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图书馆

2012-04-12 21:24王艳红张晓耿王祝康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6期
关键词:李大钊图书图书馆

王艳红 张晓耿 王祝康

〔1.重庆市大渡口区图书馆,重庆市大渡口 400084;2.重庆市南岸区图书馆,重庆市南岸区 400060;3.重庆图书馆,重庆市沙坪坝区 400037〕

李大钊(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20世纪初,青年的求学之路,使李大钊耳闻目睹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热忱。1916年,为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李大钊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提早归国。1917年,李大钊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鼓舞和启发,毅然坚定地走向共产主义道路,成为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但与此同时,李大钊在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对传统图书馆的全面改革思想及其实践举措,使得李大钊也成为一位造诣精深、成绩卓著的图书馆学家。由此,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的《ALA世界图书情报百科全书》赞誉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1]。

一、李大钊的图书馆理论建树

作为近代中国向现代化转型时期的先知先觉,李大钊不仅时刻关注着国计民生,对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理论也有着不懈的研究与探索。

(一)界定了现代图书馆的性质与属性

李大钊在理论上阐释了现代图书馆与传统藏书楼有着根本性区别。李大钊认为,古代传统藏书室(阁)以藏为主,藏而不用,而现代图书馆应藏用并蓄,以用为主。他指出:中国传统的图书馆实际上是藏书楼,而且多是私人藏书楼,只是为了保存典籍,基本上不对外开放,没有多大的社会价值。而“现在图书馆是研究室,管理员不仅只保存书籍,还要使各种书籍发生很大的效用,所以含有教育的性质”[2]。并且,李大钊依据图书馆教育对象的不同,将图书馆划分为“社会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他还提出:“社会图书馆的对象是社会一般人民,学校图书馆的对象是学生。这两种性质不同,所以形式也不一样。”[2]可见,李大钊关于图书馆本质属性、分类及职能的探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具有前瞻性的开拓意义,时至今日也仍具有积极意义。

(二)提出了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办馆原则

李大钊认为,图书馆要以人为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尤其以服务劳苦大众为办馆原则。李大钊提出:在“劳工聚集的地方,必须有适当的图书馆、书报社,专供工人休息时间的阅览。”[3]他在《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一文中还提出:要提高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素质,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风气,“就是要求多办市立图书馆,通俗的尤其要紧。”并且,他强调指出,“(社会)图书馆一律公开不收费”[4]。1920年4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月刊》的《募捐启事》一文中再次提出:我们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有读书学习的机会和场所,那根本的方式就是兴建图书馆为人们提供服务。由此可见,李大钊已经敏锐而深刻地认识到:图书馆应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使它成为提高全国人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的机构。这些也都与当前“公平、平等、免费”的现代图书馆精神的核心理念相一致。

(三)阐释了图书馆的教育性质与职能

李大钊认为图书馆具有教育的性质和职能。他指出:由于“吾国图书馆事业至不发展,社会无修养学识之机会,学校无自动发育之辅助,虽日倡社会文化与教育改进,终无成绩可言”[5]。可见,图书馆不仅具有社会教育的功用,而且是学校教育的辅助机构,对文化教育有改进作用。1919年12月13日,李大钊《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的演说辞》中提出:图书馆是“教育机关”,图书馆的进步与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密切关系。他强调,图书馆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最佳的学习场所,图书馆建设是推动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教育就是要把国家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图书馆或研究室”,“但是想达到这种完美教育的方针,还是非依赖图书馆不可”[2]。李大钊认为,社会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学校图书馆,既要典藏书籍,又要具有传播文化知识、进行公共教育的职能。

二、李大钊的图书馆实践活动

基于对现代图书馆发展前景的深刻见解,李大钊于1918年至1922年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开始积极探索把北大旧式的藏书楼改造成与学术、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并最终建立了我国大学的第一个现代图书馆。

(一)调整图书馆机构设置

1918年10月,李大钊开始改革北大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他首先依据图书馆业务工序,组织设置了采访、编目、典藏等四个业务部门,并根据学科门类的划分,特别设立了六个专题文献阅览室。同时,他还专门设立了期刊阅览室和报纸阅览室,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兴趣。李大钊调整下的图书馆新机构依据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而设置,职责更明晰,服务更加完善。随后,在李大钊的建议下,1919年12月,北京大学又率先成立了图书委员会,该委员会既是咨询机构,也是决策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图书馆建设的具体事宜。1920年10月,李大钊提出“图书馆应设立教员阅览室”的建议,经北大第五次图书委员会议一致通过,由北大图书馆特别成立了专门为教师服务的阅览室,以适应教学科研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北大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二)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

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北大图书馆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并在原有的《借书规则》和《阅览规则》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修正图书馆借书规则》,使读者借阅制度更加完善。同时,在图书馆具体的管理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李大钊广泛吸收和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图书馆管理的优秀经验,亲自起草制订了《国立北京大学总务处图书部试行条例》(共13条)。该条例于1920年5月7日提交北大第二次图书委员会讨论通过付诸实行[6],这是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规范章程。该章程规定了图书馆详细的业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使北大图书馆的管理与业务等相关工作有了制度保障,从而推动了北大图书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发展轨道。

(三)改革图书馆藏书编目

为了方便读者检索图书,更好地典藏图书,李大钊改革图书馆目录体系。他指出:传统图书馆由于过于重视典藏的功能,在图书文献著录格式上就倾向于图书排列与管理的便利,从而忽视了图书检索查阅的意义。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则应采用开架式的编目著录办法。李大钊认为:“开架式的目录宜于分类,就是依书籍的性质去分别。因为图书馆就是研究室,阅览的能随时翻阅才好,若是用字典式,那就太不方便了。”[2]因此,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北大图书馆借鉴当时国外先进的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编目管理办法,但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文献编目技巧,使两者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编制出了以文献著录为主题的新式卡片式目录索引,从而开创了杜威分类法与中国图书馆藏书情况相结合的科学规范道路。

(四)树立图书馆服务理念

李大钊的现代图书馆理念非常注重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更新,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主张开架借阅,延长服务时间。李大钊认为图书馆的业务宗旨是利用与传递知识信息,因此,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他强调,为读者提供书籍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的最核心的业务工作。同时,在图书借阅方式上,为节省无谓的手续和虚费的时间,开辟方便读者的阅读条件,李大钊提倡开放式阅览。他主张“开架式的方法乃盛行”,“开架式阅览虽然有所损失,但所得利益比损失大得多,能给人一种选择的便利”[7]。在开放时间上,李大钊强调尽量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譬如在学校放假期间,李大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即实行上午下午各开馆三四小时,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以读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这在当时无疑具有积极的前瞻性。

(五)加强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

李大钊不仅注意提高图书馆职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行职员公开招聘、考核录用的方式,聘请大学生及“助教式”职员,他还特别注重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李大钊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的演说辞中表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要“添设图书馆专科、或是简易的传习所,使管理图书馆的都有图书馆学知识”[2]。李大钊认为,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中国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为加强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李大钊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开设了“图书馆教育”的课程,并亲自开班授课。而且,李大钊在1920年8月份,组织举办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图书馆讲习班——“暑期图书馆讲习会”。由此,李大钊成为我国图书馆史上图书馆学教育的先行者。此次图书馆讲习会也积极推动了图书馆学教育在全国的兴起。对此,《晨报》报道这次讲习会是中国图书馆界空前的大会,是中国图书馆发展的新纪元。

(六)提倡馆际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李大钊非常注意图书馆与外界、图书馆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919年初,在李大钊的积极组织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汇文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单位的图书馆联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协会——北京图书馆协会,并由李大钊担任协会中文书记。协会制定并通过了协会会章及附则条例。协会最早倡导了图书资源共享,要求各会员馆加强互助合作。协会章程规定:各会员馆之间可互借图书,互相参观,互换出版物。尽管协会存在时间不长,但北京图书馆协会的成立无疑开创了中国图书馆之间合作的先例,是我国第一个图书馆协作组织。对于北京乃至全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李大钊还积极推进北大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进行交流合作。1921年6月,李大钊接待了来北大图书馆参观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汉文书籍编目员卫德女士,两馆就中文图书编目法等问题进行了业务交流。

三、李大钊对图书馆的革命性开拓

李大钊把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活动融会贯通,利用图书馆号召广大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进行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章士钊曾说:“守常一入北大,比于临淮治军,旌旗变色,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之马首是瞻。”[8]李大钊正是在北京大学主管图书馆建设期间,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不懈探索之中,开始迅速地成长为一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与此同时,李大钊充分发挥图书馆传播先进文化和知识的社会职能,还通过《北京大学日刊》等期刊杂志极力向中国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进步知识,从而影响和带动了五四时期一大批有志于革命的进步青年向共产主义转变。

1920年3月31日,李大钊组织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吸收了邓中夏、罗章龙、张国焘等进步革命青年60余人。研究会积极搜集、调研马克思学说的各种相关中外文著作。为更好地研究共产主义著述,研究会还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专门收藏共产主义著述的“亢慕义斋”图书馆。期间,“亢慕义斋”收藏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工钱、劳动与资本》、《工人周刊》、《新青年》等图书杂志数百部,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李大钊的支持下,研究会同仁聚集在“亢慕义斋”,把“亢慕义斋”作为图书借阅、思想交流、组织活动的场所,积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翻译、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论著,开展座谈会、讲演会等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为了让青年知识分子更好地领会、理解共产主义的精髓,李大钊还亲自精选编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以供青年参详。

李大钊的辛勤耕耘终究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阶层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毛泽东对斯诺说:“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列主义方向发展。”[9]正是在李大钊的感召影响下,毛泽东在从事革命的道路上,曾多次创办图书馆(室),组织学习马列主义。周恩来领导的“觉悟社”也是在李大钊的感召下建立了图书馆,以便更好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探索救国救民的社会主义道路。总之,李大钊不仅是使北大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的缔造者,他也是我国一位不容忽视的造诣卓著的图书馆学家。

[1]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l.ALA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M].American,1980:333.

[2]李大钊.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演说辞[M]//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局编.李大钊文集(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66~167.

[3]李大钊.劳动教育问题[M]//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局编.李大钊文集(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33.

[4]李大钊.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M]//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2~54.

[5]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史事综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77.

[6]张静如,马模贞,廖英,等.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8.

[7]李树权.蔡元培李大钊与中国大学图书馆[Z].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132.

[8]张次溪.李大钊先生传[M].北京:北京宣文书店,1951:序,3~4.

[9]斯诺.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79:127.

猜你喜欢
李大钊图书图书馆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图书推荐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