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沿海地区斑点叉尾鮰“套肠病”诊断与防治浅析

2012-04-11 11:14吉远军阮记明章海鑫王会聪杨先乐
黑龙江水产 2012年2期
关键词:麦芽斑点致病菌

吉远军 阮记明 章海鑫 王会聪 杨先乐

(1.江苏省南通农场渔业管理区 226017 2.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 330045 3.上海海洋大学 201306)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mm)叉尾鱼科(Ictaluddae),原产于美国,是一种淡水温水型鱼类。斑点叉尾鮰具有生长快、个体大、抗病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食肉率高、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斑点叉尾鮰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推广,目前国内很多地区均有养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鱼类之一。

东台市沿海地区作为我国淡水鱼类的主养地区,其斑点叉尾鮰的养殖规模以及养殖效益均比较喜人。但近年来,由于斑点叉尾鮰的病害爆发频率越来越高,防治难度也逐渐加大,使得苏北地区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受到一定影响,其中斑点叉尾鮰“套肠病”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由于目前对于该病的防治方法匮乏,其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因此,能够全面了解该病及总结出合理的防治方法对于斑点叉尾鮰的推广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于2011年5月-10月一直在东台市沿海地区调查斑点叉尾鮰的病害流行状况,现将该地区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症状与病原

发病初期,鱼表现为游动缓慢,靠边或离群独游,吻端至头部皮肤发白;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有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斑,肛门红肿,时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病死鱼发现,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有的病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胃肠道空无食物;肠道充血、肠腔内充有大量含血的黏液,肠道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后肠出现l-2个肠套叠,发生套叠和脱肛的肠道明显充血、出血和坏死。肝肿大,变淡发白或呈土黄色;胆囊扩张,胆汁充箍;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其中,鱼体体表出现圆形或者椭圆形圆斑、肠道充血与肠套叠是其主要的症状。

目前,对于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的确切病原还存在很多的争议,虽然学术界较为统一的认为其病原为细菌,但是对于其细菌种类以及肠套叠为细菌寄生条件还是寄生结果有一定的争论。报导较多关于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致病菌有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假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少数几种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两种菌是较为被大家接受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属于气单胞菌科(Aermonadaceae)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人、畜及水生动物共患的条件致病菌,是多种水产动物的主要致病菌。该菌可引起变温动物(包括鱼类、蛇类、两栖类动物)的出血性败血症。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则为革兰氏阴性需氧非发酵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污水、自来水、土壤、动物和人类体内均有寄居,属于机会致病菌,具有天然耐药性。目前报导的关于斑点叉尾鮰“套肠病”是否为细菌感染的原因和结果还存在争论。Durborow和Hanson认为斑点叉尾鮰肠套叠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导致肠道血流减少;这时粘膜容易发生损伤,继而发生由胰蛋白酶等肠道蛋白酶类参与的肠粘膜自溶,导致肠道断裂、不规则收缩、套叠等现象。同时由于报导中分离的菌均属于肠道寄生菌,所以套肠为细菌寄生的结果可能性大一点。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对斑点叉尾鮰“套肠病”池塘鱼进行了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菌株对于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属于中度敏感,而对于苄青霉素、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庆大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氟甲砜霉素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药敏结果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几分相似性,具有极强的耐药性。这也是为什么苏北地区斑点叉尾鮰套肠病难治疗的原因。

二、流行规律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是近年来新流行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一开始是在四川、重庆等地发现,对斑点叉尾鮰的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之后开始向周边地区蔓延。目前,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湖北、江苏等地都有报导。该病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鱼苗、鱼种和成鱼,其他的鮰科鱼也可以感染;相同条件下养殖的有鳞鱼感染的几率很小。每年的3-9月是其发病的时期,但以低温季节发病较为频繁,水温多在16℃以上,鱼开始摄食后爆发。该病来势凶猛,具有发病突然,传染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一般病程在2-5天,并随水温的升高病程缩短。

东台市沿海地区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爆发主要集中在5-6月和8-9月这两个时间段,发病的高峰期在6月份和8月中下旬,一般在水温昼夜变化较大、天气多变的时间段爆发的概率高。发病池塘水体氨态氮浓度高、水体溶解氧偏低。3-4天内出现死亡,之后死亡量逐渐增加,一星期内死亡达到高峰期,死亡率达到70%以上。

三、诊断与防治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鲜有报道,特别是爆发该病后的治疗方法很少。此病关键在于预防,发病后积极治疗,不乱使用药物。笔者总结了一些关于此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在苏北推广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预防:

①要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保持良好水质,因为无论是嗜水气单胞菌还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均为条件致病菌,良好的水质可以减少感染几率,尽量减少低溶氧和恶劣的水环境等应激因子的刺激。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改良和调节水质。科学饲喂,投喂营养元素丰富的饲料,特别是在发病季节保证鱼体充足的营养供给。②选取无病优良的斑点叉尾鲴苗种进行养殖,苗种尽量减少运输和避免从外地引进苗种。鱼种下塘前务必做好消毒工作,可用5-10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5-15min或者3-4%的食盐水溶液浴10-20min。③本病一般在5-6月和8-9月份两个时间段爆发,发病水温表现在20℃左右,因此在发病季节,饲料中应添加一些免疫增强剂(如酵母多糖、黄芪多糖等)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并投喂一些药饵(如0.1%的氧氟沙星)进行预防。

治疗:

外用消毒:①10%聚维酮碘溶液25-300mL/亩,水深1m,化水全池泼洒。②全池泼洒45%二氧化氯,500g/2-3亩,1m水深。③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500g/2-3亩每1m水深。使用后三天内再用一次。

内服用药:内服主要以抗菌药物为主,辅助一些中草药。①每吨饲料中加10%氟苯尼考4kg,维生素C 2kg,1-2kg板蓝根或大黄,每天投喂2次,连用3天。②每吨饲料加复方新诺明(以原料药计)3kg,2kg三黄粉,第一天投喂量加倍,连用3-5天。③每吨饲料加1.5kg氟苯尼考(10%),1kg氧氟沙星(按原药计),加500g鱼用多维,每天投喂两次,连用3天。

(略)

猜你喜欢
麦芽斑点致病菌
可爱的小斑点
异麦芽酮糖醇在卷烟增香保润中的应用
斑点豹
吃心情的麦芽精
猪身上起红斑点怎么办?
生麦芽鸡内金茶
张云鸿:对待麦芽,就像对待自己的作品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