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思弗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临床观察

2012-04-25 09:29唐华夫刘元元郭海燕朴荣丽杨静媛苏秀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胆酸胆囊炎体征

唐华夫,刘元元,郭海燕,朴荣丽,杨静媛,苏秀芬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 消化内科,吉林 长春 130031)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所致,也可以慢性起病,多数同时伴有胆结石。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腹胀,胃部灼热,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进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可加剧。超声是诊断慢性胆囊炎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目前内科保守治疗慢性胆囊炎药物主要以中药、抗生素较为常见。本研究应用优思弗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消化内科确诊为慢性胆囊炎患者100例为治疗组,男58例,女42例, 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3.1岁。100例患者中有32例伴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诊断认定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并排出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中的诊断标准:对脂肪饮食不能耐受、腹胀及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部胀痛不适的患者,右上腹部有压痛、背部压痛点,超声显示胆囊结石,囊壁增厚,胆囊萎缩者可确诊为胆囊炎。

1.2 治疗方法 优思弗(熊去氧胆酸胶囊)(Losan Pharma GmbH公司生产)按照12 mg/kg剂量,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其中单用优思弗治疗者77例,优思弗合用其他抗生素者23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表现: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右上腹疼痛,放射痛,餐后饱胀感,发热,恶心呕吐。以上每项主症阳性记1分,无症状记0分,统计积分值。2)体征检查:右上腹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阳性,背部压痛,触及肿大的胆囊。以上每项体征阳性记1分,体征阴性记0分,统计积分值情况并比较。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新的不适症状,以评价药物安全性。3)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均行红细胞计数、胆红素测定、ALT、AST、ALP、GGT检查,每项检查结果异常记1分,正常记0分,统计积分值。4)超声检查:治疗前后检查胆囊超声并比较。

1.4 疗效标准[2-3]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B超检查胆囊壁及胆囊收缩功能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B超检查胆囊炎症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B超检查胆囊炎症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结果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2.1.1 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结果比较 100例患者应用优思弗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见表1。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下降,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结果 例

2.1.2 实验室检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治疗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其中23例给与优思弗同时配合应用抗生素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2例单用优思弗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76例患者在治疗前AST、ALT、ALP、GGT、BIL有不同程度增高,治疗后73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例无明显改善。见表2。

表2 实验室检查改善结果 例

2.1.3 超声检查 100例患者治疗前B超98例显示胆囊壁水肿增厚、毛糙,2例显示胆囊萎缩,33例显示存在胆囊结石。治疗后复查超声,其中86例显示胆囊壁水肿减轻,2例胆结石消失,改善率为86%。

2.2 不良反应 1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31例有恶心呕吐,9例白细胞减少,6例皮肤瘙痒,4例腹泻,2例头痛,2例发生胰腺炎,停药后上述症状均自行消失。

3 讨论

胆囊是收集、浓缩、排泌胆汁的器官,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首先进入毛细胆管,流经左右肝管进入胆囊,经过吸收浓缩,再经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4]。B超是诊断慢性胆囊炎最重要的辅助手段。慢性胆囊炎患者要减少一切能刺激胆囊的因素,如戒烟酒,忌油腻、粗硬、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以中药利胆药物治疗最为常见[5-6],应用优思弗(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胆囊炎国内鲜有报道。熊去氧胆酸是鹅去氧胆酸的7c位羟基反向异构体,其治疗慢性胆囊炎机制为:1)熊去氧胆酸有较强的亲水性,能促进胆管细胞分泌亲水性胆汁酸,降低胆盐的毒性,降低血清中鹅去氧胆酸水平,减轻胆汁酸瘀积。使胆汁分泌磷脂增加,有利胆作用。2)熊去氧胆酸能促进胆囊收缩,松驰括约肌,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加强利胆作用。3)熊去氧胆酸能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量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从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促进液态胆固醇晶体复合物形成,后者可加速胆固醇从胆囊向肠道排泄、清除。

本研究应用优思弗(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总有效率达86%,疗效较好。另外,优思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韩世英,姚彩霞.超声诊断结石性胆囊炎[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80.

[3]李彦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胆囊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114.

[4]赵宝良.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46例诊治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9(5):404-405.

[5]王兴明,邹亚星,王景清,等.利胆汤治疗胆囊炎18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1):47-48.

[6]黄召谊,邹欣,吴汉卿,等.利胆化瘀片治疗胆囊炎的机制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09,1(5):229-232.

猜你喜欢
胆酸胆囊炎体征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牛磺熊脱氧胆酸对黄牛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痰热清注射液中熊胆氧化成分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