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加强农产品生产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2-04-12 10:56曹云玲
时代农机 2012年11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生产

曹云玲

(潞城市农业委员会,山西 潞城 047500)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了解不多,不知道哪些农产品可以放心消费,也不知道如何查询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一些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及超市等农产品经营企业开办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自觉性不高,掌握的安全生产技术不够。特别是小规模的生产经营主体还缺乏自律诚信和规范管理,容易滋生质量安全隐患。极少数企业经营者缺乏职业道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只重视企业收益,不重视农产品安全,对政府开展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

(2)优质农产品市场认可度不够高。与大中城市相比,市场上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优质优价,多数按普通产品价格标准定位,走普通产品销售渠道。如果农产品生产水平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要求而未通过正规渠道的认证,那它的卖场也只能停留在普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这对经营者来说是一大损失,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无从认知它的品质优劣。

(3)不当选择或不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种养业的投入品包括种子、肥料、饲料、各类添加剂以及兽药农药等。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正确把握以及使用各种投入品。一方面普遍存在着生产投肥超量的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成本,而且导致土地质量阶梯性下降并长远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品质;另一方面是存在着超量使用添加剂、兽药和农药的问题,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病上,大部分农户都采取过量投放药品的方式进行防控,进而导致农产品药品残留超标。

(4)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不够健全。从田间、农户到市场、餐桌,由农产品转变为食品,周期长、环节多,整个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构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是确保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的最关键的一道“防火墙”。但就目前来说,县级农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技术队伍、设施设备等体系建设方面还很薄弱。县级机构中很大一部分检测人员是“半路出家”,不具备检测素质和要求,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大多数县没有综合性化验室,缺少先进配套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对农产品不能达到速检速测、定量分析等要求,有的还需要拿到上一级部门进行检测,等检测结果出来,农产品可能已经到消费者肚子里去了,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少,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阻碍,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不能实现及时科学的检疫检验,不可避免造成不安全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很难保证广大消费者真正买到放心农产品。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家还没有真正从思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层面上,重法规建设轻宣传教育;执行层面上,重利益轻安全;形成法规棚架现象。因此要常抓不懈,不可掉以轻心。

2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和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要更好的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传播、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和生产知识,增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要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

(2)加快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根据农产品的生产区域,科学划定“三品”生产基地,逐步引导农民集中连片生产,壮大生产规模;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三品”认证,以扩大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同时,抓好产地环境建设,杜绝工业污染,控制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农产品生产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要积极组织制订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让更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者有章可循;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指导和服务,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切实将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知识和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为农民提供统一的有针对性的生产技术服务。

(3)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县级行政区域既是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也是农产品的供应集散地,加强县一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检测,能够促进生产者更加重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更加直接便捷地落实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因此,建议国家更加重视县一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管理机构和技术队伍,加强行政执法和服务能力建设,要抓好监管队伍建设,解决技术人员紧缺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只有不断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基层技术人员,才能发挥设备和监管体系的作用。要加强检验检测设施建设,以开展现场快速检测、指导地方农业生产为目的,配备农产品安全检测、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所需的基本设备,以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仪器设备为主。对一些经济发达、农产品生产基地较多的县级行政管理机构,还需考虑农药等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定量分析、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移动检测等实际需要,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4)严格实行农产品检验监测的规范化管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实行严格的检验监测,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常态化管理,重点抓好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一是抓好产地检验监测。定期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水质、土壤和污染源等环境进行监测;定期对菜蓝子产品开展违禁药品残留快速检测,扩大检测范围、频次;定期深入养殖大户和养殖企业对畜禽进行检测;定期对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对发现生产记录中不当使用农业投入品或检验监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采取限制措施,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制;二是抓好市场检验监测。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随时进行抽样检查,按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对菜蓝子产品重点进行药品残留检测,对通过检验检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采取无害化处理,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

(5)强化保障措施,提高监管水平。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专门拨付,专项使用。要完善质量检测网络,整合检测资源,优化检测设备,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和数量,提高检测水平;要加强相关部门监督执法资源的整合利用,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执法和集中、突击执法相结合的机制,不断加大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力度;要强化源头监管,认真实施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和备案制度,提高农资经营的准入门槛,完善农资市场准入制度、索证索票和进销台账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制售、经营和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及兽药行为,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不断提高可追溯能力。实行“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一票否决制,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放心。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用旧的生产新的!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