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回顾与展望

2012-04-14 01:51葛栋林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新课程

葛栋林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 江苏 南通 215624)

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回顾与展望

葛栋林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 江苏 南通 215624)

对建国以来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进行回顾,发现新课程体育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指出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未来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体育课程;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

0 前言

体育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较好地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在继承传统体育课程中许多优秀做法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学习领域、课程资源开发,到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随着改革在全国广泛而深入的推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暴露了出来,由此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对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如何应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下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指示,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立课题组,经过反复论证与实验,最终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往评价学生的体质时,使用学生的运动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办法。到2004年9月,经过三年的努力,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课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在借鉴小学、初中体育课改革成果的基础上,2004年9月启动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首先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试点。

新一轮“健康第一”为核心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总体目标的认识还尚未一致,一些具体改革实施方案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就难免对“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产生误解,对“健康第一”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产生认识偏差。本文从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着手,指出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1 体育教学内容回顾

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创编、改造、组织的体育运动中相关的知识、技能,所蕴涵的态度、情感的总称。

1.1 建国前体育教学内容回顾

1902年颁布了《钦定中学堂章程》,教学内容一律体操,第一二学年包括器具操,第三四学年兼兵操。这时期的教学内容未及实施。

1904年颁布了《奏定中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的教学内容是“普通体操、有益之运动、兵士体操”,章程中对教学内容还做了教法提示:体操宜讲实用。

1929年颁布了《高级中学普通科体育暂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是:游戏活动、天演的活动、护身的技能、自试活动、韵律活动、野外活动、个人体操。

1932年颁布了《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是:游戏、团体操混合连续器械运动、球类运动、田径运动、国术、舞蹈、天然活动、和缓运动。

1936年颁布的课程标准对男生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女生的课程标准时《高级中学军事看护(女生)课程标准》,主要是为了培养女生看护常识、技能与应用能力、服务精神。

1940年颁布了《修正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这时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健身操,并依据个人爱好选习一种或数种运动,以求技术之熟练,而收健身之功效。

1941年颁布了《高级中学家事(看护包括军事看护)课程标准》,这一标准时针对男生的,主要是教授学生普通疾病的护理知识。次年颁布了针对女生的《高级中学军事看护课程标准》,女生不授军事训练时可以此课代之,这一时期主要是军事训练。

1.2 建国后前七次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回顾

表1 建国后前七次课程改革教学内容

第七次 2000年教学内容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发展身体素质练习;教学内容相对概括,重点突出、集中、明确;加强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加大选修教学内容的比例,每项教学内容只提出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提高,给教师和学生留有空间。与以往大纲相比,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由原来的必修55%,限选25%,任选20%变为必修40%,选修60%。

2 第八次高中课程改革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与分析

2.1 促进了学校体育界对体育课程目的和目标的深入思考

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以“体育”更名为“体育与健康”为明显标志的。“健康第一”的重提使得“健康”的概念超过了传统的“体质”、“三基”、“身体素质”,成为体育课程改革最为核心的概念,而且“健康”概念还从身体扩展到心理和社会适应领域。“健康”概念强调还客观地绕开多年来的“增强体质还是掌握技术”的目标争论,使学校体育界相对地获得了统一的目标认识,激活了有关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论研究,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也在“见木又见林”的目标范式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2 极大地强化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关注

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意识就是要改变“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的现象,因此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的第2-4条强调“激发运动兴趣”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等要求。伴之随后更明确的“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提出,随着以学生为本的“新学习方式”、“新教材”的开发,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的提倡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关注被极大调动起来。

2.3 促进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微观体课程研究,出现了一些很好的体育教学内容

可以说,“前一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主动放弃了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和指导,号召基层的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这给基层学校和第一线体育教师自主进行课程研究和课程设计给予了创新的压力和空间。因此,以学校为中心的微观课程研究被促动和活化,一些新教材很快地走进体育课堂,如定向越野、心理拓展训练、旗式橄榄球、软式网球等新兴体育项目以及珍珠球、傣式摔跤等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以学校为中心的微观课程的研究促进了基层学校体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2.4 研究了一些新教法的意义与方法,激活了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强调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极大地唤起了第一线对实践新教法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对新教法意义的研究。在体育教学实践层面上,标以“主题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情景教学”等学习方式异常活跃,“多段化的教学过程”、“命名式教学设计”,比比皆是,虽然如对传授性学习和系统性教学的否定具有负面影响,但毕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最大的一次宣传和探索,其中的正面意义和研究成果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1]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陶景阳.学校体育大辞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杨丽华.论学校体育内容的结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535-537.

[5]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组.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耿培新.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法纲》与旧大纲的比较[J].中国学校体育,2001(5):12-15.

葛栋林(1981—),男,江苏南通人,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

王洪泽]

猜你喜欢
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