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增强统筹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2012-04-14 01:57阳索夫
关键词:领导者全局事物

阳索夫

(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湖南 长沙 410016)

领导的基本职能就是科学决策,中国有句古话叫“将之道,谋为首”,为将之道主要在于谋略。领导的过程,就是制定决策并实施决策的过程。领导者决策正确与否,决定着工作乃至事业的成败。古人云:“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善谋势者,一子失着,全盘可以弥补;而谋子者,却常顾此失彼,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这段话原本是在讨论棋术,然而其中蕴含的哲理,对于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而言同样富有启迪。统筹能力是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它集中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和水平,制约着领导者的工作成效。

一、统筹能力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统筹能力就是统一筹划的能力,是指领导者在具体制定和实施决策过程中,首先对全局做出整体、客观、科学的判断,并从争取全局最大利益出发来统领和协调各项工作,以期收获最大效益。其次,统筹能力要求领导干部胸有全局,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能分清主次轻重,善于抓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善于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统筹能力表现为自觉坚持局部服从全局、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有时候,全局与局部是有矛盾的,从局部来看,某些活动是有效益的,可是从大局和长远来看,则是有害的。统筹能力是在复杂环境下驾驭复杂工作局面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维护和发展了全局的整体利益,局部利益的保存和发展才有保障。任何全局都以局部为构成要件,没有局部存在的保障,那么全局也就失去了基础。

二、提高统筹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领导者如同大海航行中的轮船舵手,必须明确自己驾驶的轮船所要抵达的目的地和时间要求,然后才能探索出驶向目的地的多条途径,从中选出最佳行驶路线,确保目标的实现。掌握大局是提高形势判断能力的根本。胸中有全局,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为浮云遮望眼。对领导干部而言,善于确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是提升统筹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要有战略规划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科学,是同“战役”和“战术”相对而言的概念。战略规划古已有之。例如,诸葛亮做“隆中对”而三分天下,朱元璋采纳朱升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建议而建立明王朝等。战略源于军事领域却又不局限于军事领域。当今中国,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通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发展科学和技术增强综合国力等,都是立足长远谋发展。战略是事关全局的谋划,制定战略规划是统筹的重要方法。“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以谋一时。”如果领导干部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忙于各种应酬,不善于考虑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就很难担当重任。只有制定出明确的战略规划,才能掌控全局,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运行中出现的偏差,才能把握处理错综复杂问题时的取舍原则,极大增强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避免陷入井蛙观天和被动应付的局面。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人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复杂,国内外联系越来越广泛而且日益紧密,任何一个事件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和放大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战略决策一旦失误代价十分高昂,因此,战略规划科学合理将是统筹的重要前提。

(三)要善于调查研究

要驾驭全局首先要了解全局。孙子有一个著名论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事实证明,战场上决策者对敌我双方情况了解得越透彻,指挥打仗的风险就越小;如果决策者不了解敌人情况只了解自己,结局可能胜负参半;如果决策者如同盲人骑瞎马一样,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结果是必败无疑。调查研究是对社会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和系统研究的一种自觉活动,是全面准确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只有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才能心中有数, 才能抓住主要矛盾,科学统筹才有依据。毛泽东曾经指出:“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有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统筹才能分清轻重缓急。调查本身就是解决问题,是解决主观与客观对接的问题,是实现领导工作科学化和领导方法优化的必由之路。

(四)要善于超前预测

统筹既要面对现在,更要面向未来。任何事物发展都存在诸多可能性,这给预测带来很多困难。然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每一种现象都是由另一些现象所引起的,而这一现象又会导致新的现象发生。尽管事物发展过程变动不居,但是任何事物都无法超脱于现实而存在,必然会受到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制约。正是既成的历史与客观的现实,制约了事物发展的轨迹和内在规律。事物发展中的规律性的东西不是偶然发挥作用,而是反复起作用的。它反映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因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提供了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又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制约着事物发展的进程和轨迹。因此,了解和掌握某一事物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程度、深浅程度,同预测这一事物明天发展趋势的准确程度是成正比的。倘若能够充分占有信息和资料,透彻地认识事物内在矛盾和外部条件,就可以描绘出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和判断就能做出科学预测并防患于未然。很多精明的领导者,由于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做到见微知著,做到“月晕而识风,础润而知雨”,未雨绸缪,抓住许多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

(五)要不断增强调控能力

“控制”原本是机械工程学中的一个概念,从领导学角度研究“控制”,是指领导者在指挥实施目标任务过程中,不断监测和发现问题,通过修订具体实施计划,或者通过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调配,及时纠正偏差和弥补漏洞,使实施进程在力所能及的掌控范围之中。根据统筹要求,可采取目标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局部控制和综合控制相结合,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控制方式,坚持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分责性原则和弹性原则,都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证明,没有控制便谈不上统筹。要想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则必须重视信息系统建设,以确保信息畅达和控制的灵敏度。对于决策者而言,还要加强自我控制,包括控制时间,调控思想和情绪状态,控制接触对象和沟通方式,控制承诺等。有了强大的调控能力,统筹才能富有成效。

(六)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应变能力

由于统筹是面对全局,面对长远和未来,因此操作过程中难免碰到一些突发、棘手事件,并使组织陷入危机情况。鉴于危机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严重危害性和舆论关注性四大显著特征,对实现规划目标危害极大,为了快速扫清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保持良好的发展秩序,化危机为发展契机,决策者必须增强应变能力。决策者只有勤于学习,开辟广泛的信息来源,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思想,及时补充和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对客观形势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对复杂事物和问题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和判断。一旦危机发生,在确知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目标时,能够果断停止原来的计划,及时转移工作重点。在遭遇困难,又并非无法克服时,能够顶住压力排除各种干扰,果断采取非常规的措施达到预期目的。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原定方案难以奏效时,能够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找出关键问题所在,权衡利弊加以解决,避免在犹豫徘徊中贻误化解危机的最佳时机。

统筹能力是现代社会对领导者的客观要求,也是领导者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障。提升统筹能力绝非一日之功,既要加强理论与文化知识的修养,更要靠丰富的社会实践锻炼。作为领导者,只要有清楚的意识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提升统筹能力的愿望就不难实现。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引用统计资料。作者如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投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猜你喜欢
领导者全局事物
Cahn-Hilliard-Brinkman系统的全局吸引子
量子Navier-Stokes方程弱解的全局存在性
美好的事物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奇妙事物用心看
新思路:牵一发动全局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