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桑定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108例

2012-04-14 18:48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邓州474150
陕西中医 2012年8期
关键词:平喘健脾病程

王 进 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邓州474150)

自2006年9月~2010年3月,笔者采用经验方麻桑定喘汤配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BA)10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14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108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44例;年龄最大74例,最小14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1年以内14例,1~5年26例,5~10年39例,10年以上29例,平均病程12年;既往有激素使用者92例;有家族史者39例。对照组106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3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3岁,平均年龄46.7岁;病程1年以内13例,1~5年28例,5~10年39例,10年以上26例,平均病程11.2年,既往有激素使用者90例;有家族史者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用药史、家族史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炎、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1]。治疗组加服经验方麻桑定喘汤。药物组成:麻黄6g,桑白皮15g,党参、贝母各25g,肉苁蓉、杏仁各18g,葶苈子、苏子、白芥子、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地龙、五味子各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每次150mL,疗程14d,两组均在治疗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避免接触烟尘、动物皮毛及禁食刺激性食物。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疗效标准。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显效: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轻;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治疗结果 治疗组108例,临床控制55例,显效29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半年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临床控制55例,半年后复发8例,复发率为14.5%;对照组临床控制48例,半年后复发46例,复发率95.8%。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体 会 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严重的哮喘发作可能会导致死亡。目前86.9%的哮喘患者采用规范治疗可以达到控制或良好控制,但是,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的“哮证”、“喘证”范畴,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体虚等是常见病因,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由痰伏以肺,遇感诱发。临床必须辨清发作与未发、证候之虚实以及痰的性质而施治。发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治标;平时以正虚为主,当扶正固本,健脾补肺益肾。据临床观察,支气管哮喘在发作期虽然以邪实为主,但也可见本虚的一面,即虚实夹杂,辅以健脾补肺益肾药物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明显提高疗效。

麻桑定喘汤中麻黄,辛温,入肺经,有开宣肺气,发汗解表,温经散寒,化痰平喘;杏仁、桑白皮宣肺平喘;白芥子、苏子、葶苈子降气平喘;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养胃、燥湿化痰,方中伍以即刻平喘作用显著的地龙、贝母,再加具有敛肺补肾之功的五味子、肉苁蓉[3],共奏宣肺平喘、降气化痰、健脾补肺益肾之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彭 暾,周 荣,马 静,等.三三六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78例[J].陕西中医,2009,30(12):1573-157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5.

[3]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1.

猜你喜欢
平喘健脾病程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