状茎短而粗,直立或斜生。叶丛生,一般为二型,分为营养叶(不育叶)和孢子叶(能育叶)。营养叶大型,具长柄,长圆状披针形(北方薇菜)或三角状阔卵形(南方薇菜),二回羽状深裂,常具锈色茸毛,但南方薇菜生长后期茸毛逐渐脱落,北方薇菜叶背面还有簇毛。北方薇菜孢子叶大型,长为30~50 cm,长柄密被锈色茸毛,羽状分裂,第一羽片长约3 cm,长圆状卵形,第二羽片长圆形,密被褐色孢子囊;南方薇菜孢子叶强度收缩,小羽片狭长,卷缩成条形,沿主脉两侧密生孢子囊。孢子囊幼嫩时为绿色,当孢子囊开始发育时由绿色变为红褐色,孢子成熟脱落后,孢子叶即枯死。

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环境因子对薇菜的生长发育及分布有较大影响。影响薇菜生长和分布的环境因子有坡度、海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类型等,其中温度、光照强度、土壤的酸碱度为主导因子。

2.1 湿度

紫萁为我国暖温带及亚热带常见的一种蕨类,生长于林下、山野阴坡、河边或溪边等阴湿的环境中,这主要是因为成熟的孢子落地后会萌发形成配子体,而配子体的生活环境必须有水,且生长非常缓慢,从配子体的发生到幼孢子体的形成大约需要3个月。长时间需要湿润环境限制了紫萁的分布范围,造成其数量稀少。紫萁喜温暖湿润,不耐干旱,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最佳,过高不利于营养元素的积累,过低使生理代谢活动缓慢。

2.2 温度

温度对薇菜的生长影响也较大,薇菜在12~ 30℃都能生长,在20℃左右生长最佳,温度过低其生长缓慢,高于30℃薇菜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2.3 光照强度

薇菜不喜强光,以散射光或漫射光为佳,光照强度在2 000 lx左右为宜。比较适合在遮光度30%~50%的林下生长,光照强度过大,造成薇菜植株矮小;郁闭度过大,薇菜植株虽较高,但较细弱。

2.4 土壤酸碱度

薇菜适于生长在土壤腐殖层较厚的弱酸性(pH值5.7~6.3)砂壤土中。

何成芳等[3]的调研结果表明,林地间腐殖层中的大量枯枝落叶,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腐烂后具有保肥保湿能力,可以供给薇菜生长所需养料,促进薇菜生长。在有机质含量大于20 g/kg的土壤上生长的薇菜数量和产量明显高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并且薇菜的地径和株高也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腐殖质层较厚的林地条件下,薇菜生长明显优于腐殖质层薄的林地,表现为产量高。

土壤酸碱度是影响薇菜生长的另一个土壤条件因素,薇菜主要分布在pH值为5.4~6.3的土壤上,在土壤pH值大于7的地区,几乎没有薇菜,而在土壤pH值为5.7~6.3的地带分布的薇菜数量占总数的66.2%,并且长势旺盛。说明薇菜适合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其地径和株高随土壤酸碱度变化不大。

3 栽培技术

薇菜自然更新率极低,但其寿命长,现有资源主要为若干年积累而成。在人工栽培中以薇菜孢子有性繁殖和野转家分蔸无性繁殖2种。薇菜最适宜在海拔800~1 500 m地方进行人工栽培,其栽培的经济寿命为40年左右。

3.1 种苗准备

①薇菜孢子育苗 (有性繁殖) 利用薇菜孢子数量大的特点,用有性繁殖的方法,于5月底至6月初采集薇菜孢子。将采集到的孢子播入经过高温蒸汽消毒处理的富含腐殖质的基质上,通过人工控制环境和一系列促进根、茎、叶生长的措施,经2~3年人工培育,苗高15 cm以上、具3个以上叶柄的植株可作大田移栽备用苗。

②野生薇菜分蔸繁殖 (无性繁殖) 当地野生薇菜苗应于移栽前1天挖取地下根茎,分散挖取,不要成片挖取,以保护野生资源。最好选择较大的根茎,即茎粗1 cm左右、长20 cm以上。挖取时带原土,并注意运输时不要失水或弄掉土坨。外地引种时要提前挖取,并注意保证其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不失水分,方法是用塑料袋包装,以制造适宜的小气候。野生薇菜具有2个以上“芽头”的蔸,可以用刀分割,保证每个芽头的直径在4 cm以上,分蔸时注意保护好芽头和须根的完整。

直接把野生薇菜集中栽培,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见效快,特别是在人工种苗生产繁育基地还没有建成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从长远看,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挖野蔸破坏了野生资源;二是成本高,难以满足大面积人工栽培的需求;三是薇菜种蔸年龄、生长状况、所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移至同一地段,适应能力不一致,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野生薇菜蔸挖回后要先实行人工分级后备用。

3.2 选地、整地

选择酸性(pH值5~6)、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和中壤土为宜,海拔为800~1 500 m,坡度应在25°以下,荒坡最好是阴坡、阴湾,利于开垦种植,且要求耕地保水保肥性能良好,但不易渍水,整个栽培地的水源条件要好,有利于生长期灌溉。荒山的开垦种植必须符合国家林业政策,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土壤深翻30 cm以上,把大土块整细,栽种前必须全面清除杂草、灌木、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和大石块,田间可留少量的树木或适度栽种经济林,但每667 m2不宜超过20株,因为田间数木多,会造成田间郁闭,湿度大,薇菜白粉病发生重,不利薇菜生长发育。单作以1.2 m开厢为宜,最好为东西向,有利薇菜通风透光及光合作用。

3.3 施基肥

1.2 m厢中挖沟,沟深15 cm,沟宽40 cm,并在沟内施肥,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 500~2 000 kg,或667 m2施饼肥100 kg+45%复合肥50 kg,施肥后上面盖2 cm厚的细土,肥料应与薇菜蔸根系隔开,防止肥料烧伤根系。

薇菜孢子苗移栽后杂草管理较难,因此,在施完基肥起垄后,可用禾耐斯喷雾后再移栽孢子苗。

3.4 移栽

①适时移栽 最佳的移栽期为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此阶段为薇菜的休眠期,移栽成活率高,当气温降到0℃以下和下雪天不宜移栽。薇菜孢子苗的移栽应在开沟施肥起垄后进行,移栽时应用双手把薇菜孢子苗周围用细土压实。野生薇菜分蔸移栽应在开沟施肥并盖2 cm细土后进行,放置薇菜蔸后再覆盖5 cm厚细土,移栽后浇定根水,提高成活率。采用2种繁殖方式移栽时,均应先分级后移栽,以利于后期的管理。

②合理密植 薇菜孢子苗单作单垄双行667 m2移栽4 500~5 000株为宜,野生薇菜蔸单作单垄双行667 m2移栽4 000株为宜。如果种植过密会增加投入,前期效果好,后期效果差,过稀单位面积内的产量低,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如果是与经济林套作或零星种植,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种植密度,与经济林套作的密度不宜过大,因遮荫度大,田间湿度大,白粉病严重。

3.5 田间管理

①遮阳 遮阳栽培适宜海拔800 m以下和海拔800~1 200 m、光照时间长、水源条件不好的田块,尤其是移栽的薇菜孢子苗。可用遮光率为50%~ 60%的遮阳网遮阳,也可用不织布作浮面覆盖,以减少强光和高温伤害。土壤干旱时,可直接对不织布进行喷灌,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若阴雨天偏多,田间湿度过大,应注意适时揭遮阳网通风透光,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另外在有条件的地方,薇菜移栽后可盖一些杂草或稻草,一是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二是保墒,防止土壤失水而影响植株成活和后期的生长;三是防止太阳直射伤苗,提高成活率;四是可以通过多次压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栽培土壤的良好透性和肥力。

②田间除草 夏季杂草生长很快,有时其高度甚至超过薇菜植株,因此薇菜移栽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杂草与薇菜争水、争肥。特别是薇菜孢子苗移栽后前2年的4~9月,每月人工除草1次,第3年起孢子苗除草与野转家薇菜一样,当薇菜封行后除草,两行间不能用锄头除草,防止伤薇菜根,提倡用手除草,沟两旁的杂草可以用锄头除去,每年11月薇菜苗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后,可用镰刀将枝条全部割除并将地面清理干净。为了改善越冬条件,冬季可进行埋土并覆盖废旧塑料薄膜。

③追肥 根据当地野生薇菜不同时期根、茎、叶中氮、磷、钾含量的化验结果和薇菜栽种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确定施肥种类、数量和比例,实行配方施肥,确保早日夺得高产。2月中下旬追1次芽前肥,沟施复合肥后盖土,5月中旬追1次叶面肥,喷施1%磷酸二氢钾液,8月上旬叶面喷施3%磷酸二氢钾液,11月底至12月初割除地上部分,施1次有机肥。或每年5月上中旬喷施1%磷酸二氢钾液1次,6月上中旬沟施1次复合肥,12月上旬沟施1次有机肥。有沼液的地方,每年追施3~4次沼液,有利于薇菜苗特别是孢子苗的生长。

④病虫害防治 为害薇菜的主要病害为白粉病,主要发生在遮荫度、田间湿度较大的田块。防治方法:一是通过栽培管理,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抗性,减少病害发生;二是在白粉病的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三唑酮)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薇菜生育期间易受叶蜂、菜蛾为害,可用乐果500倍液喷洒防治。

4 及时采收

采收时期对薇菜的品质影响很大。一般在薇菜叶柄长17~20 cm、顶端尚未展开时即可采摘,依次轮采,一般2~4天采摘1次,做到叶柄长度在15 cm以下不采,生长细弱的不采(叶柄直径4 mm以下),老化有纤维的不采,采种基地的孢子叶不采,病、伤、残株不采。对于野转家栽培的薇菜,移栽当年至翌年可采摘孢子叶,减少营养消耗,营养叶不能采,有利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第3年可进行适度采摘,第4年可大采。人工采摘,在距根茎5 cm高度处采下,采后用手去掉薇菜勾卷头部和茸毛,然后放入干净的竹筐、背篓或塑料筐内,防止揉擦和暴晒。采摘后应及时送到初加工厂加工,防止采摘时间过长,造成基部老化,从而降低商品率。

[1]王谋强,励启腾.薇菜干的营养品质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5(2):63-64.

[2]何义发.经济蕨类植物紫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2(6):103-105.

[3]何成芳,彭洪斌,朱鸿杰,等.环境因子对野生薇菜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 471-4 472.

[4]王谋强,张朝君.我国南方薇菜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4):135-136.

[5]奥岩松,于泽源,崔崇士.薇菜的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1(4):44-45.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西红柿有助解酒

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喝酒时饮用西红柿汁能遏制体内酒精浓度急剧上升,减缓醉酒,醒酒的时间也会提前。

日本朝日集团和可果美公司联合进行了这项试验。A组试验对象在饮用100 mL日本烧酒的过程中,分多次喝下总共480毫升西红柿汁,B组则喝水和烧酒。对比结果显示,A组人员的血液酒精浓度比B组平均减少约30%,前者的酒精代谢、排出体外的时间约为4 h 10 min,而对照组的所用时间约为5 h。

研究小组认为,西红柿所含成分使人体内代谢酒精的酶活跃了起来:摄取西红柿之后,血液中丙酮酸的浓度上升,肝脏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随之提高,大量产生名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辅酶,而这种辅酶能使代谢酒精的乙醇脱氢酶和代谢乙醛的乙醛脱氢酶功能活跃起来,从而促进酒精代谢。

(来源:新华网)

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 (Nycytx-35-02-06)

郭凤领,邱正明,陈磊夫,邓晓辉,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昌南湖瑶苑特1号,430064,电话:027-87380187,13986072170

周长辉,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2-04-22

猜你喜欢
孢子生长土壤
土壤
碗莲生长记
灵感的土壤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生长
灵感的土壤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生长在春天》
制作孢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