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传

  • 汪达之:闪着独特光彩的教育家
    刘友开的《汪达之评传》。读罢,我心潮澎湃。“念天地之悠悠”,虽没有“独怆然而涕下”,却对汪达之这位教育家,有着钦佩、感奋之情。掩卷,凝视汪达之先生的塑像,他那深邃、坚毅的目光投向远方,焕发着理想的光芒。不知怎的,总觉得汪达之酷似陶行知,在汪达之背后,陶行知的塑像闪闪发光。渐渐地他们幻化为一组群像,“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2个大字照亮了天空,穿透了我的心。又总觉得还有一个人,虔诚、敬仰、执着地仰望着陶行知、汪达之,那是刘友开。正是刘友开的目光,把我们

    江西教育B 2023年7期2023-08-11

  • 《杜甫评传》:一部精彩的谈艺录和诗学巨著
    陈贻焮 著《杜甫评传》(上中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 年3 月版当我面对《杜甫评传》,我想谈论的不仅有杜甫,还有我的老师陈贻焮。相信大家能够理解,我下面的讨论里难免会带有感情。这本书是1987 年考陈老师的博士时在温州买到的,当时我在温州师范学院教书,已经准备要考陈老师的博士生,买了《杜甫评传》上卷。拿到北京来后,又出版了中卷和下卷,每一卷上都有陈老师的题诗和签名,很珍贵,我今天没带过来。这部《杜甫评传》在我个人看来,是一部二十世纪的诗学巨著,

    名作欣赏 2023年10期2023-04-14

  • “编年事辑”生出的“灵动翅膀” ——子张《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读后
    山屋轶话:吴伯箫评传》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作为同样对吴伯箫研究感兴趣之人,多年前我就知道执教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子张先生手头有两部数十年心血和汗水结晶的吴伯箫研究书稿,其一为《吴伯箫年谱》(中华书局出版时更名为《吴伯箫先生编年事辑》),其二为《吴伯箫评传》。自打2020 年底将《吴伯箫先生编年事辑》一书通读之后,我不仅将其置于案头,作为自己研究吴伯箫的工具书,而且心里隐隐还有着另一种期待,那就是希望早日读到《吴伯箫评传》。几度询问,子张先生

    名作欣赏 2022年34期2022-12-25

  • 挖掘作家文学创作的根脉 ——读《张炜评传
    孙永庆“评传”不同于一般性的人物传记,它强调要把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作家的经历结合起来,偏重于研究与评论。评传创作者要全面细致地掌握传主生平材料,对传主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要做到深和透。这就要求评传创作者要有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张期鹏、亓凤珍研究张炜的文学作品多年,曾发表过多篇研究张炜文学作品的文章,编辑过《春声赋——张炜创作四十年论文集》,撰写了《张炜研究资料长编(1956~2017)》,再写出这本《张炜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是水到渠成的事。读完《

    回族文学 2022年4期2022-08-10

  • 《大地上的长恋》:灵魂的解读与精神的还原
    的长恋:张炜创作评传》一书是一部深度研究和解读著名作家张炜及其作品的评传性专著,该书破除评论界某些既有定论,深入张炜先生丰富博大的内心世界和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的张炜,具有较强的认知价值、启示价值和审美价值。关键词:当代文学  张炜  评传  李恒昌  还原行走在广袤的文学原野上,不经意间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在这个比往年更加温暖的初冬,我收到了文化学者、文学评论家李恒昌先生的新著《大地上的长恋:张炜创作评传》。

    百家评论 2022年2期2022-05-23

  • 陈才生文学创作研究[笔谈]
    思想研究》《李敖评传》《才女之路》《用生命种诗的人——王学忠评传》《地摊上的诗行——王学忠诗歌研究》《红粉三千,我只爱一点点——李敖情爱纪》《我的江湖越来越小——李敖师友纪》等。作为一位从事写作课教学的教师,陈才生教学之余,一直笔耕不辍,2022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文学作品集《自在文录》,共计60余万字,分散文卷《太行漫笔》和小说卷《林虑纪事》。《自在文录》一经出版,如投石激浪,在文学圈引起涟漪一波又一波。本刊特撷取部分,以飨读者。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4-07

  • 《季羡林评传》多语种版权输出
    其中,“《季羡林评传》多语种版权输出”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版权输出类典型案例”。《季羡林评传》是第一本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和评价季羡林的人生及学术的专著。书籍从季羡林先生曲折的求学生涯、学术研究、业余生活等多个角度,再现了季先生近百年的坎坷人生、广博弘大的学术造诣以及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突出反映了这位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这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当代学术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印度学研究史、中国当代佛学研究史、中国东方学研究史、中国现代翻译史、中国现代

    山东画报 2022年12期2022-02-28

  • 一张精详的教育史图谱
    有,是否设置专书评传,完全根据人物的重要性或在中外教育史上的贡献。这就不会出现为了保证各国、各学派的平衡而舍弃某个重要人物的情况;分辑出版的做法,能保证哪怕一时遗漏了某个人,也有机会在后续工作中弥补。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整个书系的严整、系统和完备。实际上,我国教育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做过较大规模的中外教育家评传的工作。《中国教育家评传》由沈灌群、毛礼锐先生主编,介绍了自西周姬旦至现代陈鹤琴共50位著名教育家,分三卷于1989年2月至1989年10月由

    中国教师 2021年12期2021-12-16

  • “性情”的限制:《福楼拜评传》方法论
    理成书的《福楼拜评传》,他的讲述令后者有兴味乃至“甚盼其用同样方法批评《红楼梦》等书”①。也许这是两年研读福氏著述,他个人心得首次示人,看来效果不凡。“同样方法”是指:先述一书来历,次述故事,次批评。惹动朱光潜兴致谈及《红楼梦》,推想他曾表示对现有考据索引的红学方法不满意,于李健吾《评传》写法看到“了解”与“欣赏”的兼顾。②回国前,是年5月,李健吾去了福楼拜的“洞穴”③。到克瓦塞前,他要先在鲁昂市找到落脚旅店,一对情人正使用的房间,下午六点后他才能入住,“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0年4期2020-11-17

  • 《梁巘评传》新书首发、捐赠暨研讨会发言辑录
    张朝阳先生《梁巘评传》新书首发、捐赠暨研讨会即将举行,本人因出差不能到会,特致信祝贺。梁巘是清代书法大家,和梁同书并称“南北二梁”,和孔继涑并称“南梁北孔”,更是安徽书法的杰出代表。然对梁巘的研究虽多有涉猎,尚未形成有影响的成果。今《梁巘评传》的出版无疑是梁巘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为深入研究清代书法提供了重要参照。《梁巘评传》资料翔实,构思严谨,能于常处发现不为人注意的史料而做出自己独到的分析和判断,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梁巘的书法艺术和书学思想,提供了新的实证和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1期2020-05-08

  • 《梁巘评传》新书首发、捐赠暨研讨会发言辑录
    张朝阳先生《梁巘评传》新书首发、捐赠暨研讨会即将举行,本人因出差不能到会,特致信祝贺。梁巘是清代书法大家,和梁同书并称“南北二梁”,和孔继涑并称“南梁北孔”,更是安徽书法的杰出代表。然对梁巘的研究虽多有涉猎,尚未形成有影响的成果。今《梁巘评传》的出版无疑是梁巘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为深入研究清代书法提供了重要参照。《梁巘评传》资料翔实,构思严谨,能于常处发现不为人注意的史料而做出自己独到的分析和判断,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梁巘的书法艺术和书学思想,提供了新的实证和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1期2020-05-03

  • 读李廷华《高二适评传
    王犁《高二适评传——天地谁为写狂狷》(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作者李廷华先生20世纪90年代为《中国书法》外聘记者,时常撰稿见诸刊物,让书法界朋友熟知,而我是因为《王子云评传》(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读到作者把握一个前辈学人的功力,在李廷华先生的叙述中,一位国立艺专的雕塑前辈回到我们的视野,还有他的妻子何正璜以及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传主与合适的传记作者相遇是一种难得的缘分,高二适的女婿尹树人先生在序言里提起这

    新阅读 2020年4期2020-04-23

  • 我写作履历中的“昌耀时间”
    程地开始了《海子评传》的写作。就在这部评传即将完成的12月5日,昌耀突然从青海打来电话,电话中的他气若游丝,告诉我他已到了癌症晚期。我心头一紧,在询问了具体情况后,突然脱口而出:昌耀,我给你写一部评传。而在这之前我从没想到过,我的诗歌批评会和诗人评传的写作连在一起。之所以书写海子评传,是在我觉得自己干不了这件事,约请者却一再认为我可以,并联系好出版机构的情况下,我才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开始的。而这个时候,适逢这部评传即将结尾,我对自己干这种事的能力已经有了一

    诗歌月刊 2020年3期2020-03-30

  • 晚明儒家基督徒王徵研究的新创获 ——简评丁锐中著《王徵评传
    间,完成了《王徵评传》②丁锐中:《王徵评传》,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以下简称《评传》)。《评传》与毛瑞芳所著书,都属于王徵综合研究的成果。由于丁著采用的是“评传”体例,因而完成的是一部具有评论性质的王徵生平和学术传记。就《评传》的内容看,其13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叙述王徵的生平经历,内容包括十上公车、领洗奉教、两任司理、守御乡里、监军辽海、逢赦归里、创办仁会、绝食殉国等,合计10章;第二部分深入评析王徵的学术思想,内容包括“资耳目

    国际汉学 2019年3期2019-12-14

  • 还原一个真实的江南师爷
    幸的是,《赵凤昌评传》(以下简称《评传》)为我们揭开了这位传奇人物的神秘面纱,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江南师爷赵凤昌。本书以客观严肃的态度,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赵凤昌的生平经历和他所“在场”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还原了真实的幕后历史人物,以及那段生动的清末民初历史、鲜活的社会状态和士人生活。读完《评传》,认为有以下特点:其一,沿波讨源,鉴别真伪,还原真相。赵凤昌虽然是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但他只是个没有官位的民间人士,缺乏正统的史料记载,且他本人又是

    翠苑 2019年6期2019-01-10

  • 叶立文《史铁生评传》的三维结构
    授的新著《史铁生评传》,由河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9月正式出版。这无疑是关于史铁生研究的最新最重要的收获。叶教授对史铁生的研究为时已久,并且硕果累累,这是我早就知道的。我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会花这么大的气力,下这么大的功夫,费这么大的心思,来为已经故去的史铁生写一部长达三十万言的评传。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叶教授的与众不同,包括他的思想、他的观念、他的性格。在中国当代文坛,史铁生的文学成就虽然有口皆碑,但他毕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如果从功利出发,叶教授完全可以选择

    长江丛刊 2018年34期2018-12-19

  • 一诞生就意味着经典
    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确实有的书一诞生就意味着经典,尤其人物传记,这里面有三个衡量指数:1,传主;2,立传者;3,文本。当传主和立传者在自己的领域里具有不可替代的卓越品质保证时,当文本深深地打动并牢牢地烙印在读者脑海里时,即已宣告这部传记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后人哪怕要重写传主,也必将以此一版本为母体,从中汲取血液和养料。我想说,《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就是这样的经典,虽然它刚刚出版,还保持着崭新的挺拔的身姿。它必将成为长销书和畅销书,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再版

    诗潮 2018年11期2018-11-02

  • 在这里,启功活了
    万字的力作《启功评传》由北京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对启功先生最好的缅怀和纪念。启功先生以诗书画三绝享誉当代,他是独具慧眼的杰出的书画文物鉴定家,还是博洽旁通的学问家,循循善诱的教育家。一句话他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杰出的传承者,更是敢于突破的创新者。所以朱镕基前总理誉之为“国之瑰宝”,他当之无愧;他生前身后拥有千千万万的“启迷”“启粉”理所当然,不足为奇。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或曰读懂启功先生,如何像启先生那样更好地传承发扬和创新优秀的中华文化,正是《启功评传》所

    博览群书 2018年2期2018-04-11

  • “穆旦传”的现状与价值
    学者易彬的《穆旦评传》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之一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穆旦传”书写走向成熟。易彬长期致力于穆旦研究,在穆旦研究及相关文献整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除颇有见地与水准的、关于穆旦研究的单篇论文持续发表外,易彬曾于2010年年底同时推出了自己多年来穆旦研究的两部力作《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和《穆旦年谱》。《穆旦评传》是在上述“前期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其水准自是想见一斑。纵观易彬的《穆旦评传》,其扎实的学识和基本功,长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18

  • 《季羡林评传》《古船》版权输出结硕果
    后举行了《季羡林评传》英文版、印地文版新书发布会和《古船》波兰文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季羡林评传》是第一本全面研究和评价季羡林先生人生和学术的专著,目前已输出4个语种的版权。印地文版由印度普拉卡山学院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由印度五角星出版社出版,均由印度著名汉学家、2012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狄伯杰教授翻译完成。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表示,《季羡林评传》的出版将带来深层次的文化和思想交流,促进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古船》是中国著名作家张炜的第一

    中国出版 2018年16期2018-02-08

  • 《季羡林评传》:立体可感的诗意表达
    授出版了《季羡林评传》一书,我非常渴望尽快看到,先睹为快。他让山东教育出版社给我寄来新书时,我刚刚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学访归来,一见装帧淡雅、大气,还散发着墨香的大16开本的样书,翻看其中的目录,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非常兴奋。季羡林先生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他的学术造诣与影响流露在字里行间。很想将内心不少的共鸣与冲动,写出来与广大的读者分享。评传作者在“绪论”开篇写道:“‘在新旧世纪之交的中国,需要出现预流和引领学术文化思想的大学者时,季羡林风云际会,躬逢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8期2017-08-18

  • 李健彪长篇报告文学《达浦生评传》出版发行
    报告文学《达浦生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被纳入“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第三辑。达浦生(1875—1965)是中国伊斯兰教现当代的大阿訇、知名民族教育家和具有国际声誉的社會活动家。近年来,作者经过大量走访、调研,能够尊重历史,力求客观公正,善于把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去展现,力图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努力表现出风云变幻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中,一个回族宗教人士如何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

    回族文学 2017年3期2017-05-31

  • 抛砖引玉迎佳篇
    了写一部高平先生评传的想法。他慧眼识珠,目光犀利,敏锐地看到了高平不寻常的“高度”,便决心努力发掘高平。通过深入研读高平各个时期的著作,广泛搜集有关高平的各种史料,参考各路专家的绵密评论,通过网络反复向高平询查求教,以经年磨剑的刻苦精神,综合归纳,集中升华,三易其稿,终于成就了包括《后记》在内的有20个章节、28万字的《高平的高度》一书,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于2016年4月份出版。这位中学教师的名字叫安永红,是位居偏僻的清水县一中的语文一级教师。众所周

    飞天 2017年5期2017-05-22

  • “照着讲”与“接着讲”:《冯友兰评传》读后
    着讲”:《冯友兰评传》读后柴文华,张 收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推出的《冯友兰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凡引此书只注页码)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力作,它是宋志明和梅良勇合著的《冯友兰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问世16年后的再版。众所周知,冯友兰有“照着讲”和“接着讲”的说法。原书是“照着讲”冯友兰哲学,而《评传》新增加的《续编》部分是“接着讲”冯友兰哲学。“照着讲”是立足冯学的本旨,厘清冯友兰哲学思想的“来龙去脉、理论架构

    知与行 2017年5期2017-01-23

  • 论“何其芳传”的书写 ——兼及一类史料的应用
    勤撰写的《何其芳评传》(122千字)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没有一本“何其芳传”在中国大陆本土出版,这种现状虽使尹在勤的《何其芳评传》成为20年间了解何其芳生平最权威同时也是唯一的版本,但无论从时代语境对创作观念的限制,还是就材料发掘、占有的不足对传记文字篇幅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何其芳评传》越来越不能满足了解特别是研究何其芳的主观需求。值得指出的是,日本学者宇田礼由于早年受到老师武田太淳的影响,长期致力于何其芳研究,曾于199

    文艺评论 2016年4期2016-09-28

  • 既非功劳簿 亦非墓志铭 ——评余三定等主编的《何建明评传
    等主编的《何建明评传》○ 宋德发 闫 杰何建明是我国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曾多次获得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全国性报告文学奖项。文学评论家何西来评价说,研究中国20世纪末和新世纪的报告文学,无法绕开“何建明现象”。因此,2010年1月,湖南理工学院创办“何建明研究所”可谓情理之中,四年之后,该所又隆重推出余三定和周淼龙主编的《何建明评传》可谓水到渠成。一、慧眼独具的选题何建明有一篇短篇报告文学作品,名为《永远的红树林》,讲述了青年学者梁言顺对“低

    文艺论坛 2015年18期2015-11-22

  • 开拓与创新——评《何建明评传
    与此前出版的作家评传相比,余三定、周淼龙主编的《何建明评传》(重庆出版社2014 年版)自然是后来者。虽为后来者,但它至少创造了两个第一: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家评传,第一部由学术团队(共11 人)集体撰写的作家评传。它的价值与特点也因此而生。一《何建明评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家的评传,开拓了作家评传的新领域,使报告文学作家成为作家评传的新对象。这有利于吸引学术界更多地关注报告文学和报告文学作家,有利于提升报告文学研究的理论水平,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报告文学研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0期2015-03-29

  • The Industrial Capital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A Case Study of Li Yu’s Zhe School〔* 〕
    〕沈新林:《李渔评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郑振铎:《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8〕徐寿凯:《〈李笠翁曲话〉注释》,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9〕俞为民:《李渔评传(上)(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43-44页。〔11〕朱庭珍:《筱园诗话》,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2370-2371页。〔12〕冯复京:《说诗补遗》,吴文治:《明

    学术界 2015年7期2015-02-25

  • 为大众创业者写评传 ——读增订本《红帮裁缝评传
    侹为大众创业者写评传 ——读增订本《红帮裁缝评传》穆 艺 李本侹《红帮裁缝评传》是一部评述红帮裁缝创业史的专门史著作。2011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年后入选国务院“中国之窗”对外推荐书目,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图书之一。为扩大发行,2014年出版了增订本。此书的主要价值有三:一、这本书增订本的出版发行,正赶上中央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结构促改革,因之,这本书就成为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好书。红帮裁缝早期创业者都是来自“草根”的人物,他们在近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2-13

  • 晚年曹禺
    着一本《托尔斯泰评传》,每晚都要读到半夜。有天夜里,睡在父亲隔壁的她,忽然听到父亲大叫:“小方子!我要跳下去!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每天用嘴活着!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我要做个新人,忘掉过去的荒诞和疑虑,我要沉默,我要往生活的深处钻,用脚踩出我的生活,用手写真实的人生。托尔斯泰那么大岁数还要离家出走,我也要走!”当第二天万方问及昨晚的事情时,曹禺却不好意思地嘲笑自己:“就我这个样子,还想成为托尔斯泰呢……我就是惭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我越读托尔斯泰越难受。

    中外文摘 2015年3期2015-01-03

  • 评传特征考察
    摘 要:评传,亦称“学术传记”,然评传不只具有学术特征。评传创作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使其具有史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选题上,评传对传主的选择青睐精英人物,但精英人物可从多方面来评价。评价人物,在坚持严谨客观的同时,应尽量抒发己见,表达不同的学术观点,引起学术争鸣。考察评传特征的目的在于谋求创新,为评传发展的方向提供建议。关键词:评传 《胡适评传》 评价何为评传?徐雁称:“所谓‘评传,往往是作者在广泛收集和深入考证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传主进行系统学术研究以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5期2014-08-20

  • 作家评传与文学批评
    一些中国当代作家评传。比如,郑州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金庸评传》、《贾平凹评传》、《铁凝评传》等,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韩少功评传》、《莫言评传》、《张炜评传》等。此外,还有贺敬之、阮章竞、柯岩、路遥、何建明、周大新等作家评传出版或即将问世。个别作家甚至还有多部评传问世。虽然当代作家评传没有现代作家评传那样阵营齐整和蔚为大观,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已有了重要影响。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强化当代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评传的写作是深化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

    文学自由谈 2013年6期2013-12-26

  • 人性中迷人的秘密——评秦林芳《丁玲评传
    朱旭晨《丁玲评传》是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课题成果之一,该课题旨在提供读者以某种文化真实及文化名人的心路历程,其评传编写原则强调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写出区别于通俗读物式的名人传记,这对作者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秦林芳教授作为丁玲研究界的后起之秀,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业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近30篇,并于2004年完成阶段性传记《丁玲的最后37年》的写作。正是这些突破性成果吸引了丛书编委会的目光,某种程

    扬子江评论 2013年6期2013-08-15

  • 丁玲研究的新收获 ——评秦林芳教授新著《丁玲评传》①
    芳教授新著《丁玲评传》①杨学民秦林芳教授近十年来竭泽式地搜罗资料,潜心于丁玲研究,曾出版 《丁玲的最后三十七年》,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学术刊物发表丁玲研究论文数十篇,最近又出版了四十二万字的专著《丁玲评传》。该著是作者多年来丁玲研究的结晶。它从整体上重塑了丁玲形象,并把丁玲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五四文学革命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新进程,到三十年代,又发生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型。从那开始,“文学革命

    东吴学术 2013年6期2013-03-27

  • 评《秋瑾评传
    评《秋瑾评传》王 兆 刚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秋瑾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绍兴文理学院欧阳云梓博士的大著《秋瑾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的出版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为我们了解真实的秋瑾提供了一个详实可靠的读本。笔者认为,欧阳博士的这本书有以下特点:第一,史料详实,叙事清晰。写一部好的人物传记不易,既要有史料的功夫,又要有文章的修养,本书较好地将二者结合了起来。秋瑾一生波澜壮阔,交游甚广,所涉及的人和事颇为复杂,要将

    东方论坛 2012年2期2012-04-01

  • 生存之难,求索之坚
    ○李燕妮《王鲁彦评传》,周春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读书就是一场发现之旅。放在我面前的这本《王鲁彦评传》(以下简称《评传》),是继半个世纪前范伯群、曾华鹏所著《王鲁彦论》之后对该作家进行研究的主要成果。关于王鲁彦,一般学中文的人仅知道他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鲁迅领衔下与台静农、许钦文、彭家煌齐名的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而对于我,他又是一位在中学课本上早已相识的《听潮》作者,我向往他既能感受海潮的“温柔”,又擅写海浪拍向岩岸

    博览群书 2012年6期2012-03-03

  • 哲学、宗教
    ¥98.00孔子评传/匡亚明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05.—330页;19cm.—(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匡亚明主编).—ISBN 978-7-305-05907-0:¥54.00名家批注论语/(春秋)孔丘著;李翰文编注.—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05.—26cm.—(国学丛书集成).—ISBN 978-7-80759-844-2:¥218.00论语/迟赵俄选编、注释;王金泰绘.—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05.—19cm.—ISB

    全国新书目 2009年14期2009-08-19

  • 用心血去感受 用激情去书写
    谭桂林一、评传的意义这是湖南文艺界和社科界联合起来为湖南作家做的一件大好事。当代作家要不要写评传,学术界有不同声音,我的意见是应该写。原因有二:一是传主健在,资料工作容易做。二是对评传的认识要定好位,评传不是组织鉴定,也不是文学史的定评,评传只是一项学术行为。因而评传写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个人性,容许个人对传主的真诚的解读,二是发展性,对于优秀的作家来说,不应该只有一部评传,随着新的资料的发掘,随着人们对他的创作的解读的深入,将会有不断的评传写作。优秀的

    创作与评论 2009年3期2009-07-24

  • 状写为诗而生的人
    。傅修延的《济慈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为《评传》)的出版可谓是填补了国内济慈研究的一项空白。傅修延研究济慈有二十余载。此前他精心翻译的《济慈书信集》(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收有翔实的济慈书信资料,也是国内首部济慈书信集。由于作者对济慈进行了充分的前期研究,全面挖掘梳理了济慈的生平史料和国外相关研究资料,为济慈的评传写作奠定了可靠的学术基础。《评传》在详述济慈的生活经历和人格魅力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其诗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魅力。为

    创作评谭 2009年3期2009-06-15

  • 太阳说:来,朝前走
    刚刚出版的《昌耀评传》。下午回到办公室打开书,我很快就被作者那犀利独特的诗歌评析以及昌耀那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所吸引。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下班回家,草草吃了点晚饭,又一头扎进书里,直到翌日凌晨4点30分才读完最后一个字。此时天已拂晓。掩卷长思,竟然毫无困意。记得四年前的春天,诗刊社在威海举办“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威海文学界的朋友聚集一堂。当时燎原的《海子评传·修订本》刚刚出版,正着手撰写《昌耀评传》。闲聊中,时任威海文联主席的著名作家袁学强问燎原为什么要写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2期2009-04-14

  • 牵魂引魄读《芦甸》
    30万字的《芦甸评传》(以下简《评传》用饱含深情的笔触记述了一个贫农的儿子如何成为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如何从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历程,以及他身处逆境,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九死不悔的精神。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那么动人肺腑,撼人心魄,那么真实可信。众所周知,真实是纪实文学作品的生命。然而对于真实的认定,一般往往只限于描写对象的范畴。其实真实的含义并不全在此。作品的真实应该包括作者心意的真诚,在某种意义上说,一部真实的作品,就是作者心意真诚

    创作评谭 2004年2期2004-03-23

  •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不朽群像
    文/川 品《冰心评传》冰心先生是我国德高望重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作生涯最长的作家。她的高洁人格和晶莹文品深为世人爱戴和推崇。福建作者万近平、汪文顶在作大量资料收集和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这部《冰心评传》,对传主的生活经历、创作道路和文学成就作了公允的评述。同时以大量完整的材料展示了传主在帮助进行新中国外交方面作出的出色贡献。该书史料丰富,详略得当,文笔流畅。为我们学习、纪念冰心先生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徐志摩评传》半个多世纪以前,徐志摩先

    全国新书目 2001年2期2001-06-13

  • 《隋唐历史人物评传》丛书评介
    的《隋唐历史人物评传》丛书,即是对这一时期历史人物以传记的形 式进行的新的研究。这一丛书包括《武则天评传》(赵文润、王双怀著)、《狄仁杰评传》( 杜文玉著)、《唐肃宗评传》(任士英著)、《李责力评传 》(宁志新著)、《郭子仪评传》(穆渭生著)、《怀素评传》(王元军著)、《安禄山史思明评 传》(牛致功著)七部。丛书由赵文润教授主编,丛书的作者均为从事隋唐史研究的专业工作者。高水平的作者队伍 保证了丛书的质量。这一丛书从史实出发,夹叙夹议,以严肃的态度再现了这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1年4期2001-03-10

  • 史家的关怀
    学精神,是《钱穆评传》一书的特色。宾四先生是一大史家。其学虽极广博,然其根基要在史学,其为学亦时时体现一史家之眼光。所以他把历史学看作“研究人文科学一种最基本的学问”(《中国历史精神》)。古来中国学术,本以文史哲不分家为特征。然史家之关怀,毕竟不同于哲学家。史家主即通变而达经世。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资治”一语,已见史家之关怀。哲学家则关注形上理想之挺立,如张横渠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钱穆视人生、文化、历史、民族为一体

    读书 1996年6期1996-07-15

  • 后事岂可作“今典”
    汪荣祖著《陈寅恪评传》(百花洲文艺版)记一九五八年厚今薄古运动中陈先生遭到来自个别学生的攻击,说:“最值得注意的是寅恪的某及门弟子,文革时曾任中大历史系系主任,他责备“陈先生一直保留他的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指斥“陈寅恪先生的史学方法是形而上学的”,也即是“唯心”的。……建议一定要“兴无(无产阶级)灭资”,以便“拔掉史学界中的白旗”。从此一背景,始知寅恪的吕步舒诗:“证羊见惯借奇,生父犹然况本师。不识董文因痛诋,时贤应笑步舒痴。”并非泛言,而有所实指

    读书 1994年2期1994-07-15

  • 读博利瓦尔评传两种
    放在我面前的两本评传,一本是萨尔塞多—巴斯塔多所著《博利瓦尔:一个大陆和一种前途》,另一本是奥古斯托·米哈雷斯所著《解放者》。两本评传的作者都是委内瑞拉当今著名研究玻利瓦尔的学者,他们的作品在这纪念二百周年生日的日子里译成中文出版,既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说,既是针对上述不了解、不熟悉的情况而言,也是针对我们从某一些著作中得来的先入为主的误解和偏见而言。两本评传都不是单纯的历史过程的纪录,也都不是对解放者功绩的一味颂扬,而是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

    读书 1983年12期1983-07-15

  • 《杜甫评传》序
    万字的长篇《杜甫评传》,对他来说,是他学术研究进程中的一个新的进展,而对读者来说,则是获得了一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而写成的内容丰富的专著。对杜甫的研究之所以特别困难,是因为在杜甫诗歌中集中地出现了大唐帝国由盛到衰这一转变时期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问题,杜诗描绘了这个社会的多样而曲折的过渡,充分地反映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开元四年(七一六),富有才艺的早熟的王维,以十八岁的青少年诗人写出了长篇歌行《洛阳女儿行》,标志着诗歌史上的“唐音”已正式开始。对唐诗研究者来说,

    读书 1982年7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