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明光市金张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2012-04-14 01:10刁元熔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郯庐本区矿化

刁元熔

(明光市国土资源局 安徽 明光 239400)

金张金矿处于安徽明光市管店镇,位于明光市西张郢金矿床北西部。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及秦岭褶皱带三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交汇部位,郯庐断裂带皖东段中部东侧,张八岭台隆中偏北部。

1.1 区域地层

区域广泛分布青白口系张八岭岩群西冷岩组,为变海相火山-沉积岩系[1],表现为以老三界~管店为轴迹的呈北西走向展布的开阔平缓的向斜构造地质体。张八岭岩群与管店岩体形成漫长的接触界线,控制本区的金铜矿产的总体展布。据有关资料分析认为,张八岭群下伏地层很可能有在肥东县出露的中元古界肥东群及更古老的阚集杂岩,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对后期的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2 构造

矿区位于郯庐断裂皖东段中部,区内断裂构造均为郯庐断裂带派生出一系列多级别的次级断裂构造,与矿化作用关系主要表现在:(1)燕山中期~晚期是郯庐断裂带重要的引张作用阶段,是本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岩形成的直接因素,控制了岩浆活动和岩浆岩展布。(2)燕山晚期~末期,郯庐断裂产生一次强烈的挤压(或压扭)运动,派生出一系列多级别的次级断裂构造,形成了后期成矿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同时控制岩脉的产出。

1.3 岩浆岩

管店岩体是本区燕山期之产物,系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体。地表表现为大致平行郯庐断裂带皖东段呈带状-长颈葫芦状NNE向展布。

本区的花岗岩体和脉岩中的矿物化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钕锶和铀铅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资料[2]表明管店岩体及其中发育的脉岩具有下地壳深熔花岗岩的特征,其原岩为古老的变质基底。这些古老变质基底一般具有较高的含金丰度,在深熔作用形成花岗岩过程中金可以活化富集于熔体中。因此古老变质基底的深熔作用在金成矿作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本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

1.4 矿产特征

本区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金、铜等矿种,如:西张郢金矿、上成金矿,谢岭、梅花山等金矿点。这些金矿床(点)在空间分布均是围绕岩体或岩体、张八岭地层与郯庐断裂带次级断裂接触带附近,分布规律明显,表明岩体、构造带与本区金矿成矿关系密切[3]。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图1

矿区位于张八岭隆起带北部,老三界~管店向斜构造北端东北翼。出露地层简单。大部分低缓丘陵由中元古界张八岭群西冷岩组地层构成(见图1),本组地层为一套富含钠质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建造的细碧角斑岩系,其岩性为角斑凝灰岩、凝灰角斑岩、石英角斑岩(之间为渐变关系)。岩石遭受程度不等的区域变质作用,片理发育,揉皱现象、粒状长石、石英压扁拉长现象普遍。地层产状:倾向200~250°,倾角20~40°。本区矿化体主要赋存该层位蚀变带中。

2.2 构造

由于受郯庐深大断裂的长期影响,本区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亦较发育。

褶皱构造:矿区地处老三界~管店向斜构造北端东北翼,地层仅表现出单斜构造,主要倾向 200~250°,倾角 20~40°,小褶皱及微褶皱发育。

断裂构造:位于金张东500m,赋存于西冷岩组地层中,断层走向 350~10°,倾向西,倾角一般 36~40°,与地层片理斜交。由多组平行构造组成,间距在80~100m之间,基本为等距离平行断层组。目前从采坑观测,该组断层揭露延长一般100~300米,厚度一般在1m左右。断裂带岩石破碎,岩石具有硅化、赤铁矿化、绢云岩化、金矿化。该组断裂是本区主要的金矿控矿构造。

2.3 岩浆岩

主要为燕山早期管店岩体(石英闪长岩)的一部分,位于在矿点的南部1公里左右,呈岩舌状,舌尖向东。岩体侵入于张八岭群西冷岩组中,构成接触带构造。岩体内热液活动频繁、裂隙发育,且伴有较强的热液蚀变和金属矿化现象,乃是含矿岩体。

2.4 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赤铁矿化、绢云岩化、局部见黄铁矿化及泥化、孔雀石化。

2.5 化探异常特征

区域土壤化探综合异常明显。异常呈椭圆形北西向和不规则形状展布[3],面积较大。主异常元素为Au,并在谢岭和金张地区分别形成两个综合异常带(见图2)。

图2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金张金矿点应有四条金矿(化)脉带构成[4]。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张八岭群西冷岩组角斑凝灰岩、四条近南北向构造带中,严格受构造带控制。金矿体主要由为含金蚀变岩型。

赋存于四个蚀变带中的四个矿体走向长100~300米,厚度 0.8~1.00 米;矿体总体走向 350~10°,倾向西,倾角 36°~40°,之间间距为 80~100m。 地表金品位为 0.5~7.20g/t。

3.2 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结构,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脉状构造。

矿石矿物成份: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自然金;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

4 成矿地质条件

本区出露地层为西冷岩组变质岩地层,南部为管店石英闪长岩体,岩体在勘查区内形成漫长接触带,区内近南北向、北北西向矿化构造带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在勘查区南部有北西向层间滑动面控制的石英脉型西张郢金矿床。在勘查区西南部有近南北向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谢岭金矿床。

根据区域资料,测区内化探异常明显,以金异常为主,范围较大,有Ⅱ级浓集中心,推断异常为矿致异常,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从地质勘查结果看,金张金矿点应由四条金矿(化)脉带构成。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张八岭群西冷岩组角斑凝灰岩、四条近南北向构造带中,严格受构造带控制。金矿体主要由为含金蚀变岩型。

综上所述,本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岩浆、构造活动强烈,综合化探异常内矿化普遍,仍具有较好找矿前景。

5 找矿方向

本矿区处于张八岭地层北端,该地层深部可能存在有较高金峰值的古老基底,为深熔钙碱质的管店花岗岩、基性岩脉和金矿形成提供物质来源。

测区位于管店岩体北端接触带上,该岩体在深熔作用形成花岗岩过程中将古老变质基底较高丰度的金活化富集于熔体中,为本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

区域性的郯-庐断裂带控制了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浆活动和岩浆岩展布,并派生出一系列多级别的对成矿作用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次级断裂构造,在测区内主要发育的是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构造,并伴有强烈矿化蚀变,形成构造蚀变岩型夹石英脉型金矿。

就本矿区地质找矿工作,重点应为以下几点:

5.1 本区近南北向构造蚀变带中矿化体均具有平行多条性,因此,可进行测区化探普查,了解测区化探异常特征,指导平行矿带找矿工作。

5.2 金张矿化构造蚀变带虽进行了局部工程验证,找矿效果一般,区域化探异常明显,可进行两端验证工作。

5.3 金张蚀变带地表民采坑具有一定规模,岩石裂隙发育,矿化较强,下步应研究矿化蚀变规模特征和产状特征,展开深部验证工作。

[1]1/5万张八岭幅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R].地矿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1995.

[2]邱瑞龙,等.嘉山管店—定远岱山一带金矿控矿条件研究[R].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97,12.

[3]王家楼,等.1/5万张八岭幅区域矿产调查报告[R].华东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2010.

[4]南天文,刁元熔.安徽省明光市金张金矿普查报告[R].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811地质队,2011,5.

猜你喜欢
郯庐本区矿化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基于多源数据的郯庐断裂带安徽段遥感解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郯庐断裂带及两侧地区强震异常特征分析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郯庐断裂带金刚石找矿平台建立
不同矿化方式下丝素蛋白电纺纤维的仿生矿化
仿生矿化法制备HA/SF/Ti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新生代郯庐断裂活动在莱州湾地区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