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04-12 10:56李庆兰
时代农机 2012年11期
关键词:景洪市农机具农机化

李庆兰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景洪 666108)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央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逐年增加,补贴机具种类、品目增多,极大调动农民群众购机积极性。如何把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农机具,按照因地制宜,群众需要原则推广给民族地区群众,又好又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已成为农机工作者一项迫切任务。

1 景洪市农机化现状

1.1 景洪市情况

景洪市是个典型的民族地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地处澜沧江下游,全市总面积7133 k m2,辖1个街道、5个镇、5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全市总人口50万人,有耕地面积25618.467 h m2,其中水田面积16782.73 h m2。

1.2 农机化发展现状

八十年代初,景洪市农业生产基本处于人工牛犁,山区旱地是刀耕火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景洪市农机化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止2011年12月,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937.54万瓦特,拥有拖拉机、耕作机械1578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49台,小型拖拉机22073台,耕整机12556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5378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734台,植保机械4037台,抽水排灌机械2070台套。

2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进入新的一轮更新

以拖拉机作业为标志的农业机械,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生产的,现基本处于老、旧程度,普遍存在技术状况差,服役年限长,安全隐患突出,处于更新换代。

2.2 农机使用率不高,存在攀比思想

民族地区农机化发展,农民群众一度存在互相攀比,家家购机,作为财富炫耀。而农机使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造成农机资源浪费。

2.3 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单一

作为粮食生产环节,景洪市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特别是景洪市经济作物发展,山区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植保业、抗灾防灾等方面农业机械需求矛盾越发突出,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农机具迫在眉睫。

2.4 农机使用者素质偏低,科技意识淡薄

民族地区农机使用者,大多是民族群众,由于文化差异,素质偏低,科技意识淡薄,对其使用农机具,缺乏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保养维修知识等,必然会影响其使用效果,造成效率低下,成本增大。

2.5 农机推广体系服务建设滞后

随着中央惠农政策进一步增强,农机购机补贴种类范围扩大,民族地区群众对农机需求空前高涨,特别是新的发展领域,对先进农机具的需求更是渴望,对开展新机具推广的愿望越发强烈。目前,农机推广项目少,新机具引进、现场示范、教育培训严重滞后于群众需求。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市、镇不够衔接,特别是镇级农技推广缺乏有效运行机制和保障,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技术力量薄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6 各级领导对农机化认识下降

2002年机制改革,镇、乡农机站合并成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来,农机工作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各级领导、部门对农机工作认识下降,农机推广、培训、安全监理出现许多问题,特别是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拖拉机检审严重下滑,拖机机“黑车非驾”、违章操作、违法载人等隐患突出,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

3 景洪市农机化发展对策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快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3.1 更新观念,拓展农机化发展领域

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以机械替代人畜力劳动的过程,它包含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者),农村(工作环境)。农业机械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和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开拓思路,更新观念,将“三农”范围拓展到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来,使农业机械化涵盖整个“农业工程技术”,包含对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改进、改造;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抗灾防灾、农业节本增效及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等。当前,就是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将农机化作业服务渗透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农业机械化作业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抗灾防灾等方面发展,向产前、产后延伸,向生态环境保护、村容村貌建设、农田改造、道路修建、生物技术措施等方面拓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3.2 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合作化、专业化经营已经形成,尽快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分散的农机户统一起来,组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如农机协会、合作社、联合体、作业公司及中介公司等,形成农机作业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产业体系,这是市场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农村经济发展,专业合作体系形成,必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根本转变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市虽有农机化服务户30000多户,但都是以个体零星分散经营,没有真正意义上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更没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机具虽多,效益低下,浪费社会资源。因此,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组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特别是根据景洪市水稻面积广,组建农业机械化作业服务专业队,是十分必要的。

3.3 创新农机推广机制,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农机推广是当前农机化发展最重要途径,过去几年,农机化发展存在着重管理、轻推广、重数量、轻效益的思想观念,致使农机化出现发展不平衡,发展区域狭窄,农机具不均衡,拖拉机较多,其他领域农机化程度较低。中央加大农机购机补贴范围,对于开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发展农、林、牧、副、渔、农业工程技术机械化、农业环保工程机械化及防灾减灾机械化等是个机遇,又是挑战。当前,要创新农机推广机制,合理设置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及人员,加强市级推广项目,现场示范、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提高乡、镇级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强化群众效益意识,将新式农机具与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发展到新领域,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3.4 加快农机产品更新换代,做好农村农机技术培训

对于使用年限长、陈旧、机件性能差的农业机械,应尽快出台农业机械淘汰标准和报废年限,加大农机回收力度,加大更新机具的补贴资金和种类,使农民能根据需要,购买适宜的先进农业机械。当前,一是要做好群众宣传工作,抓住购机补贴机遇,动员群众淘汰处理旧农机,按需要更新换代新产品。二是加强农机培训工作,多层次、多领域对新式先进农机具操作技能进行培训,使群众真正掌握、懂得机具性能、结构和原理及维修保养知识,真正领会新式农机具带来的方便和效益。三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安全教育,使群众认识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提高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使农机化有序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5 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发展机械化,领导重视是关键。开展农机试验示范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培训等各项工作,只有政府支持,领导重视,才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项目、进而有资金。农机部门在开展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过程中,应重视宣传力度和工作信息收集和发布,通过广播、电视、现场会、工作简报等形式,引起领导重视和了解,以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因此,领导重视不仅在工作开展上,更主要是在政策上,经费保障、优惠措施及扶持发展方面政策的出台,对农机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1]宋来庆,李韶林.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5,(1).

[2]郭海涛.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农村,2011,(13).

猜你喜欢
景洪市农机具农机化
景洪市土地覆被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学校您好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农机具的维护与保养策略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泼水咯
选购农机具要“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