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进脱瓶颈 内涵发展谱新篇
——中昊晨光院调研报告之三

2012-04-11 11:07叶建华王俞德
化工管理 2012年10期
关键词:晨光瓶颈装置

文/叶建华 王俞德

持续改进脱瓶颈 内涵发展谱新篇
——中昊晨光院调研报告之三

文/叶建华 王俞德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以李嘉为院长、王家贵为书记的新一届院领导班子,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和昊华总公司的工作要求,通过持续改进脱瓶颈,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使管理、技术、产能、质量、环保得到加强与提升,为实现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脱管理瓶颈,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为了解决管理层次过多、组织机构重叠、职责职能不清,影响管理效率的问题,2010年开始,晨光院拉开了管理变革,脱管理瓶颈的序幕。

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将管理部室从以前的16个精减到12个;取消生产单位二级调度,合并部分分厂二级科室;将物管办划入配套事业部;撤销氟化四厂建制,归并相近业务组建了精化分厂;将动能公司电工班与计控中心仪表组整合成立了仪电中心,实现了强电、弱电的统一管理。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对部分生产、经营单位的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推进了二级单位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修订颁布了职能处室、科室设置及职能职责方案,实现了“压缩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脱技术瓶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晨光院的立院之本,但与跨国公司相比,仍然存在科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研发机制不顺,研发平台和学科带头人缺乏的技术瓶颈。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在脱技术瓶颈方面下了大力气。经过不懈努力,晨光院建立了一个个科研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晨光院企业技术中心在2011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12月被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创新型企业”。目前,晨光院拥有1个有机氟研发平台、1个产业化设计平台、1个中试基地和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同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三爱富、中化蓝天集团等9家单位联合成立了“国家氟化工技术创新产业联盟”。2011年全院在研科技项目达29项,完成省级成果鉴定3项,“全氟辛酸铵替代品”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晨光院加大了科技投入,近3年来的科技投入超过2亿元,仅2011年的科技投入就突破1亿元,建立和完善了具有各项研究开发及实验条件的基础设施。

脱装置瓶颈,不断提升装置产能

这两年,晨光院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他们没有心浮气躁,没有急于求成,没有大投入,铺摊子、上项目,而是通过持续改进脱瓶颈,盘活存量,扩大产能,提高效益。

晨光院目前的生产装置呈现出同一产品的生产装置多套并存、新老并存的状况。原有装置在设计时留有余地,客观上存在扩产潜能,加之本身拥有专利技术,为脱瓶颈,扩产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晨光院将自主创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外加热式F22与水蒸气混合裂解方法及加热装置”技术应用于四氟乙烯单体生产装置,取得了节能15%~30%,降低运行成本10%左右,以及转化率高的显著效果,每年可增收上亿元,使老装置焕发“青春”。

通过装置的持续改进脱瓶颈,目前,现有最老的一套聚四氟乙烯单体生产装置产能由最初的年产500吨提升到现在的6000吨,另一套从最初的年产6000吨提升到现有的12000吨,晨光院第一套年产500吨氟橡胶装置的产能拓展到现有的1500吨。通过脱瓶颈起到了少投入,扩产能,提质量的多重效果,为晨光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脱质量瓶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晨光院有200多种产品,上千种牌号。晨光院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美誉度,但也存在个别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有时出现包装质量问题。

晨光院牢固树立“客户永远是对的”理念,他们十分重视客户反映的质量问题,将质量问题当作瓶颈,组织力量、投入资源、攻坚克难。

他们从抓原料质量开始抓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夯实质量基础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进厂原材料内控标准、加强对大宗原材料质量检测力度,使原料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他们修订完善了锑块、萤石、硫酸、乳化剂等关键原料检测标准,建立新的供货渠道,解决了引起产品质量波动和收率降低的问题。

以“零缺陷”为目标,强化工艺和标准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加强检查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定期对全院到期和不适用的产品标准进行修订,及时确立非标产品的检测条件和技术指标。2011年,组织生产单位、销售部、研发中心、质检中心、标准化委员全院完成了14份产品技术条件的制、修订工作。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和品牌建设,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晨光院在获授中国“驰名商标”后,2010年,被四川省质量协会授予“四川省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荣誉称号;2011年,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荣誉称号。氟橡胶、聚四氟乙烯树脂、有机硅材料保持“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脱环保瓶颈,不断提升减排水平

晨光院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采取源头控制、综合利用,并且加大环保投入,通过技术合作突破环保瓶颈,取得了良好效果。

晨光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和有机氟残液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和难分解性。该院将废油和残液作为环保瓶颈进行攻关。该院投资1000多万元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联合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等离子体焚烧处理危险废物技术及自行研发的后处理技术,并建成国内第一套高危废弃物工业化处理装置,彻底解决了有机氟发展的环保瓶颈。采用等离子焚烧技术处理废物除却率可达到99.9%以上,且不会造成二恶英、呋喃等二次污染。尾气经循环吸收后生成的有水氢氟酸可回收利用,每年可为企业创收数十万元。

该院投资1260多万元,新建综合废水生化处理和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其中生化处理装置采用先进的厌氧、HCR高负荷好氧等多段式组合处理工艺,可处理有机废水30万吨/年,出水可稳定达标排放,能满足全院“十二五”生产发展废水处理需要;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可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200吨/天,经处理后出水氟化物浓度≤10 mg/L;投资2800万元,先后建设工业废水中回收全氟辛酸、四氟乙烯尾气回收、稀盐酸提浓等12个装置。其中,可以处理6000t/a含全氟辛酸废水,年可回收全氟辛酸5000公斤;年回收四氟乙烯单体350吨,直接用于聚合使用;稀盐酸回收装置将盐酸浓度由10%左右提高到30%,将每吨价值由40元提高到近200元,大大提升了资源循环利用率。

晨光院通过持续改进,脱管理、技术、装置、质量、环保瓶颈的做法和经验值得系统内企业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晨光瓶颈装置
晨光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轰趴装置指南
晨光改造大多数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晨光
民营医院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