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意义

2012-04-12 10:56邹响文巩佰森周贵阳
时代农机 2012年11期
关键词:秸杆保护性耕作

邹响文,巩佰森,周贵阳

(1.邳州市燕子埠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邳州 221300;2.邳州市戴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邳州 221300;3.邳州市官湖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邳州 221300)

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传统翻耕裸露休闲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地降低对土壤的耕作强度和次数,保证地表有不低于30%的作物秸杆、残茬覆盖实行免耕播种,并利用化学除草与机械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防止病虫草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用联合收获机或秸秆还田机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用免(少)耕播种机直接进行免耕施肥播种,用机械喷洒农药为主来防治病虫草害,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走循环型、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农业势在必行。

2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和我国发展与现状

(1)保护性耕作法起源于美国。保护性耕作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主要是为了防止沙尘暴,但由于其在蓄水保墒、培肥地力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很快成为世界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旱地生产技术。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保护性耕作法在我国的发展。我国从1992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课题组在山西省进行了以保护性耕作机具开发为突破口的北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近10年的试验,研究出一套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3)保护性耕在我省的发展。2008年江苏省政府日前出台了《江苏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了江苏省各市政府耕地保有量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规定从2011年起,每5年为一个规划期,规划期内进行2次考核,其中市长为第一责任人,耕地保护的考核结果被列为其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结果将计入市长工作业绩考核。

3 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1)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随着加入WT O后我国粮食市场逐步放开,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将难以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势必对广大农民产生极大冲击。然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行免耕、少耕播种可大大简化生产工艺,降低作业成本。据统计采用保护性耕作不仅可降低作业成本30%以上,而且还可节省燃油,化肥和灌溉用水,同时起到稳产、增产效果明显。另外采用保护性耕作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多方促进农民增收。

(2)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所采用的秸秆覆盖技术,可增加天然降水入渗率,大幅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农田保墒抗旱能力。

(3)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可保护性耕作采取的秸杆覆盖技术在土壤表面形成一个防护层,它即能保证土壤必要的疏松,又不破坏土壤表层,从而使土壤流失相对减少。通过免耕或少耕利用根茬固土、秸杆挡土有效期的减少扬沙和土粒运移有效地抑制“沙尘暴”。同时秸杆直接粉碎还田还有效避免了焚烧秸杆造成大气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 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1)免耕播种技术。免耕播种技术是指取消犁耕将作物播种在有秸杆覆盖的地表上,并且除播种之外不进行其他任何土壤作业。这就要求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除了要具有传统播种机的开沟、下种、施肥、覆土、镇压功能外,还必须有清草排堵功能、破茬入土功能、种肥分施功能和地面仿形能力,以满足免耕覆盖对地表的特殊要求。

(2)田间留根茬和秸杆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在秸杆处理方面强调覆盖,而非“翻埋”的形式,可以将秸杆粉碎,均匀覆盖地表(覆盖度大于30%);也可留高茬(约25 c m以上)或整秆覆盖,根茬强调 保留而非“清除”。这样以根茬固土、秸杆覆盖、有利于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减缓土壤水份有效蒸发和提高天然降雨的利用率。下季作物种植时,利用免耕播种机实行破茬、开沟、深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作业。有覆盖物的农田,具有明显有蓄水保墒作用,秸杆腐烂后可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起到培肥地力,活化土

(3)杂草病虫害的防控技术。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草害尤为重要。为了发挥化学药品有效作用和减少其危害的产生,一般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品和先进的可靠的施药机具,严格按照操作规格进行。化学除草剂一般在播种后和出苗前施用,最好是在播种时将除草剂喷施在留茬覆盖的地表。

(4)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疏松土;但由于作时机具对地面的压实,定期(2~3年)对土壤进行深松是很有必要的。深松是在地表的秸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于新的起始点。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机具结构调整与优化,一些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新型机具得到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是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秸杆保护性耕作
“贷”动秸杆走四方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农业秸杆增值利用的有效途径——秸杆高得率制浆清洁生产技术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浅析我县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秸杆打捆,让禁烧不是梦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