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口局融合中的重点问题分析及解决

2012-04-14 01:10李慧敏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移动网网间固网

李慧敏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1)

1 关口局融合背景

自2008年通信运营商重组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由原来的单一业务运营商变成了全业务运营商,这为后期通信企业的全业务运营奠定了良好的网络基础,但是重组后因为网络的重叠、重复建设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1.1 路由组织复杂、网络资源浪费

因移动网及固网的网间话务均有独立出口,这样势必会造成互联互通业务路由不统一,网间电路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不但增加了网络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网络维护的复杂度和难度。

1.2 网间结算复杂

因移动网、固网与网间其他运营商均是独立结算,结算点的不一致会增加网间结算的复杂度。

1.3 不利于后期业务的开通

各运营商的业务发展目标均为全业务运营,而两张互相独立的网络在业务上要实现融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实现业务的融合,必然要先实现网络的融合。

综上可以看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关口局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也是下一步网络演进的必经之路。

2 关口局融合方案及步骤

目前联通网络南北差异较大,北方十省市移动网与固网网络规模相当,而其他省市移动网网络规模明显大于固网网络,因此各省关口局融合方案在具体执行细节上会存在差异。以下分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2.1 关口局融合方案

2.1.1 移动网为成对软交换关口局,固网为成对传统关口局

移动网由于网络建设的需要,已经实现软交换关口局对传统移动网关口局的替换工作,由于软交换关口局无论是在容量、处理能力还是业务的提供上均具备关口局融合的基本要求,因此,后期只根据移固网业务量的大小及融合固网需要关口局提供的业务需求,将现有移动网软交换关口局进行硬件扩容及软件的升级,即可安全方便的实现两网关口局的融合。

2.1.2 移动网及固网均未实现成对的软交换关口局

对于某地市只有一个软交换关口局或者均为传统关口局的情况,可以根据容量、业务需求及投资运维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虑,采取传统关口局作为融合关口局还是直接新建软交换关口局作为融合关口局。值得注意的是,若采用传统关口局作为融合关口局,则只能满足短期内关口局融合的需求,作为关口局融合的过渡方案,最终因为网络演进及业务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也将用软交换关口局将其替代。

2.2 关口局融合步骤

关口局的融合虽然已经成为迫切而必须的事实,但是关口局融合的过程确是相对长期而漫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为实现现网关口局向融合关口局安全可靠的平滑过渡,关口局的融合可采用以下步骤:

具体说明如下:

2.2.1 融合关口局替换原移网关口局

考虑到原移动网关口局承载业务较为单一而固网关口局承载业务多样化,并且目前已有部分地市建设了移动网软交换关口局,因此首先考虑融合关口局替换原移动网关口局,将所有原移动网关口局承载的网内网间业务割接至融合关口局。

2.2.2 固网网间业务割接至融合关口局

融合关口局替换移动网关口局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可将固网关口局承载的网内网间互通业务割接至融合关口局、实现联通网间业务出口统一、网间结算统一的初步目标。

2.2.3 固网部分智能业务割接至融合关口局

根据各地市业务需求,在与关口局原有业务不冲突的情况下,可考虑将原固网关口局承载的部分智能触发业务割接至融合关口局。

3 融合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口局在融合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若事先考虑不周全,就很有可能成为关口局融合的障碍,为保证关口局融合的顺利进行,对关口局的融合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

3.1 业务实现

关口局的融合就是网络融合与业务融合的结合,网络融合在融合方案中已经做了简单介绍,下面主要介绍业务融合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使得移固网业务需求在同一关口局得到顺利、完整的实现,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1 呼叫来源的规划

既要保证方便的实现移固网业务业务需求,又要避免因为呼叫源过多导致数据制作繁琐、重复,利于后期的网络维护,我们可按照以下方式划分:网内分为两个呼叫源:移动网、固网;网间也分为两个呼叫源:移动/铁通、电信。以上方案既方便的满足了业务需求,对不同呼叫来源的各项业务进行独立、自由的处理,又有效的减少了因呼叫源过多导致的数据维护工作量的大的问题。

3.1.2 主叫显示

融合后外地手机拨打固网号码主叫号码显示时应加0,而拨打移动网号码则无需加0,在此种情况下,可通过增加相应的主叫号码分析数据来实现。在主叫号码分析中增加对被叫号码的分析,针对被叫号码为固话的情况,则主叫号码作前插0的号码变换,若被叫为手机号码,则主叫号码不做任何变换。

3.1.3 H码翻译

目前部分地市固网传统关口局兼H码翻译功能,所谓H码翻译,即将针对各地市的外地移动用户(含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号段翻译成所在地市对应的区号,以达到以此路由出局的目的。因此融合关口局上需要针对此功能进行数据设置。目前大多数厂家设备支持此功能,但是在数据制作时需要注意:只有固网局向来话需要开通此功能,其他局向无需此功能,因此在对被叫号码分析时应根据不同的呼叫来源来选择是否开通此功能。

3.1.4 智能业务触发

对于原固网关口局兼做智能SSP的情况,需要在融合关口局同时具备移动网SSP功能及固网SSP功能。由于移动网及固网智能业务采用的协议不一致,可能会导致融合关口局智能业务的冲突。根据目前的了解,部分厂家可以提供CAP及INAP智能业务的并存,在被叫号码分析时根据不同的被叫号码类型以不同协议触发至相应的SCP,对于不支持双重智能协议触发的设备,则考虑将固网智能业务保留至原关口局或者割接至其他网元。

3.2 网络安全

关口局的网络安全主要网间话务拦截与疏通、网间业务应急备份路由等方面进行说明:

3.2.1 网间话务拦截与疏通

根据《互联互通应急保障预案》的约定,各运营商之间在出现某局向业务全阻时可通过第三方运营商转接,因此在进行局数据规划范时,应充分考虑网间来话的呼叫源的分配问题,既要保证能够方便、准确的实现网间话务的拦截与疏通,又要考虑后期数据维护的简便性,找到两方面的最佳平衡点。

3.2.2 网间业务应急备份路由

原移固网之间可互相作为网间应急备份路由,融合后将无法实现互相备份,因此为保证网间业务路由的安全,首先,至网间某局向中继电路,局内应设置在不同的中继模块上,而局间传输则需分布在至少两个独立的传输系统上;另外,关口局至移固网长途网局向应保留足够的电路用于紧急情况下网间业务的疏通。

3.3 大话务量带来的问题

关口局融合后,单关口局承载话务量出现明显增长,至网间及网内各局向中继电路数均有可能出现超过4096条(128个2M)的情况,而信令链路数同局向也可能超过16条,在此种情况下,则需要考虑增加关口局信令点来解决此问题,因此,在话务割接前应根据实际话务量计算是否存在中继超过4096或者信令超过16的情况,若存在,则需提前申请新增信令点并部署,且对于同局向信令超过16条的情况,为避免造成信令链路负荷的不均,建议采用高速2M信令承载。

3.4 网间结算

网间结算问题也是关口局融合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结算方式是否统一及采集点是否统一,若两方有一方不统一,则需要考虑用分群或者区分话单目录的方式来解决。

4 总结

关口局融合作为全网融合的关键一步目前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关口局融合方案目前各省已经基本确定,采用传统移动网关口局或者新建软交换关口局作为融合关口局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关口局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因目前各省均无操作先例,因此就成为融合过程中重点要考虑的方面,为保证关口局融合的顺利实施,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讨论、分析,各省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项肖峰,俞朝辉,杨静玉.现有移动网固网关口局融合建设方案探讨[J].

[2]申翠琴.关口局融合解决方案的研究[J].

[3]关注网络转型:中兴通讯2G/3G核心网演进方案[Z].

猜你喜欢
移动网网间固网
新背景下的电信网间互联互通工作
央视新闻移动网:移动为先 直播为核 联盟为形
浅析新闻移动直播中报道模式的变革——以央视新闻移动网客户端对2017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为例
青藏高原地区移动网基站断站问题研究和解决
高速铁路车—网间电耦合阻抗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网间结算标准将利好中小运营商
移动网短消息业务流程及案例分析
固网手机寻址下移引发的话单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电信行业固网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