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媒行业中弹性福利制度的失范现象研究

2012-04-17 00:00毛丽香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福利制度传媒业社会福利

毛丽香

摘要:当下我国传媒行业纷纷接轨世界发达国家的福利策略,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弹性福利制度。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我国传媒行业普遍实施的弹性福利制度利弊显现。本文在肯定其正面作用的前提下指出存在问题,尤为失范现象,包括制度失范、效益失范和行业失范。并就三种失范形象展开学理层面的剖析研究。

关键词:我国传媒行业弹性福利制度失范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传媒业迎来大繁荣大发展时期,传媒普及范围广,关注度高,收益率和影响力大。我国传媒行业切实跻身于世界传媒业的前列。然而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国传媒业面临着两难境界:对外,要与世界传媒业巨头厮杀;对内,也遭遇国内传媒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我国各个传媒集团都把创新发展视为生存的首要法则,而人力资源必定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那么,行之有效的薪酬制度就是推动传媒业高速运行的核动力。薪酬三要素中工资和奖金基本是货币形式兑现,且具有一定的量化依据和发放指标,而福利则较为复杂,或为货币,或是千变万化的实物,甚至是虚拟形式。既难以定论,也不方便实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伊始,国外学者提出弹性福利理论(Flexible Benefits plan),经过三十年的试验和修改,已经日趋成熟。我国传媒业也尝试实施弹性福利制度,效果不错。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在2009年推出弹性福利制度:“SMG集团通过探索核心人力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对业务骨干和关键岗位追加自助福利计划和长期激励等新型付薪方式,力求在人才甲竞争中取得主动。” 浙江广电集团、湖南广电集团等传媒集团均推行弹性福利制度,极大激发员工积极性,迅速提升传媒集团竞争力。但是,弹性福利制度好比达摩克利斯之剑,利弊顿现。使用得当则立竿见影,持剑纵横江湖;使用不妥则反受其害,自废武功,形成示范乱局。

一、弹性福利制度中的制度失范

在中国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中,要保障传媒业健康有序发展,并不能单单寄托于强有力的行政权力,而在于能够建设好践行科学发展的传媒社会制度。传媒制度体系既是传媒业社会结构的实证性存在,也是传媒价值体系的构成基本要素。纵观历史风云,自打国家问世以来,一切社会文明均需仰仗国家制度所保障。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制度建设,他认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同理,传媒制度作为行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对调整行业秩序,协调内部冲突,减少内耗,促进整个传媒业和谐与安宁。

美国学者威伦斯基和勒博在《工业社会与社会福利:美国工业化在社会福利服务提供和组织方面的影响》一书中提出社会福利类型的两分法——“补缺型社会福利”(residual social welfare)和“制度型社会福利”(institutional social welfare)。 威伦斯基和勒博认为,补缺型社会福利强调依靠家庭和市场来提供个人所需的福利,而制度型社会福利则重视国家或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前者重视家庭和市场的作用,后者主张依靠国家或政府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提供社会成员所需的社会福利。补缺型社会福利与制度型社会福利最大的区别是制度的建立与否,没有建立制度的补缺型社会福利是感性的、临时的,不能长久维护福利分配的公正公平,也难以保证社会效益。

我国传媒行业中弹性福利制度虽然冠以“制度”一词,然而离真正意义的社会福利制度仍有很大的距离。从我国传媒行业中弹性福利制度的本体而言,则为单个传媒集团内部行为而已并非整个国家和社会。由于当前我国传媒行业之间的差异性巨大,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难以形成统一的行业福利制度标准。且各个传媒单位能够承担福利的能力千差万别,提供的福利品种也有局限性,造就在弹性福利的实施发放中随意性大、合理性差。往往出现传媒行业对骨干工作人员超越制度的百般迁就,而对普通工作人员无原则的克扣盘剥,甚至出现个别明星传媒人员在弹性福利分配上狮子大开口,绑架勒索单位,严重妨碍弹性福利制度化的推进,凸显传媒行业弹性福利制度的失范。

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开篇中所倡导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中的首要价值一样。” 我国传媒行业弹性福利制度在制度层面的失范,关键在于没有严格贯彻公平正义,而是感性的、随意的和短暂的,这必定造成传媒行业的乱局,因为建立公平正义而良好社会秩序的制度既是传媒行业的普遍需求,也是社会基本制度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最高成就。

二、传媒行业弹性福利制度的效益失范

《广州日报》是我国第一个成立的报业传媒集团,秉承人力资源是媒体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实行“十二级台阶”的考核激励机制,立竿见影,生发出良好的效益,一举赶超老牌传媒《羊城晚报》。这是一个成功福利制度的典范,一方面以合理的考核机制激励广大员工,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体现了制度的正义价值;另一方面对于传媒集团而言,福利制度激发广大员工力争上游的赶超局面,正义公平的激励机制回馈单位以极高的效益。

但是,正当我国弹性福利制度的考核机制如火如荼在全国范围铺开时,在时间和空间的检验下,优势呈现的同时也暴露出弊端。尤其是弹性福利制度人为拉大了广大员工之间的待遇差距,从制度早期的良好竞争转向相互之间的矛盾、诋毁和绊脚。马克思曾经举例说道:“一座房子不管怎样小,在周围的房屋都是这样小的时候,它是能满足社会对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这座小房子近旁耸立起一座宫殿,这座小房子就缩成茅舍模样了……那座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会在那四壁之内觉得不舒适,越发不满意,越发感到受压抑。” 伟人以房子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攀比所带来的心理状况,这种状况在我国当前传媒行业的弹性福利制度下日益凸显。弹性福利制度形成员工收益的鸿沟,导致低收益者和中等收益者心怀不满,高收益者被排挤和孤立。员工之间相互敌视,产生愤懑情绪,滋生心态失衡,相互内耗势必造成整个单位和行业的工作效益降低和失范。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传媒行业接受平等主义原则,形成大锅饭的局面,效益低下;而到了市场经济时代,传媒行业变革图新,采用绩效考核方式,行业效益立马提高。然而绩效考核制度并非一剂医治百病的万能药,随着制度的深入,弊端展现,增长的效益开始放缓。弹性福利制度本来是绩效考核制度中的奖惩举措,有利于多维度地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但是,弹性福利制度涉及范围面、奖励内容和奖惩依据等问题受到质疑,员工开始相互攀比,优秀员工有所懈怠,落后员工自暴自弃,中等员工遭受两端的情绪影响。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滋生泛滥,传媒行业飞速增长的效益放慢了脚步。

三、传媒行业弹性福利制度的行业失范

传媒行业实施弹性福利制度原始初衷立足于一个单位,通过单位内部多渠道增加优秀员工的福利待遇,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效益的快速提升。然而,普遍实施的弹性福利制度致使不同传媒单位之间产生矛盾,造就行业失范。表现为行业之间弹性福利制度成为各单位之间相互攀比、挖墙角和甩包袱的潜规则,人才不合理流动的保护伞。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的本质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包括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利益关系。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这个被列宁称作“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的利益严重掣肘一个人的人生抉择。传媒行业从业人员也不能免俗,逃不出利益的掌控。而他们职业中能获取的利益主要由工资、福利和社会影响力。后一种是虚拟的,前面两种是直观的,满足生活需要的必需品。传媒行业员工追逐利益既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也是一种生活的动力,这无可厚非。因为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作为辩证唯物主义掌门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承认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但是,利益并不是一个人所追求的全部。

弹性福利制度就是对利益的再分配,不同传媒单位的福利利益不同,势必形成人员的趋利性的流动,打破原有的行业格局。当传媒人才由于利益而积聚时,行业的失范现象初露端倪——员工的忠诚度、事业的归属感和行业的运行成本等均出现不合理的变化。当利益作为员工选择行业单位的关键指标时,不但影响到员工的人生发展目标,而且影响到行业的稳定繁荣。当传媒行业利益差别和利益分化过度时,必定形成利益矛盾和人员冲突,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一些传媒行业为了吸引人才,设定优厚的利益条件,而弹性福利即重要一环。如许诺宽松的上班作息时间,舒适的休假安排,优裕的生活环境和广阔的上升空间等。这些高昂的许诺一方面造成行业之间竞争成本节节攀升,最终外化为沉重的行业负担;另一方面撑大优质员工的需求胃口,欲望的无止境和行业待遇的有限性构成矛盾,从前期的双赢局面到后期的行业与员工的不欢而散,产生双败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利益差异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必需的动力。但是,当一个社会运用利益杠杆来撬动员工的积极性时,任由利益杠杆来操控人员自由流动时,社会乱象出现,行业失范现象呈现。

結语

马国川在《中国改革纪事大碰撞》一书中说到改革的局部弊端:“在20世纪80年代曾激起无数人热情和企盼的改革。话语已经在相当一部分民众心中失去正当性。在一部分人的心口中,改革意味着失业下岗,意味着强势群体对公财和私财的瓜分与掠夺……” 而当前我国传媒行业盛行的弹性福利制度的改革有着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弹性福利制度的实施希冀通过绩效考核,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抑或效率与公平并重,或效率与公平优化组合,最终达到传媒行业的全面提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有生机活力、有社会公平、有和睦人际关系、有团结稳定秩序的社会”。当下我国传媒行业的弹性福利制度终极目标就是架构有生机活力、有社会公平、有和睦人际关系、有团结稳定秩序的传媒新世界。

参考文献:

[1]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创新人才生成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文明网,2009-10-2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3]Wilensky,H.L.lebeaux,C.N. Industrial Society and Social Welfare: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ization on the Supply and Organ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58

[4][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5][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

[6][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7]马国川.《中国改革纪事大碰撞》,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

猜你喜欢
福利制度传媒业社会福利
试论融合发展语境下文化传媒业的新路径
没有福利制度的经济增长局限:韩国的经验
欧洲传媒系统面面观之瑞士传媒业图景下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移动互联网给传媒业服务业带来深刻变化 新时空 新业态 新互联
可否把宽带作为社会福利
中国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模式选择
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