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2012-04-25 09:29杨福云汪爱琴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急性期脑缺血缺血性

杨福云,汪爱琴

(天祝县人民医院,甘肃 天祝 7332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早期治疗除了在一般内科治疗支持的基础上,主要有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纤治疗,神经保护,改善脑循环代谢等,受技术难度、风险性及各医院医疗条件限制等问题,抗凝、降纤治疗尚未普及推广。中医药治疗该病采用中药提纯制剂、中医辨证论治及中医针灸等传统疗法,相对安全有效。

1 中药提纯制剂

中药注射液利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制成注射液,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救治,具有明显改善脑循环代谢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不足之处,因为其提纯工艺问题,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且不宜作为长期治疗药物,多在急性期予以输液治疗。临床实践中,丹参,三七,红花,银杏等中药提纯制剂国内应用很广泛。彭海东等[2]观察灯盏花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其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P<0.01)和脑组织钙含量(P<0.01),表明灯盏花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舒美群[3]在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观察中,用黄芪注射液30 mL静滴,每日1次,20 d为1疗程。治疗脑梗死4l例,总有效率85.36%,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总有效率72.92%,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黄芪注射液,早期应用能改善梗死灶周围缺血区的缺血,保护脑组织。刘泳[4]观察80例脑血管病患者,给予治疗组清开灵40 mL加丹参注射液20 mL,每日1次,静点3周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及丹参静点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高晓红[5]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滴血塞通注射液和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结果证实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疗效明显(P<0.05)。张永顺[6]通过对小鼠大脑模拟脑梗死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中药复方制剂能明显减少血栓形成性脑缺血面积,改善大鼠脑缺血所致的行为障碍,大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的作用相同,证明了中药复方制剂优势所在。陈双英等[7]对4种中药制剂进行经济学分析发现,银杏达莫相对于其他中药制剂,临床疗效最好,且价格便宜。

2 辨证论治

大多学者认为,本病多为正气亏虚,外邪入中,阴虚阳亢,内风旋动,痰湿内生,痹阻经脉,上扰清窍而发脑卒中。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特色之一。综合起来看,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既强调辨证论治,又强调辨病论治。缪晓路等[8]提出脑卒中阴阳辨证是以传统阴阳为辨证总纲的基础上,根据脑卒中“痰瘀互结,腑实为常候”的病机共性,结合临床实际中患者因不同体质而出现从化和类化的现象,进而发展为简化的阴类证和阳类证辨证。熊露等[9]结合临床经验提出“外毒”致中假说及水瘀毒邪致中的病机观,并主张重新认识外风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在辨证论治方面,脑卒中病急性期的主要治法有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化痰通腑法,醒脑开窍法。近年来,脑卒中治疗方面,各家对辨证方法不一,朱伟珍[10]对脑卒中病治则分为醒脑开窍,通腑泄浊,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扶正祛邪6法。王丽萍等[11]认为,脑卒中始发时,风证占重要地位,认为疏散风邪、宣畅气血应为治疗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祛风药的使用应该提起重视。

临床治疗效果方面:从疏散风邪的角度,有学者以大秦艽汤方加减治疗脑卒中中经络改善患者肌张力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疗效显著。赵勤等[12]试验研究提示,大秦艽汤可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王平等[13]以葛根汤为主治疗脑梗死58例,辨证为寒凝经脉,气血瘀阻者,且应调整从小量用药,痊愈率74.14%,总有效率98.28%。

3 针灸取穴的选用

总之,脑梗死急性期是针对缺血半暗带的治疗,抢救濒死的组织是急性期治疗的目的,传统的中药提纯制剂、中医辨证论治以及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性、便捷性的特点,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1]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1-193.

[2]彭海东,冫余晋文,田俊,等.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和脑组织钙含量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3):22-23.

[3]舒美群.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7):422.

[4]刘泳.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80例[J].陕西中医,2005,26(9):935-936.

[5]高晓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0,30(1):33-34.

[6]张永顺.复方中药制剂对缺血性脑梗死动物模型的药效[D].上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2.

[7]陈双英,伍良知,文继平,等.4种中药制剂治疗脑梗死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29-30.

[8]缪晓路,黄燕.阴阳辨证在中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1):80-82.

[9]熊露,田少霞,范吉平,等.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探讨[J].中医杂志,2004,45(1):5-7,36.

[10]朱伟珍.浅论中风病治则及用药[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377.

[11]王丽萍,白雪,杨思进,等.祛风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46-148.

[12]赵勤,赵娴,孙涛,等.大秦艽汤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04.25(7):659-660.

[13]王平,王峰.葛根汤为主治缺血性脑梗死58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3(9):390.

[14]张晶晶,海英.脑梗死急性期针灸选穴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9,29(3):228-230.

[15]张向宇,高硕,赵建国,等.不同穴位组合对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PET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1):26-30.

[16]于强,凌鹏,王云池,等.脑梗死急性期的针灸治疗:附150例报告[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11(5):306-307.

[17]梁永瑛,徐平.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规律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0):28-30.

[18]穆塔森阿布合米德,资晓宏.针灸辅助治疗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3):443-446.

猜你喜欢
急性期脑缺血缺血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