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2012-04-14 01:57周金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院校

周金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工作处, 湖南 长沙 40100)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的手段之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性格取向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从现实社会和网络实践过程看,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让人们能更好地接受新事物,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汲取、提炼和升华,成为自我学习的新渠道。当前,利用网络,大力开展德育教育,乃大势所趋,尤其对青少年,网络德育教育更加重要,必将对德育工作的整体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的普及也给德育教育提出了新考验和新挑战。众所周知,在网络时代,各种行为观念、思维法则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无序竞争状态,消极、不良的思潮和行为导向层出不穷,这种现象的出现,引发了各种案件等,这些由网络提供的抽象思维和行为引导,对于目前高校运行环境来讲,必须引起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应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正确引导和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的思想、制约学生的某种特定行为。下面就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教育的现状、问题、机遇及挑战,以及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措施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现状

长期以来,德育教育都以教师耳提面命和书本知识的灌输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存在被动接受现象。相比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网络德育教育则具有互动性,更能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由于网络信息丰富,传播速度极快,并且具有公开和透明的特点,导致各种不利于德育教育的信息也在传播,在此情况下,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网络德育效果就会不尽人意。目前,网络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对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在实行网络德育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能力轻素质、重形式轻实际、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另外,高职院校的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因理论准备不充分,经费保障力度不足,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实施内容严重滞后,工作措施不够规范,机制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网络德育在高职院校的推广。

(二)网络德育教育工作队伍难以适应网络德育教育的需要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队伍存在编制不全、设置不够合理、人员思想不够稳定、水平不够高等现象,同时,经费筹措渠道单一,保障手段欠缺,使德育工作队伍普遍积极性不高,影响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急需解决的问题应是从机制体制入手,坚持德育工作部门负总责,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队伍建设。

(三)对学生网络德育的引导和规范不够

高职院校的网络德育工作起步晚,起点不高,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加之院校学生都处于青春期,思想观念不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不稳定,还有待进一步正确引导。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受“网络熏陶”,不务正业,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丧失自信心,缺乏斗志。同时,由于院校对于学生上网和网络德育教育的规范化文件缺乏或缺失,管理漏洞疏于防范,对于学生管理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真空。

二、互联网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增加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由于网络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传播的迅速性和无限的开放性,国内外的不安定因素和敌对分子,大肆宣扬危害高职院校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言论。网络的虚拟性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观念改变的罪魁祸首,不法分子借各种虚拟的信息,以新奇、娱乐、刺激的内容通过网络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正处在青春期、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部分学生上当受骗,迷失自我。

(二)互联网导致学生人际关系淡漠,学生网络成瘾,缺乏自律

在众多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中,更多的学生容易接受这种虚拟带来的刺激和新鲜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更愿意从网络信息中得到满足。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实现自身的愿望和要求,不同于在现实社会中的那种落寞。所以,学生群体中相互间的关心少了,关系变得生疏,不愿交往的人多了,互相沟通起来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更愿意通过网络的虚拟和刺激来释放自己。根据有关报道,高职院校学生基本都热衷于上网,他们上网大都是进行游戏和聊天,极少部分是用来学习,由于没有规范的引导和制度约束,大多数学生上网时间不可控制,导致精神萎靡不振。

三、互联网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新的教育形式推进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代化

互联网提高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网络德育工作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根据学生的喜好开展。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和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力,从多方面入手,全面促进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结合高职院校已开通的教学和管理网络平台,各个系部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在网络上开辟各种服务专栏,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服务,切实掌握学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动态,实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教师可以做到,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就能随时掌握学生动态,这样势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堵塞管理漏洞。

其次,通过网络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做好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舆论导向的工作。结合中国大的舆论环境,把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新闻大事件通过网络平台,做成醒目的专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民族自尊心,引导学生时刻审视自己,达到网络育人的目的。

(二)互联网扩大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的视野

互联网容量强大,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为德育教育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网络又是集文字、图片、影像、动画于一体的载体,其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一般的文字表现手法。它的出现可以让德育教育工作从普通变得特别,从古板变得有趣,从复杂变得简单,从被动变得主动,这种生动、灵活的表现形式,增强了网络德育的魅力,从而使人能够更好的接受,达到德育工作的目的。

四、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网络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网络德育工作的推广和应用,把网络德育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做好实时监督,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奖惩分明,确保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巩固网络德育工作的成果。

(二)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德育精品网站基地

要建立高职院校德育精品网站,抢占德育网站基地。网站的建立可以让广大师生进行无障碍交流,贴心交朋友,做到书本内外、课堂内外的无缝对接。德育网站的开辟应综合性强,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不应华而不实,要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网络德育师资队伍,积极提高德育教师素质。

(三)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充分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和随机性,大力倡导老师与学生的交心活动,通过网络上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动态表露出来,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同时让心理辅导老师网上交流,把准学生脉搏,通过网络把积极向上的因素带给学生,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开展网络德育宣传,加强网络法规和道德意识教育

要召开网络德育工作研讨会,号召广大师生全体参预,结合现实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通过研讨,加强全体员工对网络德育的认知和认同感。同时开展网络德育征文活动,让广大师生共同对网络德育问题出谋划策,进行监督。还可以开展网络德育的辩论和知识竞赛等,使网络德育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学院应加强学生网络法规和道德意识的教育,可以在学籍手册中强制要求,或在德育网站上转载网络法规和网络纪律,或将规范化文件印成小册子,供学生阅读,时刻警示,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法规的习惯。

运用新技术,提高网络信息的管理水平,加强网络德育信息的“准入”制度,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学院应通过新的科技水平,正确筛选有利于学生健康及教学发展的有益信息,提高网络的德育育人水准。把消极的、落后的网络垃圾堵塞于学院网站的大门之外,充实传统德育教育工作的内涵,并使其外延不断扩展,从而让网络德育工作更能深入人心和被人接受。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院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