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与正常群体心理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

2012-05-03 06:18李文涛谢文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正常人人际残疾人

李文涛 谢文澜 张 林

残疾人是指生理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的社会个体。他们的生活质量问题一直是社会研究的热点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科研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金萍等和黄新民等对残疾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发现:残疾人实际生活质量低于他们的期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2]。另外,有关残疾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正常人差,容易出现自卑、孤独和抑郁等情绪[3-9]。以往的研究主要存在3点不足:第一,概括化。生活质量是对自己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所表现的满足状态,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二者很难区分开。第二,对象特定化。选择特定的研究对象,例如在校生[3-5]、听力障碍[4]等。第三,指标单一化,大多采用SCL-90对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考察,不够全面。

鉴于残疾人心理表现和认知特点的独特性[10]。我们引入心理生活质量这个概念,即从心理角度分析探讨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基于已有研究及其不足,本研究拟从幸福感、情绪状态、自我价值感和人际关系4个方面综合考察残疾人的心理生活质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宁波市某大型社区登记在册残疾人和普通市民,通过讲座的形式组织召集,在讲座开始前由5名心理学研究生集中进行问卷施测。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5份(90%)。其中,男性65例,女性70例;残疾人士68例,正常人士 67例;在职 26例(19.5%),退休 91例(68.4%),待业11例(8.3%),其他5例(3.8%);,被试年龄23~ 84 岁,平均(59.69±14.317)岁。

1.2 方法 ①幸福感:包括2个维度,共6个项目:生活满意度采用D iener等人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量表包含5个项目,从明显不符合到明显符合采用5点评分,本次测量克隆巴赫A系数为0.899;主观幸福感采用A ndrew s等人编制的人脸量表,量表经研究证实有较好信度和效度;②自我价值感: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量表包含8个项目,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5点评分,本次测量克隆巴赫A系数为0.715;③情绪状态:包括3个维度,共15个项目:抑郁情绪(5),焦虑情绪(5),敌对情绪(5),所有项目均选自SCL-90,从没有到严重采用5点评分,本次测量克隆巴赫A系数为0.924;④人际关系:包括2个维度,共10个项目:人际敏感(5)选自SCL-90,从没有到严重采用5点评分,本次测量克隆巴赫A系数为0.795;信赖他人采用Rosenberg编制的信赖他人量表,量表包含5个项目,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采用5点评分,本次测量克隆巴赫A系数为0.548;⑤人口学资料: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残疾、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家庭收入、婚姻状况等。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总体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残疾人与正常人心理生活质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相关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残疾人与正常人心理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残疾人与正常人在生活满意度、抑郁、焦虑、敌对和人际敏感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残疾人与正常人在心理生活质量各维度上比较

表1 残疾人与正常人在心理生活质量各维度上比较

注:*P<0.05,* *P<0.01,下同

维 度 残疾人(n=68) 正常人(n=67) t主观幸福感 0.292±1.400 0.509±1.237 -0.907生活满意度 0.030±0.923 0.598±0.742 -3.943**自我价值感 0.344±0.583 0.473±0.428 -1.465抑 郁 1.011±0.793 0.661±0.454 3.148**焦 虑 0.819±0.986 0.305±0.517 3.807**敌 对 0.707±0.758 0.376±0.449 3.088**人际敏感 0.704±0.670 0.313±0.389 4.155**信赖他人 0.347±0.630 0.366±0.456 -0.196

2.2 残疾人心理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见表2。

表2 幸福感、自我价值感、情绪状态及人际关系各维度的相关(r)

Person相关分析显示: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信赖他人呈正相关,与人际敏感、焦虑和敌对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生活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呈正相关,与抑郁、焦虑、敌对和人际敏感呈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自我价值感与抑郁和人际敏感呈负相关,与信赖他人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残疾人与正常人心理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与正常人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佟永峰等和陈咏媛的研究结果一致:听力障碍残疾人与正常人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3-14],而在生活满意度上残疾人得分低于正常人。社会上为残疾人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他们常常遭到别人的拒绝或挖苦讽刺,他们面临着比常人大好几倍的生活压力,因此生活满意度自然就比正常人低。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体验。由于残疾人始终处于被照顾,同情的次要性和附属性低位[8],使得他们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因此在自我价值感上与常人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抑郁、焦虑和敌对情绪因子上,残疾人得分均高于正常人。长期的次要性和附属性地位,使得他们无法与正常人进行平等对话,参与社会活动,只能将自己孤立起来,久而久之变得抑郁和焦虑,在与人交往时表现的脾气暴躁。本研究还发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残疾人比正常人更敏感,这与樊作澍研究的结果一致。他们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也就使得他们变得更加的敏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3.2 残疾人心理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和信赖他人可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并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而人际敏感、焦虑和敌对则负性的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同样的,生活满意度可以受自我价值感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的,而抑郁、焦虑、敌对和人际敏感则负性的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本研究只是对各维度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的方向性还需进一步分析探讨。

[1]金萍,彭虹,许家成,等.成年智力残疾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3):294-296

[2]黄新民,陈文,赖中华,等.深圳市坪山街道社区残疾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9-10

[3]张晓丽,李新征,王壮生.残疾大学生163名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5):608-609

[4]李祚山.听觉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特点发展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22(1):74-77

[5]郝建东,徐嘉玉,兰继军,等.残健大学生对残奥会社会态度的特点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6):728-729

[6]吴清平,刘筱娴.肢体残疾成人社会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康复,1999,14(2):96-98

[7]赵春林,赵志清.宁夏银川地区盲人心理特征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74-475

[8]尚王争.论残疾人人格尊严的保障[J].中国残疾人,2010,22(4):60-61

[9]朱丽莎.残疾人心理健康探讨[J].医学文选,2006,25(4):733-735

[10]樊作澍.残疾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卫生[J].心理与健康,2004(11):4-5

[11]佟永峰,李焰,范杰.中学聋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3(7):9-12

[12]陈咏媛.听力障碍中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3(9):59-63

猜你喜欢
正常人人际残疾人
NÜ PERSPECTIVES
Nü Perspectives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我骄傲
靠脸吃饭等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