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秋瑾评传》

2012-04-01 16:57
东方论坛 2012年2期
关键词:评传人物传记秋瑾

评《秋瑾评传》

王 兆 刚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秋瑾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绍兴文理学院欧阳云梓博士的大著《秋瑾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的出版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为我们了解真实的秋瑾提供了一个详实可靠的读本。笔者认为,欧阳博士的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史料详实,叙事清晰。写一部好的人物传记不易,既要有史料的功夫,又要有文章的修养,本书较好地将二者结合了起来。秋瑾一生波澜壮阔,交游甚广,所涉及的人和事颇为复杂,要将这些内容交代清楚殊为不易,需要较高的史学修养。作者对秋瑾的相关史料收罗甚全,涵盖了大陆出版的大部头文史资料、港台出版的史料著述、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等。除此之外,作者还充分发挥在绍兴工作的地域优势,对秋瑾后人进行了访谈,如秋瑾侄孙秋经武先生等,获得了可贵难得的资料。粗略统计一下,《秋瑾评传》参考的中外文献达数十种之多。这些经过详细考证的资料,增加了该书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对史料进行了整理解读,消化吸收,在对秋瑾生平的叙述之中娴熟地融入了史料,读来全无生硬之感,反而为文本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

第二,角度独特,刻画入微。作者以女性之笔来写秋瑾,注重从女性的角度来体察秋瑾一生不同情势下的所言所想、情感心态。基于此,书中对作为革命家的秋瑾的描写可以说是波澜壮阔,动人心弦;而对作为一位女性和母亲的秋瑾的描写则是斑斓多姿,亲切感人。如作者在对秋瑾的朋友之情的描写中,写到她的少年伙伴陈阕生、婚后密友唐群英、金兰姐妹吴芝瑛、革命同侪吕碧成、异姓同袍徐氏姐妹、亦师亦友的吴珉等,无不细腻生动,真切动人。其中对一些细节的描写尤为具体,如提到秋瑾善于乔装打扮,曾着男装摄影,难于分辨真假,友人徐自华则自信易于分辨,秋瑾认为徐自华过于武断,周末邀请数位女士着男装摄影,请徐自华点评。这些描写展现出了秋瑾性格中活泼可爱的一面,使这位鉴湖女侠不再是书本上遥不可及的一位英雄,而是可以近距离感知的一位血肉丰满的女性。

第三,文笔流畅,雅俗共赏。对于一部好的人物传记而言,可读性是必不可少的。史家撰写人物传记,往往以史料见长,而文笔则稍逊一筹。本书作者在这方面则做了有益的尝试。在流畅的行文之中将大量秋瑾所作诗词融入,不仅彰显了秋瑾的性情,也增强了本书的文采。《评传》各章以秋瑾本人诗词中文句做为标题,既颇有清末章回小说之风韵,又与秋瑾彼时人生际遇极为贴合,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具。此外,行文之中也适时摘录秋瑾的诗词、弹词,让读者在了解秋瑾的人生际遇之时品味把玩这些诗词,更能深切理解秋瑾本人处在彼情彼景下的所思所感。如毅然起义时的“拼把头颅换凯歌”,最终的无奈绝唱“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都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作为辛亥革命前夕一位妇孺皆知的女革命家,秋瑾研究颇受学界的重视,成果颇多,传记也有多部。但《秋瑾评传》作为一部扎实严谨的史学著作,文献功夫深厚,文笔流畅生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一个较为真实的秋瑾的形象。对秋瑾研究及中国近代史研究而言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另外,本书的文字甚佳,而图片则付之阙如,若能增加一些图片资料,可以使本书锦上添花,更受读者欢迎。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法学院)

猜你喜欢
评传人物传记秋瑾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梅兰芳评传
转世的桃花(评传)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林非评传》序
张庚评传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A Study on the Far Wake of Elliptic Cylinders
秋瑾年谱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