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几种职业意识与习惯的培养

2012-04-12 10:56易忠奇
时代农机 2012年11期
关键词:实训室卫生实训

易忠奇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当前,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以技能与知识的传授、培养等各方面的改革居多,对如何进行职业素养、职业习惯的培养与养成教育却重视不够,总感觉职业素养是个软指标,不怎么好量化与评价,通常讲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就是上几堂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课,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而这样的教学效果实在是很有限。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又存在以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倾向,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比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更为重视。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手段,是引导学生进入生产实际,学会主要工业流程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技能,熟悉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和相应的标准,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实训教学中应尽可能的营造真实企业环境与产品项目,通过真实产品项目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意识的目的,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职业技能训练之中,以职业技能训练为载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真正受到企业的欢迎。

职业院校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但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职业院校里进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学院、系部、班级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融职业素养培养于实训课程教学之中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因为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对学生来讲更接近于真实企业工作环境,实训教学完全能成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与场所,并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安全意识与习惯、责任意识、卫生意识与习惯等。

1 技能意识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的认识与对待技能,认真的学习好技能:①建立技能标准:技能工艺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实物标准等;②技能学习可划分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反复练习强化训练阶段、技能考核阶段、实训总结阶段。

(1)初始阶段: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怎样才能干好。实施过程:布置实训内容,讲解规范操作,严格操作步骤。具体方法:采用规范化、步骤化的教学方法,把实训过程划分为几个步骤,每完成一步,都由教师带领各组组长检查每位学生的操作规范情况,并逐一给予指导,待全部达标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直至整个操作过程结束。这样,整个过程整齐划一,实训室秩序井然,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统一管理、有效的调控整个教学秩序也便于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要点,严格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达到企业用人要求。

(2)反复练习强化训练阶段:目标就是使学生熟能生巧,养成一种规范操作的习惯,进而转换成学生自身的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是技能学习的重点。此过程学生容易产生自满和松懈的现象,为此,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依章办事,一视同人,严肃处理违章学生,让每个学生时刻牢记实训室规章制度,用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也为学生将来走进企业适应企业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技能考核阶段:实行课题考核制度。每个课题在完成强化训练之后,都要进行技能考核,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技能水平,从中找到差距,在下一次实训中更好的完善自己,确保“规范化、标准化、步骤化”意识的形成和强化。

(4)实训总结阶段:每个课题结束后,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确保学生明白得失,明确改进方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范化、标准化、步骤化”的认识。

2 安全意识与习惯的培养

安全永远需要放在第一位,为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实训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与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1)进入实训室之前集体学习安全知识手册。

(2)学生身穿工装,课前站队,有秩序地带入实训室,确保秩序正常。

(3)实训过程要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与设备等,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4)实训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整个过程必须有实训教师现场保护。

(5)课后检查电源等确保实训室安全无隐患。

总之,“安全无小事,事事关安全”,实训教学中安全意识与习惯的培养首先需要实训教师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感,通过实训教学将学生的安全意识与习惯逐步的培养起来,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 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是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手段,同时实训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三大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又是达到实训教学目的的必由之路。

4 卫生意识与习惯的培养

当前,不少企业都在推行6S管理与实践,其中就有与卫生密切相关的清扫、清洁。卫生工作看似小事,常被人看不起也最容易忽略。高职院校很大部分学生对卫生工作不以为然,且没有良好的卫生意识与习惯,所以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卫生意识与习惯的培养,规范实训教学现场的管理与卫生制度,教师需要强化责任,指导与督促学生搞好看似简单却不愿意弯腰去做的事。我们不少学生“有理想、有抱负”却没有认真做事的耐性。中国古语有言:“一室不扫,而以扫天下”,所以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应从卫生等小事与细微之处着手,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5 责任意识的培养

严格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让学生知道在实训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哪些事又必须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担负的责任,责任意识的建立是保证学生能获得良好学习机会、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为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首先,要组织好实习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制度的学习,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其次,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现出的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要教育学生应懂得相互取长补短,尊重与帮助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再次,在实习场所张贴先进企业的管理标准,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努力用先进的企业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在实训时除了锻炼专业技能之外,按照规章制度维持班集体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氛围也是每个学生的职责所在。教师应该在多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直至学生把事情做好为止,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人才培养的任何一个方面与环节都可以称之为一个系统工程,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如此。并且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不断改进与提升的过程,可以说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通过在实训教学中对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与起点。

[1]杨千朴.职业素养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温德诚.精细化管理实践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实训室卫生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卫生与健康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卫生歌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