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奶牛养殖状况调查报告

2012-04-13 06:23吕望海青海省共和县畜牧兽医站813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7期
关键词:共和县精饲料粗饲料

吕望海 (青海省共和县畜牧兽医站 813000)



共和县奶牛养殖状况调查报告

吕望海 (青海省共和县畜牧兽医站 813000)

共和县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牧业大县,南部的廿地、塘格木、沙珠玉、铁盖、恰不恰、龙羊峡六乡镇则是以半农半牧为主,饲草饲料较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县南部乡镇养牛业逐步向奶用方向转化,奶牛养殖业有传统的粗放型经营逐步向舍饲、半舍饲的现代化经营方向转变。2011年末全县奶牛存栏2788头,共和县奶牛存栏量稳步增长,产奶量也逐步提高。为了解共和县奶牛养殖水平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011年底对共和县恰卜恰镇、沙珠玉、铁盖等乡的奶牛饲养户进行走访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目的

1.1 了解现状 切实了解当前奶牛养殖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水平、饲养方式、饲料构成、饲喂技术、疾病状况等问题。

1.2 提供服务 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减少盲目性,改变产品技术推广模式提供实际的依据。同时,为农户制定奶牛养殖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1.3 提高养殖水平 通过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现场服务和新产品推广,引导养殖者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养殖效益。

2 调查范围、对象、时间、方式

2.1 范围和对象 恰卜恰镇、沙珠玉乡、铁盖,11个行政村、37户养殖户、189头奶牛。

2.2 时间及方式 本次调查从2011年3 月开始至2011年11月底为止。采用走访调查的方式。

3 调查内容

3.1 生产水平指标 平均单产、最高产奶、高峰产奶持续期。

3.2 饲喂状况指标 青饲料喂量、饲料来源、精饲料喂量。

3.3 繁殖情况指标 产后初次配种时间,最长定胎时间,难孕原因。

3.4 疾病状况指标 产前产后疾病、异食癖现象、困难问题。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总体概况 饲养的奶牛主要分散饲养,饲料供应混乱,饲养规模小,饲养水平差异大,防疫措施没有,只靠农户自身习惯和能力进行饲养,所存在的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地域性。

4.2 生产水平 (1)平均单产:每头奶牛产奶水平平均接近15kg/d。如果产15kg/d·头奶是奶牛饲养的盈亏平衡点,38%的奶户将处于亏损状态,30%的农户处于临界状态,效益较好的产奶牛占31%。(2)高峰持续期:87.3%奶户奶牛高峰持续期3~4个月。但是,农户所认为的高峰期水平是否真正反映奶牛的生产潜力,值得进一步分析。(3)最高单产:不同地区,高产牛呈散点分布,产量从11~24kg不等,受饲养技术影响,高产牛不高产、繁殖疾病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因此,高产奶牛配套饲养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

4.3 饲喂状况 (1)青饲料喂量:66%的农户青饲料喂量少、时间短,奶牛产量低。(2)精饲料来源:自配料户的比例占49%。使用浓缩料和全价料的奶户中,有51%的存在更改精料构成的习惯,不按规定使用,导致精料营养水平改变,容易产生营养失衡。(3)精料饲喂量:精料饲喂量多数偏高,与青饲料相比较,精粗比6.7:3.3或6:4,一旦奶牛粗饲料采食量降低或饲喂不匀,极易引发瘤胃酸中毒、瘤胃积食、前胃迟缓。

4.4 繁殖状况 (1)初次配种天数:54%的农户表示奶牛可以在60d左右开始配种。有近18%的农户的奶牛90d才开始配种,证明奶牛产后繁殖管理问题十分严重。(2)最长定胎问题:近25%农户的奶牛定胎时间超过6个月。难孕牛比例13%以上,严重的超过15%。淘汰牛中,繁殖障碍原因占42%以上。(3)难孕原因:在列出的3个难孕原因中,子宫炎以42.6%的比例成为最突出的问题。过瘦和不发情的问题也很严重。

4.5 异食癖现象 异食癖现象十分普遍。被调查的农户中83%的存在此类问题,可见,日粮微量元素失衡的问题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当把异食癖纠正当做饲养管理的重点工作,下大力量解决,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4.6 产前产后疾病分布 产前食欲普遍下降,说明围产期饲养管理模式标准化的重要性。真胃移动的高发率更加强调了围产期饲养的难度。

5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5.1 重视精饲料饲喂,轻视粗饲料饲喂 为增加产奶量,精饲料饲喂量普遍较大,而粗饲料的供给量普遍偏低,粗饲料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粗饲料用量随意性大。精饲料过细,粗饲料太短易引发瘤胃代谢功能紊乱,出现前胃疾病。

5.2 重视能量、蛋白的供给,忽视矿物质元素的平衡 在多数自配料奶户中,未考虑平衡矿物质元素,只是根据经验随意添加市售矿物原料和成品添加剂。超量添加,从而制约了预混料功能的发挥,使奶牛矿物元素的营养长期处于失衡状态,生理代谢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屡配不孕、产奶性能下降等。

5.3 重视产奶牛饲养,忽视干奶牛和后备奶牛饲养 由于干奶牛、后备奶牛和犊牛在生产中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且需要付出额外的负担来维持其生存,因此多数奶牛户并不重视后备牛的培育和干奶牛的饲养。所有的牛只采用同一种饲料饲喂,不因生理阶段和需要而改变,在调查中发现87%以上的奶户使用产奶牛料饲喂干奶牛和后备牛。

5.4 重视产奶效益,忽视管理效益 多数农户在奶牛饲养中忽视或不了解如何加强繁育管理。产后初次配种时间和最长定胎时间两项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出当前奶牛繁育管理问题,但是调查中发现农户对繁殖指标十分陌生,表明没有人真正对繁殖管理工作认真总结分析过。同时,配种时间推后、产犊间隔延长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产后奶牛失重过快和子宫炎是造成繁殖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8%和42%。

5.5 重视治疗投入,忽视保健投入 目前奶牛饲养中重大疾病如产前食欲下降、产后真胃移动、产后瘫痪等普遍存在。表明饲养管理的改进仍然有许多工作可做。围产期的饲养问题仍然是广大农户的弱点。几乎所有技术培训和讲课都是从围产期讲起,但是真正把围产期饲养技术实际应用的人并不多,多数奶户宁愿将大笔的钱花在最后治疗上,也不愿意投入资金用于奶牛保健。

6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继续引进、应用高产奶牛的冻精,逐步提高奶牛的品质。(2)调整奶牛群结构,增加高产奶牛比例,逐步淘汰低产奶牛,提高总体养殖效益。(3)进一步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水平。(4)建立奶牛生产与乳品加工企业为一体的奶产业联合体。首先将奶牛养殖户联合起来,成立养殖协会,通过协会把养殖户组织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迫使乳品加工企业让利于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奶产业联合体。(5)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种植一些适合奶牛生产的饲料作物,如增加青饲料的种植面积全面推广青贮,增加青贮储量,保障全年供给,以提供较全价的日粮,均衡满足奶牛营养需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已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6)政府应加强对奶牛养殖业的资金投入,一是对结核病、布病的阳性牛,坚决予以淘汰。二是增加资金投入,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奶牛养殖户进入养殖园区,集中管理和降低成本。(7)继续加强对人工授精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防止个别人工授精人员利用劣质冻精,以次充好,牟取暴利,影响奶牛改良。(8)严格按照后备牛、干奶牛不同生理需要饲喂日粮和精料。杜绝使用产奶牛饲料饲喂干奶牛和犊牛的现象。有条件的地方,在围产期重新组织精料和日粮,精细饲养奶牛。加强对后备牛饲养效果的检测,保证后备牛生长发育良好。(9)加强精饲料饲喂技术推广,注重日粮配合技术,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产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服务有效。坚决纠正擅自、随意改变精料配比的不良习惯。自配料要加强原料质量控制,不能随意改变精料配比。对出现异食癖的牛群,采用矿物元素舔砖加以纠正。

(2012–04–14)

S823.9+2

A

1007-1733(2012)07-0069-02

猜你喜欢
共和县精饲料粗饲料
如何降低乌骨羊养殖成本?
2001-2019年青海湖南部旱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1961—2019年青海湖南部地区≥0℃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粗饲料分级指数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青海省共和县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及需求分析
肉牛常用的精饲料及其加工方法
常见喂奶牛的4种错误方法
精饲料水平对育肥山羊玉米苞叶自由采食量及生产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