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2012-04-13 06:23陈学方山东省临沭县畜牧局2767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7期
关键词:断奶传染性抗原

陈学方 (山东省临沭县畜牧局 276700)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陈学方 (山东省临沭县畜牧局 276700)

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引导,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比重越来越高,规模化养殖生产条件下的仔猪腹泻病临床发病率逐年增长。由于引发仔猪腹泻发生的病因复杂,通常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呈交叉混合感染,从而致使临床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差,轻者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阻,重者导致仔猪脱水、成为僵猪、甚至死亡。据报道,30kg以下的仔猪平均发病率为46.5%,每10头死亡的仔猪中有4头是腹泻引起的,足见仔猪腹泻对养猪业的危害。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仔猪腹泻病的发生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发病原因

仔猪免疫力低下,同时肠道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是造成仔猪腹泻的根本原因。哺乳仔猪以传染性腹泻较为常见,而保育仔猪以日粮抗原过敏、饲料突然更换、环境应激等非传染因素引起。在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呈多重感染或交叉混合感染。

1.1 传染性腹泻

传染性腹泻主要是指由传染性病原引起的腹泻。

1.1.1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多发生于1~3日龄仔猪,潜伏期短,发病急,有时不表现临床症状即死亡。主要症状是排红褐色血性液体粪便,有腥臭味,死亡率极高。慢性型初期排黄色软粪,病程长的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黄灰色腹泻。剖检可见胃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性出血,肠内容物暗红色,淋巴结出血。病程长的以坏死性肠炎病变为主要特征,黏膜表面附着灰黄色坏死性假膜,易剥离。心肌苍白、心外膜点状出血。肾脏灰白色、皮质部、膀胱黏膜可见点状出血。

1.1.2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多发生于出生后几小时到7日龄仔猪,发病急,高度致死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灰白色水样浆状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剖检可见急性卡他性出血性胃肠炎的病变。

1.1.3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但是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浆状、糊状的灰色或灰白色具腥臭味的粪便,若没有脱水,一般3~7d多能自行恢复。

1.1.4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病毒引起的各年龄段均易感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常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流产胎儿脐带出血,早产的仔猪出生时立即死亡或数天后死亡。正常分娩的仔猪在2~3日龄多发生腹泻,早产仔猪更加严重,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糊状下痢,有的排出灰色或黑色焦油状稀粪,少数带血。

1.1.5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高度死亡为特征。5周龄以上猪感染死亡率极低,较大或成年猪几乎不死亡。仔猪先是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急剧的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有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体重明显下降,精神萎顿,采食减少或停止,死亡率高达50%~100%。剖检可见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可见有小点状或弥散出血;小肠扩张变薄,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

1.1.6 轮状病毒病 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10~60日龄仔猪发生的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寒冷季节多发,常与仔猪白痢混合感染,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大猪为隐性传染。发病仔猪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常有呕吐,并迅速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带有数量不等的絮状物,腹泻愈久,脱水愈明显,死亡率可达50%~100%。14日龄以内的猪最为严重,胃内常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小肠后2/3~1/2肠壁变薄,半透明,肠腔膨胀,含有大量水分、絮状物黄色或灰白色液体。

1.1.7 球虫病 球虫病由猪等孢球虫或艾美耳球虫引起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的一种肠道寄生原虫病。主要危害7~21日龄仔猪,其特征是腹泻,呈急性或慢性肠炎症状;成年猪感染不出现任何症状,成为隐性带虫者。仔猪感染后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腹泻的颜色从白色到黄色,形状可从粥样到水样,但是不会出现血便,仔猪逐渐消瘦,生长速度下降,同一窝仔猪生长发育不均匀。剖检可见肠道水肿、充血、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有时表现为坏死性肠炎,以空场和回肠病变明显,肠壁增厚。

1.1.8 类圆线虫病 类圆线虫病是由类圆线虫引起15~30日龄仔猪寄生虫病。潮湿炎热季节发病较多。当有大量类圆线虫寄生于小肠时,小肠发生充血、出血和溃疡,病猪消瘦、贫血、下痢,粪便中带有血液或粘液,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1.1.9 猪痢疾 猪痢疾又称猪血痢、黑痢、黏膜出血性下痢等,是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以消瘦、腹泻、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6~16周龄猪最为常见。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而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病例开始排黄色至灰色的软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40.5℃,后排出含有大量粘液或血丝的粪便,弓背、吊腹、脱水、饮欲增加,消瘦、虚弱和共济失调,该病例最多见;慢性型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下痢,不时排出灰白色带粘液的稀粪,并混有黑色血液,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病变主要是大肠的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及盲肠黏膜肿胀,皱褶明显,黏膜出血。

1.2 非传染性腹泻

非传染性腹泻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应激因素等。

1.2.1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断奶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酶的水平。据资料表明,断奶后一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1.2.2 日粮抗原过敏 胃肠黏膜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对抗进入胃肠道的抗原物质。仔猪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尤其是蛋白酶的活性在6~8周龄前很低,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之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即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迟发性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进而引起功能变化而腹泻。此外,由于肠道组织的损伤,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人,加剧腹泻病程。断奶仔猪在进食固体饲料或变换饲料后,一般3~5d出现腹泻,在无病原微生物的参与下,一个星期左右病情得以缓解。

1.2.3 营养因子缺乏 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糨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1.2.4 应激因素 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病仔猪排水样或鸭粪样稀粪。

2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改善饲养、加强管理、血清制剂或疫苗的免疫预防、口服补液盐等。并针对导致仔猪腹泻的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2.1 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对传染性腹泻,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药物预防加以防治。由于本病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病,发病猪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如投服收敛止泻剂,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等防止和控制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10%)和碳酸氢钠(3%~10%)治疗脱水和酸中毒,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加强护理,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2.2 非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2.2.1 加强饲养 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同时,为使免疫母猪尽可能多地给仔猪提供特异性抗体,可在母猪饲粮中添加VE;在配种前15d内及妊娠期间,在母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低分子脂肪酸,可显著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御病原体,特别是肠道病原体的能力,减少断奶前肠道疾病造成的损失,防止腹泻的发生。

仔猪出生后,让其及早(15min内)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同时,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以1.5%~2%的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和甲酸等混合酸效果较好)、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弥补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

2.2.2 减少蛋白质含量 一般在7日龄左右,仔猪开始喂全价颗粒料,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600g,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也可对饲料进行加工处理或减少抗原物质,如大豆经65%~70%的热乙醇(78℃)后,其抗原作用可大大降低。同时,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既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2.2.3 加强管理 仔猪自身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易造成消化机能的紊乱引起腹泻。因此,保持舍内温暖和一定湿度(50%~60%)、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逐步断奶(白天将母猪隔离,夜间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逐渐更换饲料。避免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

(2012–06–14)

S858.28

B

1007-1733(2012)07-0032-03

猜你喜欢
断奶传染性抗原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