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2012-04-13 05:31施旭光翟理祥邓淙友王闽予吴美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益气汤脾虚益气

施旭光,翟理祥,邓淙友,王闽予,吴美音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补中益气汤由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创立,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由李氏根据《内经》中“损者益之”之旨而制定,全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该方是李东垣研究脾胃学说的代表之作,体现了治劳倦内伤之法,也是补中益气法、甘温除热法、益气升阳法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原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中气下陷证和气虚发热证。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且疗效显著。对于该方的研究,除传统的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外,近年来,广大学者先后应用先进的药理、化学、计算机等新技术对该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1 药理研究

1.1 免疫调节作用

罗晶等[1]研究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验证中医脾与淋巴免疫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补中益气汤能使脾虚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2产生量均有明显提高。而且,补中益气汤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低剂量时对IL-4、IL-6的Th2系细胞因子抑制作用更强,这可能与其能减少CD4+阳性细胞、抑制辅助T细胞向组织浸润从而起到抗炎作用有关。补中益气汤增加DHEA-S作用可使IL-2增加,IL-2可诱导T细胞增殖及杀伤T细胞活性等。黄秋萍[2]研究表明,高剂量补中益气汤能明显提高脾虚小鼠NK活性、IL-2活性和IFN-γ活性,并可使它们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P>0.05);整方和拆方均能协同ConA明显提高脾虚小鼠IL-2活性,并均使之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果提示,补中益气汤中各药通过良好的配伍关系达到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而非简单的相加作用。

1.2 抗肿瘤

江蔚新等[3]研究指出,补中益气汤对EAC小鼠癌细胞膜LPO生成的抑制作用,实际上反映出的本质是对其自由基的抑制作用,补中益气汤这种对肿瘤组织中自由基的抑制作用可能是补中益气汤抑制小鼠EAC的机理之一。另外有学者提出,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能是补中益气汤抗肿瘤、抗感染等生物活性的机制之一。李滨等[4]利用体内肿瘤实验研究方法,考察了补中益气汤对S180荷瘤小鼠瘤重及H22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可明显抑制S180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1.3 对环磷酰胺的抵抗作用

赵聚山等[5]从细胞水平探讨补中益气汤对环磷酰胺毒性的拮抗作用,研究以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为指标,观察补中益气汤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拮抗作用,同时以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指标,得出补中益气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环磷酰胺降低机体SOD活性的作用,也有拮抗效应。说明补中益气汤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的毒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林坚涛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和葡萄糖酸钙均能对抗环磷酰胺导致的骨质量下降,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

1.4 对消化道的作用

许琦等[7]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泌素受体结合作用的影响及其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机制。胃泌素受体亲和力升高是脾虚大鼠对刺激物的胃酸反应性升高的机理之一,此外,胃泌素保护黏膜作用相关的一氧化氮(NO)含量下降,表明胃泌素正常的黏膜保护功能可能降低。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与胃泌素受体竞争性结合,降低受体过高的亲和力,从而降低对刺激物的胃酸反应性;同时一定程度升高NO含量,恢复了胃泌素的正常保护功能。崔琦珍等[8]的实验还发现脾虚大鼠壁细胞胃泌素负荷后胞内Ca2+浓度达峰所用的时间与正常大鼠相比有减少趋势。

1.5 对血压的作用

任周新[9]观察大鼠脾虚模型血压的变化及补中益气汤对其血压的影响,利用灌胃大黄建立大鼠脾虚模型,用颈动脉插管观察血压变化;然后十二指肠插管给药,检测心肌肌浆中Ca2+-ATP酶及线粒体内SDH活力。脾虚大鼠收缩压(SP)和舒张压(DP)下降,心肌SDH与Ca2+-ATP酶活力降低。给予补中益气汤后,上述指标得到改善。结果表明,心肌线粒体SDH活力下降,ATP产能不足,引起Ca2+-ATP酶活力下降,是导致脾虚大鼠血压降低的重要因素。补中益气汤能够提高SDH和Ca2+-ATP酶的活力,具有确定的升压作用。

1.6 对心肌的作用

成建定等[10]运用补中益气汤、黄芪治疗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从心肌病变程度、心肌病毒RNA复制状况、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状态评价疗效。结果与黄芪治疗组相比,补中益气汤治疗组小鼠心肌病变积分较低,心肌病毒RNA复制减少,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改善。表明补中益气汤较单味黄芪更能明显改善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其确切疗效及作用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1.7 对体温调节作用

张恩户等[11]观察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发热家兔体温、脑脊液PGE2和丘脑下部-视前区(PO/AH)组织cAMP含量的影响,探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机制。按“生化乏源”法复制家兔脾虚模型,之后灌胃给予补中益气汤,第4天,耳缘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三联疫苗致热,测定肛门温度、脑脊液PGE2和PO/AH区组织cAMP含量(放射免疫法)。用三联疫苗致热,模拟了中医“正虚邪侵”、“气虚夹邪”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10 g/kg、5 g/kg能抑制三联疫苗致脾虚家兔体温升高(P<0.01,P<0.05),缓解热势,缩短热程;能降低脑脊液PGE2和PO/AH区组织cAMP含量。说明补中益气汤对实验性脾虚发热家兔有较明显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脊液PGE2和PO/AH区组织cAMP含量有关。

1.8 对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及性激素的影响

廖泽云等[12]的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重量和前列腺指数,降低前列腺ACPT和PAP,明显抑制去势大鼠注射丙酸睾丸酮后所引起的前列腺组织增生。李志强等[13]研究表明,脾虚证的发生与性激素水平紊乱有关,补中益气丸能降低实验性脾虚证大鼠E2含量和E2/T比值,提高胸腺质量及脏器指数,提示补中益气丸的作用机制与调节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并为脾虚证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

2 配伍规律研究

2.1 配伍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米娜等[14]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是主要升高血红蛋白(Hb)的药物,甘草在全方中起调节作用。采用补中益气汤全方、单味黄芪、单味甘草、方中去黄芪和方中去甘草分别给脾虚小鼠灌胃治疗,并选择3种免疫指标分析方中黄芪与甘草的免疫调节关系。研究发现单味黄芪组与去甘草组对3项免疫指标有一定的恢复作用,但不如全方,说明黄芪在本方中有重要功效但并非唯一因素。单味甘草对3项指标的恢复不起作用或有抑制倾向,但甘草入伍本方后却使疗效提高。施旭光等[15]的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减去“黄芪、升麻、柴胡”配伍后,其药理效应明显减弱,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该方“益气升阳”配伍的合理性。

丛丽娜等[16]研究表明单用当归、陈皮或升麻、柴胡无明显作用,一旦与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配伍,就能产生协同作用,使其药效增强,表现较佳的免疫增强与免疫调整效应,实验指标表明补中益气汤的组方有其合理性。郭忻[17]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补中益气汤中药味的免疫药理效应进行析因研究。结果显示,对体液及细胞免疫作用最好的是人参和黄芪,最好的配伍是黄芪和当归。其它药如柴胡、升麻、陈皮作用比较小。研究表明,药物剂量配比在处方中具有重要作用。

2.2 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李苑等[18]实验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中的佐药与君药、臣药配伍,橙皮苷的煎出量能显著增加,佐药与使药配伍对橙皮苷煎出量无显著性影响,君药、臣药增加橙皮苷的含量可能与其升高pH值有关。从橙皮苷含量增加角度分析,佐药与君药、臣药配伍有一定的相须相使的作用。柯雪红等[19]研究结果显示,佐药使甘草酸含量显著降低,君药、使药对臣药中甘草酸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张红[20]根据补中益气汤原方中诸药性味归经理论进行数字量化,通过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13.0输入数据,利用Hierarchical Cluster分析法处理数据,实现了补中益气汤组方规律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刘瑜彬等[21]用灰关联聚类法综合评价补中益气汤对大鼠气虚发热的效果。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气虚组、气虚发热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补中益气汤高、中、低剂量组。利用游泳劳损法加限食法制作气虚模型,除正常组、气虚组外,各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大鼠气虚发热模型,比较各组测量体温与基础体温差值ΔT、大鼠的体重,运用灰关联聚类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治疗大鼠气虚发热的效果,阿司匹林与高剂量的补中益气汤最好,中剂量补中益气汤与低剂量补中益气汤次之。因此灰关联聚类法可客观、公正地评价补中益气汤对大鼠气虚发热的效果。孙国祥等[22]建立补中益气丸平行五波长HPLC指纹图谱,用全息整合法鉴定补中益气丸整体质量。分别以权重法、均值法和投影参数法整合五波长下各样品的定性定量全信息,并用系统指纹定量法(SFQM)鉴定了10批补中益气丸的质量等级。结果表明,10批补中益气丸用平均值法评价S3和S5的质量等级是Ⅶ级(次),用权重法评价S3的质量级别是Ⅷ级(劣),用投影参数法评价S3、S5和S6的质量级别是Ⅶ级(次),其余质量级别均≤Ⅵ(一般)。因此指出,平行多波长指纹图谱全息整合法是基于从多维全信息角度整体定性和整体定量鉴定中药质量的有效可信方法,可作为补中益气丸质量控制的依据。

4 其他研究

高新彦等[23]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中,黄芪、人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而升高血压和扩张外周血管而降低血压的双重作用。另外,本方对肠管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处于蠕动亢进时呈现抑制作用,使之蠕动减慢,张力降低;而当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张力升高。刘群英[24]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通过上调bcl-2基因和下调p53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使脾气虚证肝组织病理变化恢复正常;补中益气汤通过上调p53基因、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使脾气下陷证肝组织病理变化基本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现代不少学者已对补中益气汤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不但包括多种药理指标的实验,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其配伍进行了初步研究,但该方“益气升阳”的配伍机制、作用机理和有效成分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罗晶,顾红缨,徐国宪.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小鼠CTL杀伤活性的调节[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63-64.

[2]黄秋萍.补中益气汤及其拆方的免疫调节作用[J].医学导刊,2008,14(2):72-73.

[3]江蔚新,蒋燕,李宇彬,等.补中益气汤对EAC小鼠癌细胞膜LPO 含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1997,10(2):88-89.

[4]李滨,齐凤琴,李燕敏,等.补中益气汤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6,34(1):22-23.

[5]赵聚山,赵晓莉.补中益气汤对环磷酰胺毒性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56-1057.

[6]林坚涛,吴铁,于琼,等.补中益气汤对环磷酰胺致骨质疏松小鼠骨生物力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6):1159-1160.

[7]许琦,刘晓秋,王建华.“脾虚”大鼠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补中益气汤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1):7-9.

[8]崔琦珍,李燕舞,王建华,等.补脾方药对脾虚大鼠壁细胞CaM及Ca2+/CaM-PKⅡ活性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1):1-3.

[9]任周新.补中益气丸对脾虚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3):16-17.

[10]成建定,陈玉川,谭红梅,等.补中益气汤治疗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2,23(11):56-58.

[11]张恩户,赵勤,侯建平,等.补中益气汤对家兔脾虚发热模型体温、脑脊液PGE2和PO/AH区组织cAMP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1(9):1529-1530.

[12]廖泽云,姜锦林,李玉山.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前列腺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4):722-723.

[13]李志强,陈津岩,赵慧,等.补中益气丸对脾虚证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9,10(31):1548.

[14]米娜,吴敏毓,孙卫民.拆方研究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甘草及全方的免疫调节作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2,21(1):13-15.

[15]施旭光,翟理祥,邓淙友,等.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配伍对脾虚小鼠作用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45-47.

[16]丛丽娜,房景奎.补中益气汤的现代研究评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01-2102.

[17]郭忻.补中益气汤免疫药理作用的配伍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1):30.

[18]李苑,柯雪红,陈为,等.补中益气汤不同配伍对橙皮苷含量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5(3):265.

[19]柯雪红,花汝凤,陈锦富,等.补中益气汤中甘草酸含量测定及配伍对其影响[J].中成药,2009,31(2):245-248.

[20]张红.Hierarchical Cluster分析法在补中益气汤组方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7(32):19.

[21]刘瑜彬,王晖,唐晓峰,等.灰关联聚类法评价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发热的效果[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8):124-128.

[22]孙国祥,蔡新凤,丁楠.平行五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全息整合法定量鉴定补中益气丸整体质量[J].中南药学,2010,6(6):478.

[23]高新彦,唐尚友.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9.

[24]刘群英.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证作用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01.

猜你喜欢
益气汤脾虚益气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