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学说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2012-03-31 13:03刘铁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说运气

熊 壮,刘铁军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运气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文、地理、气象、历法、算术、物候等多方面的知识作为背景。它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思想,阴阳五行理论为纲领,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60年为一个周期的气候、物候及疾病等变化的规律。《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素问·五运行大论》亦指出:“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无不说明运气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也同时昭示着人与自然相对应变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故此,古人从繁杂的万千世界中总结出了运气学说,以此窥视可能发生之变化。病毒性肝炎是传染病的一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以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流行广泛、发病率高为主要特点,属于中医“湿温”“黄疸”“胁痛”“肝着”等范畴[1]。所以,研究运气学说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将有助于肝病的临床治疗。

1 岁运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众所周知,气候的变化是影响疫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运气学说是古代先贤总结出来预测气候变化的一套方法,并且近代研究发现运气学说对于测定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实际可行的意义,其理论推测与实际气象相符率达72.9%[2-3],说明运气学说理论具有科学性。从2003年SARS的暴发来看,运气学说准确的预测了疫病的发生,显示其在推断疫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中的重要意义。虽然运气学说不能达到完全与实际情况相符,但贵在可提前预测气候变化,其预测时限之长,范围之广,符合率之高是最主要的特点。若能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进一步发展,必将发挥其巨大的力量。

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传染病、流行病,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主运不同的年份肝病的发病率不同,在木运盛衰、火运太过的年份,肝病发病率会相对增多[4]。刘玉芝[5]通过对1953年到1983年郑州地区传染性肝炎(1983年前无疫苗或无有效预防)的流行病资料分析,发现病毒性肝炎发生的7个高峰年(1961、1962、1965、1972、1975、1978、1982年)中有6年分别为太乙天符、天符、同天符、天刑、不和、小逆,仅有1年(1982年)为顺化,其中3个(1962、1972、1982年)为岁木太过的“壬”年。正所谓“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即指肝木本身及其所胜之脏脾土的病变。1965年(乙巳)、1961年(辛丑)、1975年(乙卯)、1978(戊午)用运气学说推演则均与湿、热有关,多伤及肝脏。这说明运气学说预测气候变化与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近年来,陈震霖等[6]调查1980-2001年肝炎发病资料,发现1981、1986、1989、1991、1995、1999、2001年为高发年。其中1981、1991、2001年为水运不及,“湿乃大行”,复气为风木之气,故肝脏易受病,符合岁运不及年份复气致病的特点。1986年“水运太过,寒气流行”,虽然不合岁运发病之规律,但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故下半年易发肝病,符合了“与主时之气相通应之脏受病”的六气发病规律。1989、1999年土运不及,所不胜之脏肝木偏胜而为病,符合岁运不及年份的“所不胜之脏偏胜为病”的特点。1995年金运不及,金不制木,肝炎发病率较高,符合“所胜之脏失去制约而为病”的岁运不及年份致病特点。由此可见,病毒性肝炎发病与水运的太过与不及、土运不及、金运不及的年份关系紧密,其发病情况与运气学说推演的周期变化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但是,也有学者在对1949-2006年长春地区部分流行病资料(包括肝炎等)与中医运气学理论推论的异常气候年及平气之年的流行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肝炎的发病在气候异常之年与平气之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这可能与近年来肝炎疫苗以及疾病防护知识的大力推广有一定关系。尽管人文环境、全球气候等整体环境的相对变化,时时刻刻的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在气候与疾病预测方面,运气学说确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其产生年代久远,运气学说也许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以重新归纳和审视其使用方法,以求更加符合现代天文、地理、气候、物候等环境的变化规律。

2 季节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运气学说研究气候对疾病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岁运层面上,它还细致到季节与节气这一层面。如2009年为己丑年,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太乙天符”年,《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土不及,风乃大行”,风、湿、寒气是本年的特征。池晓玲等[8]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与运气学相关性,发现从初之气到终之气的六气推演变化与当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证候有着密切相关性。顾植山等[9]根据五运六气理论知识分析2005年的疫情后提出2005年是疫病多发之年,疫情主要集中在二之气,年初和年末需要高度警惕,三之气要注意疟疾等传染病,并结合了卫生部在2005年7-11月疫情报告,显示与其推测的结果有着很高的符合度。汪寿鹏[10]通过从流行季节、辨证分型与血清ALT单项指标等方面,研究分析6年来所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湿热蕴蒸型多发于秋季,湿邪困脾型多发于夏季,肝血瘀阻型以冬季偏高。苏颖等[11]对长春地区气候特征及常见流行病发病的四时规律总结后,发现病毒性肝炎在1959-1989年资料(无分型记载),其发病数最高的为11月,其次是12月和3月,且发病数呈上升趋势,在1991-2001年(有分型记载),甲肝发病数最高的为10月,其次是6月和8月,乙肝发病数最高的是4月,其次为6月和8月。

从上述研究分析不难发现,病毒性肝炎的发生规律与季节、节气有着密切相关性,与运气学说推演的六气变化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运气学说对于疾病的预测已经十分细致,不仅仅是从年岁上整体的推算,在各个季节也有着差别。深入研究运气学说六气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对于指导临床有着重要意义。

疾病的发生,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状况,正气之强弱,正气强则御病能力强,正气弱则易感受邪气;其次是邪气之强弱,各年运气各有不同,有太过不及,有常有变,有平和有剧烈,有时提前有时延后,“非其位则邪”,邪气由之而生,强则易感,弱则不易感。尤其如春温、暑湿、麻疹等一些外感流行病,脑卒中、黄疸等内伤疾病亦是如此。运气学说的应用还涉及到人的生活环境,饮食摄生,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其包括的范围十分广阔。它是一个大系统理论,涉及到时间、空间、地理等方方面面。将运气理论用于临床,应是从多因素综合考虑,对于预防指导和治疗病毒性肝炎将是一个有效手段。

[1]张之文,杨宇.现代中医感染性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3.

[2]徐建华.运气学说的现代气象验证初探[J].北京中医,2001(3):8-9.

[3]李保双,徐朝英.包头地区十五年气象、部分流行病与运气学说之关系探讨[J].中医研究,1998,11(6):3-5.

[4]曲黎敏.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3):139-140.

[5]刘玉芝.“五运六气”与预防医学[J].江苏预防医学,1998(4):31-34.

[6]陈震霖,张景明.陕西省肝炎发病与运气理论的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457-1458.

[7]苏颖,刘芳芳.运气学异常气候年与长春地区气候及部分流行病发病规律的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119-120.

[8]池晓玲,蒋俊民,田广俊,等.2009年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与运气学的相关性探讨[C].//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2009:583-585.

[9]顾植山,陈曦.五运六气预测疾病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探讨[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2):137-141.

[10]汪寿鹏.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病毒性肝炎发病证型及ALT指标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3):9-10.

[11]苏颖,胡亚男,李霞,等.长春地区气候特征及常见流行病发病的四时规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4):3-4.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说运气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运气
Why I Give
智慧城市规划如何遏制未来流行病的传播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预防流行病和传染病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