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012-04-12 10:56兴,黄
时代农机 2012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工学结合工学

周 兴,黄 佳

(1.湖南文理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2.广东省深圳邦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00)

21世纪初,在全国高校大规模的合并风潮之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也鼓励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科学途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需要党建工作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应当从党建思想创新、党建组织创新、党建作风创新等方面着手,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创新,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高校和企业双向参与、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模式对于解决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突出存在的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等瓶颈问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根据市场和企业岗位的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企业对教学场所、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投资降低了学校教育成本,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企业还可以选派一批具有技术专长或管理经验的人到学校兼任部分专业课或实践课,学校可以定期派教师到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增强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咨询,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下,为保证学校的良性运转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保障体系,如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需有良好的协调、监督和服务,才能保证合作顺利进行。高校党组织必须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党建思想创新

“人在行动以前,总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的,并依据这种目的建构准备实行的计划。 实践就是在这种目的和计划指导下的行动。”哲学原理充分说明了思想创新的引领作用。这是指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进行高校党建思想创新的源泉。

(1)科学预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师生员工面临的工作、学习环境会因来自市场因素的影响发生重大变化。而环境的变化会对师生员工的观念、意志带来冲击,并进而对自身行动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放任自流,无疑会出现更多带有负面影响的社会现象,从而导致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职能受到威胁。而如果我们的培养对象不能充分体现党的意志,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就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进行适应性创新,以便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新的环境和条件下让其继续引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深入分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党建问题的因素。环境变化对高校党建的影响因素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目的——利润最大化的影响会使师生员工的注意力集中于成本、技术、产品、效益等盈利性因素,而将党建问题“束之高阁”。二是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信念及行为规范的影响,会对师生员工在学校长期形成的价值、信念及行为规范产生冲击,传统党建方式方法出现不适应状态。三是校企交流——教学、科研、实习、生产、就业等相互渗透的影响,会使师生员工更多地关注社会和市场因素,导致党建成效在相当程度上产生失真现象,隐蔽性问题日益凸显。

(3)明确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党建创新的思路。针对预测和分析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党建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创新思路:首先高校党组织要在充分认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党建创新难度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党建宗旨与客观状况的融合之处,并将此作为党建创新的切入点。其次高校党组织要主动联系企业党组织,共同研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党建问题,在将党建创新纳入校企统一计划的过程中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最后校企双方党组织要针对党建共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下发联合文件,建立共同制度,开展统一活动。思想认识到位,就能够为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党建问题奠定基础。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党建组织创新

“组织,即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而组成的一种权责角色结构。组织具有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和权利责任制度。”管理原理明确告诉我们组织创新的执行作用。这是指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进行党建组织创新的动力。

(1)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党建联合组织。在具体分析校企双方传统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可以成立由高校党组织牵头的校企党建联合组织。该组织按照校企双方架构,分为联合党委、联合总支和联合支部。联合党委由高校派出书记,企业派出副书记;总支由高校专业系部派出书记,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派出副书记;支部由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派出书记,由企业车间派出副书记。其余成员由校企双方商定。联合党组织遵循党章规定的组织原则,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校企双方组织成员分别侧重对本单位党组织负责。

(2)研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党建工作任务。党建联合组织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即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做好这项工作,联合组织应在时间、资金、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统一文件,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具体来说,联合党委宏观指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党建工作,下达党建阶段性工作任务,下发党建工作文件,考核党建工作状况;联合总支上传下达联合党委指示精神和联合支部工作情况,具体指导联合支部的工作,为联合支部的具体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联合支部按照上级组织要求,开展日常工作,在党员发展、评先奖优、弘扬正气、品德修养、组织原则等方面开展教育、激励活动。

(3)明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党建工作职责。“党建联合组织”的工作任务从理论层面看比较简单,而在具体工作中,其工作难度则会由于时间、距离、经费、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大大增加,因此划分党建工作职责很有必要。学生在企业期间,联合组织的企业成员要承担主要职责,具体来说,就是起监督保证作用。学校派出的“联合组织”的成员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应得到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学校成员有责任及时向企业通报党建工作情况,尤其是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当与企业协商解决。学校成员不在企业现场时,企业成员也有责任关注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总之,要建立和形成“党建联合组织”工作机制,并在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中实现“校、企、学”三方共赢。组织措施得力,就能够为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合作过程中的党建问题提供保证。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党建作风创新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清晰地揭示了党组织作风创新的模范作用。这是指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进行党建作风创新的核心。

(1)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机制。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了,“三师型”教师(即既懂得高校教学规律,具备从事高校理论教学的资格,又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并能生产或制造出达到市场相关质量标准的产品,还能够把握本行业或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规律,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复合型教师)才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党建联合组织应当建议校企双方的决策者、领导者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党建范围,在人、财、物、时间、信息诸方面提供保障,建章立制,督促高校师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督促企业员工不断提炼和总结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学校应积极邀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工作,并把派遣教师到企业锻炼作为硬指标;企业应积极邀请学校专家、教授参与生产科研工作,并把派遣职工到学校接受培训作为硬指标。校企双方达成协议,对于理论或实践偏颇的进行惩罚,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卓越的进行奖励。

(2)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校企双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特别注重密切联系群众,要按照“党建联合组织”共同制订的联系群众制度的要求,真正到群众中去。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如果培养人才的干部和领导不了解“一线”基本情况,不知道新知识 、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就很难在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校企合作在相当程度上就会停留在“浮浅”的层面上,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就失去了意义。

(3)改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一般而言35岁以下的师生员工很难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受一团和气社会风气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性格”、办事求人的经验教训等,都使得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遭受重创。随之而出现的不良现象是师生员工之间隔阂加重、心理问题逐渐增加、不安定因素随时抬头。因此,要通过恰到好处的文娱活动、符合问题特征的征文活动、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事故后果的编辑展示、及时温馨的交流谈心、先进人物的事迹介绍、工作场地的展板内容、网络交流的问题回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要求,并积极开展自我解剖,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作风建设优良,就能够为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合作过程中的党建问题提供保证。

4 结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会有不少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当下高校所开展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校企合作相比,有着显著差别,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合作双方在所有制、社会职能、目标取向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差别促使我们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而党建创新能够解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包括党建创新工作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成功,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陶德麟,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梁丽,傅洪健.发挥党建龙头作用推进学院文化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0,(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5]吴国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4).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工学结合工学
盐工学人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