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战略与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2012-04-12 02:55张文娟
河南社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公民素质图书馆

张文娟

(河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7)

文化强国战略与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张文娟

(河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价值同一性。图书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图书馆不仅有传播现代科技信息的义务,而且承担着为公民提供终身教育、培育公民素质观念、提高公民文化水平等社会责任。

文化强国;图书馆;社会责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改革举措,号召全国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图书馆是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也承担着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各阶层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义务与责任,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等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具有价值同一性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并且广泛,在社会活动中,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价值,经由符号这一介质在传播中的实现过程,而这种实现过程包括外在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人自身心智的塑造”[1]。从现实意义上讲,文化是现实人对提升自身素质价值认同的思想观念,在发挥着“化人”作用的过程中,“绽露出了它的功能性:第一,人作为文化活动主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手段;第二,全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构成了我们认识和思维的全新视网;第三,文化创造和教化成为人类历史遗传和积累的接力棒和运载体”[2]。文化的价值在于传承与发扬人类的先进文化观念。《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出发把握文化内涵,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的进一步弘扬以及公民素质的明显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知识库”,“在对任何社会和文化都非常重要的交流网中起着联系的作用。……它的基本目的永远是在有关文字记载知识、思想的交流链条中的环节”[3]。也就是说,图书馆是传播社会文化的基地,它汇集和自由流通着所有的教育工具,是文化交流传播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图书馆的本质来看,“它是对以信息、知识、科学为内容的图书文献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存贮、选择、控制、转化和传递,提供给一定社会读者使用的信息子系统,是信息、知识、科学的社会装置……”[3]由此可以认为,图书馆是以文化与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组织为方式,以向民众传送先进文化观念为目标的三大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介机构。从图书馆的文化特性来说,图书馆与文化有着“自然”的亲缘关系,是知识密集的社会组织,负有搜集、存储、管理、传播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满足民众学习科技与文化知识需求,促进其素质提高的职责,具有保存、传递文献遗产,提供信息,开发智力资源与进行社会教育、参考咨询等职能。从图书馆特殊的文化形态意义上说,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生产者,是一种文化产业,因为图书馆的物质基础包括文化财产(书籍、音像制品、软件等)和文化载体(报纸杂志、发射机、接收器等),它涵盖了教育、智力、高新技术、媒体、艺术、休闲等产业[4],并通过文化财产与文化载体给广大民众提供有着丰富文献资源和书刊的学习条件,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概而言之,图书馆是文化积累、保存、传承的知识载体,具有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肩负着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的任务。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民众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具有内在一致性与价值同一性。

二、图书馆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图书馆是提高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公民平等阅读权利的重要场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计划中指出,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5]。随之,各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了包括公共图书馆、电影院、农家书屋等形式多样化的基础文化服务设施的发展。国家对保障公民文化权益高度重视,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给予了大量的经费投入,进一步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互补与共享。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健全;(2)公共图书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3)保障机制不完善,束缚图书馆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4)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缺乏全国统一的资源共建共享法规,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较少。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02年2月统计数据显示,全美公共图书馆为9046家,服务涵盖的人口超过97%,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量达7.47亿册,人均2.8册,电子读物达到4900万册,92%的公共图书馆接入了互联网,83%的图书馆提供免费上网服务,78%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借阅服务[5]。据统计,我国平均每46万人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仅为0.4次。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而美国这一比例是2/3,英国是58%[6]。可见,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这就需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图书馆系统。

图书馆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场所,对所有民众开放是基本原则,让广大国民广泛享有免费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国民基本文化需求,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正如《决定》中所指出的:国家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7]。为此,图书馆要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的精神,加大发展图书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力度,构建社会服务体系,整合文献资源,结合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提升为社会服务的功能,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民对文化的需求。与城镇居民相比较,农村几乎成了图书馆服务的盲区,只有加快城乡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速度,通过提高县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建立乡镇文化站等措施,使农村的成年及儿童成为文化惠民工程的受益群体,使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责任

图书馆是知识汇集的场所和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是民众获取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文化保障。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专业队伍优势及环境氛围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承担起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公民平等阅读权利等社会责任。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信息的责任

图书馆有信息资源整合与传播的功能,应满足民众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在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图书馆更应凭借信息网络优势,充分发挥信息传播功能,将新信息、新技术、新观念及时地传递给广大国民,帮助人们了解科技信息动态。还要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讲座、报告会、信息发布会,向国民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促使科技信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二)为公民提供终身教育的责任

1965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发展成人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兰格拉德发表了以《终身教育》为题的工作报告,指出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不应局限于儿童期和青年期,人只要活着就应该不断地学习[8]。由于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完善图书服务体系、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功能始终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图书馆要突破传统的受各种因素限制的信息服务方法,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尽力满足广大国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当前,文化建设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图书馆要进一步探索新型文化服务模式,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公益性知识讲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如举办“哲学家论坛”、“经济学家论坛”、“教育家论坛”、“改革开放论坛”及各类讲座,向广大国民传播先进文化思想,引导公民在学习科学技术、生活技能的同时,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提高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

(三)培育民众素质观念的责任

图书馆有教育功能,应在培育民众素质观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文化对素质的功能意义来说,文化是素质对一般价值理性升华的文化思想,是现实人对提升自身素质价值认同的文化思想,而实现这种价值认同的文化思想则成为对人的素质提高的一种直接价值观,并引领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和提高。优秀的图书体现着先进的文化观念,能为公民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公民正确地思考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对国民素质均衡发展有着价值规范性和引领作用。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的优势,向人们推荐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优秀图书,引导国民自觉阅读,主动学习,联系实际,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开发,思想道德观念得到提升,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为弱势群体创造学习环境的责任

改变自身贫困生活最基本的条件是依靠文化知识的增长。就目前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来看,农民工子女几乎成了弱势群体中需要提供知识服务的不可忽视的、不能耽误的,生存在主体人群周边、未能进入主体人群的特殊人群。农民工子女需要提供知识服务有以下原因:其一,他们跟随父母到陌生的城市生活,从经济条件方面来说大部分属于城市的低收入群体,长期生活在社会边缘,游离于社会主流文化和体制之外,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失衡;其二,由于受到户籍限制,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儿童的待遇,就得不到保障,文化水平低、知识匮乏是他们今后人生道路上的障碍。图书馆应承担起为弱势群体提供学习环境的责任,利用自身的优势,组织和引导农民工子女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向他们提供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根据他们的年龄为他们提供因人而异的服务,使他们在图书馆的关注下不仅能获得文化知识,更能获取社会知识、就业信息、科技信息,为他们今后身心健康地进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打下必要的基础。

[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李燕.文化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黄宗忠.对图书馆定义的再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3,(6):2—10.

[4]傅正.现代图书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5]汪英姿.论公共图书馆与公民文化权益保障 [D].苏州:苏州大学,2010.

[6]刘县书.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N].中国青年报,2005-01-05(10).

[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1-10-26(1).

[8]墭见昇.图书馆概论[M].东京:东京图书馆协会,1998.

G250

A

1007-905X(2012)06-0097-03

2012-04-10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12400450202)

张文娟(1957— ),女,江苏丰县人,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资源建设与评价研究。

责任编辑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猜你喜欢
公民素质图书馆
论公民美育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图书馆
素质是一场博弈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十二公民
去图书馆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