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分析★

2012-04-12 21:24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图书馆河北省保定市071000侯鹏娟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机制图书馆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图书馆〔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侯鹏娟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能够提升高校的形象,还能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健康发展。1986年,杨春元提出大学图书馆应面向社会,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1]。随后,有关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并提供服务的研究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成果不断出现。2002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2]。可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已引起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注意,并得到了支持。2009年,第一届“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3],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再一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在国外,高校图书馆非常注重向社会提供服务,如在美国任何人可自带书包进大学图书馆看书、复印资料[4],在日本1990年就有97%的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5]。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展缓慢。这受到众多因素制约,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上级主管部门到高校图书馆,尚无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规范的和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作为保障。如果没有具体的政策制度保障,尤其是缺乏科学的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高校图书馆则会既没有相应的动力,也不会有开展社会化服务必要的人、财、物等支持条件,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则只能是一句空谈。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扩大高校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认知度

通过社会化服务,在扩大高校图书馆社会影响的同时,也扩展了其发展空间。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可以在高校和社会之间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桥梁,增强社会对高校的了解,促进产、学、研的开展,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样,既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又提高了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同时,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也会获得部分经济补偿,为更好地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经济保障[6]。

(二)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实现

据统计,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不足30%,每本图书使用率年均大约在0.3次~0.5次之间,而俄罗斯年均为1.4次~3次,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使用率则更高[7]。我国高校图书馆相当一部分信息资源被搁置,造成部分馆藏资源、设备及人员的浪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用户数量增加,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

信息是决策基础。高校图书馆通过社会化服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专业人员,为地方政治、经济的研究、发展、建设等提供信息咨询。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引导地方文化健康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的含义及其构成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引申到社会领域,可以认为机制是一项活动的运行机理及其运行方式。所谓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是指保障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良好运行的内在机理及其运行方式。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活动来看,其涉及因素主要有:法规政策、经费、信息资源、人员等。与这些因素相结合,则形成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效良好运行的保障机制,具体来讲,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架构包括法律机制、利益驱动机制、经费保障机制、人力资源机制和评估机制等。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解析

(一)法律机制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法律机制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行规范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和。法律机制,可以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政策依据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开展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在国外,促进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法律制度非常完善。美国因其完善的法规才使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开展的有声有色。韩国则通过立法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展服务情况作为评估大学的指标体系之一[8]。

在我国,目前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方面没有法律规定,这样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自然就缺少强有力的推动。建议尽快出台《图书馆法》,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尤其在经费保障、激励措施和评估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只有这样,高校图书馆才有可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利益驱动机制

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关系范畴,利益反映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这种关系是利益的社会本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利益驱动机制就是以利益作为驱动力的激励机制,即通过获取物质或精神的利益,促使社会化服务行为持续开展和良好运行。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进程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任何行为都需要一定的动力驱使,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也不例外。当前,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既没有外在压力,也没有内在驱动力。只强调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公益性无法解决长久驱动力问题,因此,必须从内在角度研究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驱动机制问题。

(三)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是指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经费投入与利用模式。它不仅包括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经费投人,而且包括经费的管理、监督等诸方面内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必然会增加图书馆对资源、人力、设施等方面的支出。而作为非盈利机构的高校图书馆自身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影响了其社会化服务。只有积极创新,进行改革,实行有偿向社会开放的服务模式,经费不足问题才会得到彻底解决[9]。

(四)人力资源机制

高校图书馆将服务对象扩大到社会,必然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专业化、综合性服务人才,人才短缺也是目前制约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服务社会,必须加强人才教育与管理,充实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五)评估机制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评估机制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规范与目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检测与考核,评定其服务效果对服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及其改进的机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评估机制主要由主体、客体、运行、监督和评估结果反馈运用等诸要素构成。主要围绕其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展开科学评估。在这套评估体系中,尤其应制定将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情况作为高校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为了保证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稳步提升,加强高等学校的自我约束和对高等院校的外部约束机制,促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必不可少。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有效机制的建立,可以调动服务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高校图书馆社会地位并发挥其最大价值,同时还可以促进全民阅读,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1]杨春元.为社会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课题[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6,(2):15~19.

[2]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 订)》的 通 知[EB/OL].[2011-08-01].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7425.

[3]张白影.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7(4):29~32.

[4]周澜.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7):144~147.

[5]高珑,黎娜.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300.

[6]邬雅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探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5,33(3):155~158.

[7]洪春霞,雒凤军.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12):2~5.

[8]金文花,党跃臣.韩国高校图书馆在会化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解析[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11):82~85.

[9]王英杰.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实行“对口”开放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2):242~244,248.

猜你喜欢
社会化机制图书馆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图书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