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

2012-04-11 11:14李茂云张喜贵
黑龙江水产 2012年2期
关键词:养蟹投饵河蟹

李茂云 张喜贵

(1讷河市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 讷河1613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餐桌上常规的鲤草鲢鳙等大众化水产品,而逐渐转向河蟹等优质水产品。在河蟹养殖生产上,也已实现了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尤其是更加注重了生态、安全、环保、健康、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而言,单纯的追求过去那种高密度投放、高产量的小规格商品蟹,已不再有竞争优势,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它难于销售,市场价位低,养殖效益差。现在市场上需求的是,高质量、大规格的优质蟹,而且也是发展的趋势,它不但产品热销,而且售价高,养殖效益好。要养好蟹,养大蟹,养优质蟹,养健康蟹,养无公害蟹,就要实行健康的养殖方式。所谓健康养殖,是指依据河蟹的生物学特征,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河蟹生产,即为河蟹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河蟹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使河蟹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养成的商品蟹无污染,个体大,黄满膏肥,质量上乘。要进行无害化的管理,确保河蟹养殖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而让人们吃上放心的优质蟹。只有这样,产品才能畅销无阻,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养殖河蟹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选择优质蟹种

优质蟹种是指蟹种品种要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活动灵活,手抓松开后立即四散逃逸。优质蟹种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佳,目前我省还没有蟹苗供应场点,所需苗种均到辽宁购买辽河蟹。购买蟹种一定要选择有养殖资质的苗种场,买优质扣蟹,避免购买残次品。扣蟹规格以100-200只/kg为宜,如果规格太小,我市无霜期短,生长期有限,商品规格也小,为此必须放养大规格优质蟹种,养殖效果才会好。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购买已经性成熟的蟹种,即“小老蟹”,这种蟹虽然规格稍大,但生长缓慢,长不大,养殖效益低,我们在选购蟹种时,要坚持做到五不要:杂蟹不要,受伤蟹不要,“僵蟹”与“绿蟹”不要,病蟹不要,肢体残缺蟹不要,保质保量选购苗种。

二、注重合理密度 做到适时放养

池塘养蟹的放养密度应控制在600-700只/亩较适宜,使河蟹有一个充裕的生活、生长空间。密度太大,饲养管理跟不上,成蟹规格小,产量低,效益差;密度太小,又会浪费水体空间,同样会影响产量和效益。我市蟹种放养时间在每年的4月20日左右,此时刚刚化冰,气温较低,蟹种活动缓慢,利于运输,成活率高,是放养蟹种的最佳时间。蟹种放养前,要先进行缓苗处理,让扣蟹充分吸水,适应水温,可提高成活率;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泡蟹种5-10分钟,进行消毒灭菌,最后打开网袋将蟹种轻轻放入水中。如果池塘面积太大,可进行蟹种暂养。暂养是蟹种放养前的过渡阶段,因为蟹种一般都是在密集的小水体中培育的,到另外新的水体饲养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也便于前期集中投饲。暂养时间的长短,视水温和池中水草生长情况而灵活掌握,不论是池塘养蟹还是泡沼养蟹,都应遵循“三早一快”的原则,即早入池,早适应,早开食,快生长。

三、为河蟹创建生态良好的生存环境

河蟹在水质清新、透明度大、溶解氧含量高、水草丰茂、饵料丰富的水域中生长最为适宜,蟹农应围绕河蟹的生态习性,为其创造良好的水体环境。

1、清塘消毒:无论是人工塘还是自然水域养蟹,由于受天气、狂风暴雨、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雨水冲击地表土,风浪冲刷池堤及河蟹残饵粪便等,时间一长塘底淤积大量的淤泥。因为淤泥是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繁殖的温床,过厚的淤泥对养蟹有害无利,所以,清除塘底过多的淤泥,不但加深了池塘的储水深度,扩大了河蟹的活动空间,还可减少各种病菌的滋生,所以一定要做好清塘工作。不要存有怕麻烦,图省事的心理,要在放养蟹种前7-10天对蟹塘进行彻底消毒,最好用生石灰,水深6-8cm,按75-100kg/亩化浆全池泼洒,以彻底杀灭塘中各种病原体,敌害生物等,然后注入新水,放养蟹种,确保河蟹不生病或少生病,健康生长。

2、调控水位:要根据天气及水温的变化,掌握不同水深,合理有效的调控水位,做到春浅、夏满、秋适量,使水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和适宜的温度,可提高河蟹的摄食量和饵料利用率及转化率,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春季扣蟹刚入池,水温低,水浅有利于提高水温及塘中水草和各种浮游生物生长繁殖。夏季天气热,水温高,塘中水草丰茂,饵料丰足,应注满池水,有利于河蟹防暑降温,为河蟹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秋季天气渐凉,水温下降,即将出池,应多排塘中老水,少注新水,保持适度水深,便于出池,也利于河蟹生长。

3、栽种水草:“蟹大小,看水草”,“要想养好一池蟹,先要种好一池草”。从我市种草实验和多年养蟹的实践来看,养蟹池塘种草与不种草,其养成河蟹的规格、品质以及发病率和回捕率大不一样。种草养蟹的池塘河蟹规格大,品质佳,发病率低,回捕率高,养殖效益好。因此,水草少的蟹池中一定要坚持移栽或种植水草,水草的覆盖面可占养蟹池塘总水面的30-50%。水草的品种要多样化,草质要优良化,不但要有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还应有沉水植物,如芦苇、稗草、蒲草、马蹄莲、浮萍、水花生、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不同的草种对水温的要求也不一致,生长的旺盛期也不一样,有的水草耐低温,有的喜高温,如此种草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河蟹入池后整个生长季节都有水草可用,可吃,丰嫩的水草,脆嫩可口,营养丰富,能促进河蟹健康生长,减少人工饲料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水草还可以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水体溶氧量,同时还能大量吸收池塘底质淤泥中的营养,可改善水质,改善底质,并能为河蟹提供遮阴,避敌,栖息,蜕壳的良好场所,相应的减少了河蟹活动量,从而降低了河蟹能量消耗,提高了成活率,水草还可以防止池埂被风浪冲击,坍塌,起到消浪护坡的作用,保证池堤的安全。丰茂的水草,清彻的池水,丰富的饵料,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河蟹有处于在天然水域环境之中生存的感觉,健康生长,其品位可与江河、湖泊中自然生长的河蟹相媲美,质优价高效益好。

4、管好水质:池塘的水质对河蟹的生长及成活至关重要。河蟹喜欢水质清新、微碱性的水质,一般ph值在7-8.5,不仅含氧量高,且富含钙离子,利于河蟹蜕壳生长,所以要调控好水质。第一要定期向蟹池泼洒生石灰水,每月一次,使用浓度为15×10-6,主要是提高ph值和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第二,可投施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钙易溶于水,不但可调节水质,而且河蟹可直接通过鳃表皮及胃肠内壁吸收,可相应加快河蟹蜕壳速度,对促进河蟹生长有较好的作用,一般每月一次,每次2kg/亩,与生石灰进行交叉使用。第三,在蟹池中可套养适量的花白鲢春片鱼种,每亩放养50-100尾,其目的主要是控制水质浓度,它不需增加其他设备和投入,也不会与河蟹争食争饵,便可获得一定量的水产品产量,一举两得。第四,要适时注换新水,一般每7-10天换注一次,每次换注水位在20cm左右,保持水质佳,氧量足,使水质鲜、活、嫩、爽,利于河蟹生长。

四、科学投喂

河蟹饵料,除了利用池塘中水草和底栖生物及浮游生物外,还应注重人工投饵。

1、定点投喂

定点投喂可直接观察河蟹的摄食情况,方便检查饵料剩余与否,及时调整投饵量,同时又可让河蟹养成定点摄食的习惯,饥饿时可自动前来觅食,不会造成饵料浪费,只有河蟹吃得饱,才能长得快。

2、新鲜适口

每天给河蟹投喂的饵料要新鲜适口,保证质量,动物性饵料不能腐烂变质,植物性饲料不要霉变发黄,青饲料应鲜嫩爽口。所投喂的饵料最好是条状、块状或粒状,并根据河蟹规格的大小,适时更换调整饵料粒径,力求大小适宜,便于河蟹摄食。不可投喂粉状饲料如玉米面等,因为河蟹是靠一对螯足将食物夹起进食,如果投喂粉状料,不仅利用率低,还会造成浪费,甚至败坏水质。粉状饲料应用面粉等粘合剂加水调制做成一定的形状,或者是熟化后再行投喂,以提高饵料利用率。

3、品种多样

应保持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务求营养全面,品种多样,严防饵料单一。第一,应投放螺蛳于蟹池,一般清明前后,散投活螺蛳100-200kg/亩,此时,正是繁殖新生螺蛳时期,小螺蛳壳薄鲜嫩,是河蟹早期最好的开口饵料,成螺又是河蟹中后期的活性饵料。螺蛳肉营养全面,脂肪含量高,可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河蟹品质,同时螺蛳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能提高水中含氧量。第二,可人工投喂动物性饵料,如低值小杂鱼、虾、畜禽内脏、猪血、牛血等,或植物性饵料,如全价河蟹颗粒料,豆类、麦类、玉米、高粱等,以及青饲料,如瓜类,蔬菜类,水草等。第三,可定期在饵料中添加蜕壳素,贝壳粉,鱼粉、骨粉等,增加饵料中的钙、铁含量,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促进河蟹同步生长,减少相互残食的机率,提高养殖成活率。因为河蟹是靠蜕壳而长大增重的,蜕壳次数越多,个体越大,产量越高,效益越好。

4、及时投饵

应根据渔时季节及河蟹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进行投饵,每天投喂两次,早8点和晚5点各投喂一次,应以傍晚投饵为主,白天投饵为辅,其晚间投饵量应占全天投饵量的70%,白天占30%。投饵量以河蟹吃饱又不剩残饵为度,总的投饵原则是“两头精,中间青,精青结合,荤素搭配”即春秋季节的投饵以精料为主,夏季投饵以青饲料为主。只有做到饵料多样化,营养全面化,管理科学化,才能养好蟹,养大蟹,养出青背、白脐、金爪、黄毛的优质蟹。

五、日常管理

河蟹在养殖期间坚持每天巡塘,一是检查水位及水质变化情况。二是观察河蟹的活动及吃食情况。三是检查注排水口及堤坝的安全情况。四是做好防逃、防盗、防病、防鼠害工作。五是检查防逃膜有无破损,有没有病蟹死蟹等。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证养蟹生产正常有序进行。六是做好池塘日志,记录每天的天气、水温、水位、投饵量、注排水、防病、用药等情况。应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促进养蟹事业健康发展。

六、预防疾病

预防蟹病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每月定期泼洒防止寄生虫和细菌的药物外,还应在投喂饵料时,经常拌入药饵喂蟹,可有效地防止蟹病的发生。一般用土霉素、维生素等药物拌饵投喂,能防止河蟹细菌性疾病和肠道疾病的发生,保证河蟹健康生长。

七、适时销售

销售也是一门学问,如果你的河蟹养得再好,要是卖不上价也不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定要多听国内外河蟹的行情售价,多读报刊杂志上河蟹的价格报表,多看电视新闻产品信息报道,了解信息,掌握行情,适时销售。第一,可在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国庆节前销售。我市养殖的河蟹经过3--5次蜕壳,在9月中下旬即将达到性成熟,爬出水面准备降河产卵洄游,此时蟹黄、蟹膏饱满,品质最佳,质量上乘,恰逢两大节日,可大量上市销售。第二,也可异地销售,销往辽宁、河北等河蟹主产区,那里的河蟹批发市场售价高,销售快,效果好,虽然增加了中间环节,加大了短途汽运和铁路运输的费用,但整体效益却大大提高了。第三,还可返季销售,如果是河蟹价格低或滞销,有条件的蟹农可用棚室暂养,在10月下旬或是元旦、春节前销售,获取高额差价。

总之,实施池塘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就是要投放优质的蟹种,做到合理的搭配,保持良好的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健康养殖,最终的目的是,不但要养好蟹,养大蟹,养健康蟹,还要卖好价,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养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养蟹投饵河蟹
养蟹三部曲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陈鸿波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