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

2012-04-12 09:41毕于榜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2年6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企业

■毕于榜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维持经济社会稳定过程中发挥着中坚作用。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均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今年全国两会中,发展实体经济也是热点问题之一。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天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对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研,我国实体经济之所以面临诸多困境,这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多种因素叠加使成本攀升,实体企业面临 “成本太高、利润太薄”的压力。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做实业不如做虚拟经济投资赚钱多、赚钱快,比较利益诱导要素流向非实体经济。当前,利率、汇率、税率、费率 “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 “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 “两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有关研究表明,相比2010年大部分行业原材料成本上涨约20%~50%,工人工资上涨20%~30%,而企业利润却减少约30%~40%。然而,由于行业利润分配缺乏合理规制,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 “两极分化”;实体企业面临高成本和高税费两头挤压,大量亏本运营,而银行等金融企业利润丰厚,虚火旺盛。为此,一些实体企业在 “副业”投入收益高、资金回流快的诱导下,逐步放弃了对主营业务的坚守。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转移,一些企业甚至把制造业作为融资平台,套取资金在资本市场逐利。

2.行政垄断使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实体企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迫使大量民间资本变成游资、热钱。虽然政府出台了 “非公36条” 和 “新36条”等政策,但是由于遭遇 “弹簧门”、“玻璃门”等,民间资本投资无门或被“挤出”,难以进入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只能在低端制造业领域残酷竞争。许多民营企业迫切呼唤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3.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实体中小企业产能过剩严重。由于国内需求不振,欧美国家经济低迷且贸易保护日盛,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企业低价抢单,我国企业面临市场困境。

天津市为实体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今年初,天津市政府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5条新措施,其中涉及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支持的占到三分之二。全年财政安排14.4亿元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比去年增加2.17亿元。

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财税部门围绕实体经济,将加大对大项目、科技小巨人、楼宇经济和节能环保等项目的支持力度,新增企业开拓市场、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扶持措施。天津今年安排专项资金2.1亿元,用于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支持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程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软件产业发展,支持社会民生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平衡保障。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并从金融机构落实贷款15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服务平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初创期、成长期和壮大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3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到1200家。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郊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设立融资担保机构,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3.5万人。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支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发展,支持大型商贸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商业民生工程、会展节庆活动、电子商务发展。安排专项资金中2.6亿元,支持设施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搞好蔬菜储备,支持示范小城镇和农村公益性项目建设。

今年财政部门也将加大支持企业“走出去”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全年安排1.5亿元用于扩大进出口贸易,支持服务外包发展。天津市财政局筹措5000万元,各区县匹配1.5亿元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推动企业在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融资,从2012年起的3年内,对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本地企业,初始融资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市财政给予50万元一次性专项补助。对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中小企业项目,财政部门按项目退出或获得收益后形成的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给予80%奖励。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向小型微型企业发放贷款,以及融资租赁、专业保理和保险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发放融资租赁额、保理额、融资保险额,由市财政按当年年末余额比上年末增加部分给予奖励,每增加1亿元奖励30万元。

天津把结构性减税作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以及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抓手。在新增加的税收扶持政策中明确: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或再担保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2015年底前,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从2011年11月1日起3年内,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提高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其中按期纳税的调整为20000元;按次纳税的调整为500元。此外,天津还对小型微型企业暂免征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共1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财政发放就业培训、就业见习和稳定岗位补贴等。

努力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困境,防范产业 “空心化”的潜在风险。为此:

1.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同等重要。当前要放开垄断,深化改革,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中小企业升级阻力。尤其是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优化投资结构;营造良好政策体制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导民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要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构建有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释放民间投资增长活力,大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2.努力减少投机暴利,限制投机暴富,挤压 “炒”经济的空间,营造“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要实现实业强本固基,必须使制造业由大变强,改变 “一流企业做金融,二流企业做房产,三流企业做市场,四流企业做实业”的局面。

3.政府和企业要联手应对成本提高问题,通过减税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重振实业精神,要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 “移植”到中小企业方面,对中小企业 “少取多予”。要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通过减税、减费、减负等方式提高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投资回报。进一步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治理乱罚款、滥评比、乱收费等。要优化投资服务,强化投资权益保护,降低民间投资风险。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