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

2012-04-12 10:56陶舒笑
时代农机 2012年11期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科技

陶舒笑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有效地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就必须建构基于农户经营格局的治理体制,通过完善农业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过程管理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走向规范化,建立科学的市场体系。

1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成因

(1)农户经营模式下农户的经营策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是,农业经营单位一直以分散的农户为主,规模化的经营方式仍旧欠缺。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土地、草场等农业生产资源以人为单位被平均分配,并在村庄内按照家庭人口的增减进行相对的调整,这使得资源越来越趋向分散,家庭经营占据主流。而在受土地约束不强的农产品中,除了肉鸡和蛋鸡的规模化水平在2008年已达到81.6%和76.9%外,生猪、肉牛、羊、奶牛的规模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分别为56.0%、38.0%、44.6%、36.1%,渔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方式仍占主体。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但是农户仍是农产品供给的主体。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户的经营策略。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户收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在那些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农业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种农户小规模经营的条件下,扣除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能够获得并转化为储蓄的净收益的就非常有限,而农户在选择经营策略时首先考虑的是收入的稳定而不是最大化,否则家庭基本再生产就不能够维持。为此,农户在选择经营项目时必须与其它经营者保持一致,否则,再好的产品若规模不够也难以有经销商收购。而当产品趋于统一,很难具备价格优势时,农户最理性的选择就是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以保证在相对平稳的价格下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于是,提高产量成为农户之间竞争的唯一指标。而这就往往导致了一切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措施都会被采取和使用,这其中就包括农药等化学品的滥用。

(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府监管不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指农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性和内在价值,包括在生产、贮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形成、合成留有和残存的营养、危害及外在特征因子,既有等级、规格、品质等特性要求,也有对人、环境的危害等级水平的要求。它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制定和发布的,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强制性技术规范。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政府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管理,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活动,主要包括直接的事前管制和事后的产品责任。

200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法律角度对农业生产者的相关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明确了各行为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责任。

由此可见,政府在对农户行为的监管方面,难以高效有力的发挥作用,这也意味着对于分散的小规模农户来说,政府的管理行为存在着失灵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户在农产品供给过程中道德风险的出现。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

(1)以完善农业科技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农产品生产。首先,要完善农业科技的服务体系。按照农业生产的具体要求,建立县、乡、村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使农业科技直达田间地头。在中国,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每个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政府应该把农业科技方面的公共服务纳入财政计划,为农业科技的公共服务提供资金、技术的保障,改变当前基层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和组织靠经营性业务维持甚至难以维持的状况。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供给系统。消除农业服务部门行政化的弊端,建立起科学的农户考评体制,使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必须走进田间,认真履行服务职能。

(2)以过程化监管保障农产品规范生产。首先,要完善农业生产规范。农业科技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性,结合农户的经营习惯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农业操作规程,并由技术人员实地指导。此外,对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环节也应进行监控。政府质监部门和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应在分析各种农产品特性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对主要环节尤其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控制。同时,要严格规范农药的使用。农业技术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产品的实际状况,主动为农户提供指导,严格监督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种类及操作程序。农产品管理部门还应强化农产品的后期监管,在农产品出售时期要加强监控力度,严禁不达标的农产品在市场流通。

(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溯源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正式出台,对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同时,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给企业带来相当可观的效益。同时,也完善了生产与流通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管,为实现产品流向可追溯、储运信息可查询提供可能,并推动了产供销一体化的农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

(4)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可以通过流动检测车外放喇叭在主要集贸市场滚动播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主题片,让市民全面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全过程和重要性;通过地方报刊、电视台和相关网站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识普及。同时,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鼓励市民对滥用农药现象的举报,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罗必良.农业性质、制度含义及其经济组织形式[J].中国农村观察,1999,(5):8-16.

[2]方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发展,2002,(4).

[3]邵旭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技推广,2012,(7).

猜你喜欢
农户农产品科技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