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写作要领及范文例析

2012-04-01 09:35韩延明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补题命题作文作文题

韩延明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地加以限制,缩小内容的“包围圈”,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千题一文的套作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

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补充前半部分:如《我的梦想》;2.补充后半部分:如《告》;3.补充中间部分:如《走过岁月》;4.补充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另外,还有补充正标题或副标题的。

写作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中成长》(如:幸福、快乐、竞争、挫折),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如果不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类型词语,那么就会被视为离题了。

(二)找准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或词组)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寻找答案。如2009年福建卷作文题《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用具体事物替代“这”字,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财富、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暗示所写内容表象和实质有一定差异,但经过写作者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思想的升华,由懵懂迷糊到大彻大悟。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有时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想写”并“有话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同时考虑你所选的文体。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其他文体;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阐理抒情。如“珍惜拥有的”文题适合于记叙、议论、书信、日记等各种文体,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某一种文体,补充文题时就应考虑选择适合文体的写作对象。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非驴非马。

(3)符合语法和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逻辑哲理。填充内容新也好,深也好,都要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这句名言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不注意“立意”的高远,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造成了无法掩饰的“硬伤”,使文章的品位大打折扣。如“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千古文章意为高”,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盲目标新立异,填上一些低级颓废的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受思维定势和学生阅历等限制,半命题作文极易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几率很大,作文“撞车事故”频频发生。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涌现。因此,补充题目要知己知彼,力争求新求异,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

(6)严防假大空。像“走近”这样的题目,万不可把题目补充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这样的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文章势必空泛笼统,无病呻吟,很难令人动情。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应尽量把题目具体化、细微化,贴近生活实际,做到“小而精”。例如上题补充为“走近姚明”、“走近故宫”、“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四)题目要有个性,有亮点。题好文一半。补充一个亮丽的标题,能一下子打动读者,使人顿生好感——这第一印象相当重要。标题要追求“眉清目秀”“眉目传情”,注意色彩的渲染,注意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还可以设置悬念,或用特殊句式吸引人的眼球。

【真题演练】

请先将命题“最美不过”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要求:先补充题目再写作;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一考生

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如春天微风拂过的温柔,抚慰着自卑的心灵;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像夏日阳光的炫烂,指引着迷途的羔羊;最美不过你那微笑,似秋日金色树叶的金黄,充实着空荡荡的心;最美不过你那微笑,好比冬天雪花纷飞的轻盈,舞出美丽人生。

第一个你,名叫母亲。你用你的无私抚慰着受伤的心灵。有这样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得一子。或许是上天眷顾,让这位高龄妈妈生了一个女儿。这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这些快乐却在母亲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便化为乌有——尽管女儿扑闪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朝妈妈笑,但这位母亲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便是女儿只有一只耳朵。母亲是坚强的。她开始让女儿留长发,不时夸赞女儿美丽让她自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女儿天天处于自卑与忧郁之中。看着女儿如此,坚强的母亲带着坚定的目光朝女儿微微一笑:“妈妈会帮你找到耳源的,一定!”故事的结果自然是女儿得到了耳源,变得完美。但有谁知道,从此母亲留起了长发;又有谁知道,那美丽的微笑背后藏有多少辛酸呢?

第二个你,名叫老师。你用你的睿智为迷途羔羊指明方向。有一个在网络里“沉醉不知归路”的男孩在网吧彻夜来归。钱花完了,肚子也饿了,家也不敢回。“该怎么办呢?”他漫无目地闲逛。当他看到路边有个乞丐时,突发“奇”想。他迅速跑回网吧向网管要了根粉笔,回到离乞丐不远的地方跪下,写下“妈妈有病,爸爸残疾,自己需要钱上学”的谎言,想借此赚取“外汇”好再回网吧“杀他个片甲不留!”虽然他穿得齐全,但也还是有好心人给钱。看着面前大小不一、越垒越多的钱币,他暗喜:我可以先去饱餐一顿然后再玩个尽兴。这时有人递上面包,饥饿的他毫不犹豫地拿起就啃。“慢点吃,喝口水。”平缓的语调却让男孩有种“不祥”的预感。抬头一看,果然是老师。他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但老师只是微微一笑便离去了。男孩顿悟,擦掉地上的字,昂首朝家的方向走去……

第三个你,名叫朋友。你用你的方式诠释真友情。在朋友为学习苦恼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不要放弃;在朋友与父母赌气时,你会微笑着告诉他父母的本意;在朋友沉迷网络时,你会微笑着提醒他什么是现实。总之,是你——朋友,用微笑充实了他那空洞的心。

最后一个你,就是自己。记得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舞出属于自己的亮丽人生!

微笑吧,最美不过你那微笑!

猜你喜欢
补题命题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补”出一片精彩来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半命题作文“我真想____”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