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2012-05-03 06:18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成人经历人格

陈 孜 卢 溪 何 骢 陆 阳 杨 曦△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伴随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农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近5800万人,且分布较为集中、多数居住在中南部的省份,其中仅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就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半数以上,达到52%。四川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的人数和比例都远远高于其他省份。据统计,川内留守儿童的数量达500多万人[1]。留守儿童问题对于四川来说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儿童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环境。在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其人格也会有很大的差异[2]。人格被认为是个体的认知、思维、情感及行为习惯的总和模式。人格的形成既有遗传的作用,更有后期环境的影响。有研究显示: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行为[3]、道德[4]等诸多方面出现偏差。

到目前为止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的性格、学习状况、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而明确针对于成人的早期留守经历与人格的研究比较少。作者认为早期的父母分离会对成人后的人格特征有一定影响,所以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比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并分析留守经历与人格维度相关性,以此了解留守经历的对人格形成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四川省内12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有效问卷1279份(85.29%)。被试年龄17~26岁,平均(20.90±1.36)岁,其中男生555人(43.4%),女生615人(48.1%),109人未报性别(8.5%)。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达437人(34.2%),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为842人(65.8%)。本调查的留守经历定义为:在18岁以前,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由长辈、亲戚、朋友或邻居等代为照看,且留守时间超过半年的早期经历。

1.2 方法 采用Cloninger研究组创制的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TC I)[5]进行人格评估。该人格量表共有144个条目、包含有7个维度:追求刺激性(Novelty-seeking,N S)、回避损害(Harm-avoidance,HA)、回报依赖(或译为报酬依存;Reward-dependence,RD)和坚持性(或译为持续或固执;Persistent,P)。性格包括的3个因子为自我指向(Selfdirectedness,SD)、协调性(或译为合作性;Cooperativeness,C)和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ST)。每个维度由20个项目构成,余下的4个项目用于测定信度。本研究使用的144项目的版本由澳大利亚的Parker研究组翻译,并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中进行了信效度测定[6]。在本调查的前测中也显示TC I量表的Cronbach’s Alph系数为0.79,各维度信度指标基本符合测量学要求,且结构效度、相容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可作为我国大学生人格评估的有效工具[7]。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及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在1279个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无留守经历学生的一般情况对比,见表1。两组大学生在平均年龄和性别构成上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表1 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一般情况对比

表1 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一般情况对比

?

针对437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本研究继续分析了各种留守类型所占的比例。有19.7%的学生报告是只有父亲一方在外打工,4.3%的学生报告母亲在外打工,所占比例最高的是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占62.9%。另有13.1%的学生只报告有留守的经历却没有明确说明是父母哪一方在外打工。

2.2 留守经历与人格的关系 见表2。通过t检验,发现两组学生在TC I人格量表的7个维度上都没有出现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

表2 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人格因素得分对比[n(%)]

2.3 留守经历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 为明确父母在外打工的时间以及亲子间分离的年龄段对后期人格的影响,本研究专门针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分析了亲子分离时孩子的年龄和父母在外打工的时间与TC I各个人格维度的相互关系,见表3。尽管这个分析并没有显示出极高的相关系数,但是明确显现出了留守经历对人格某些维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其成人后的自我指向这一维度的得分越高;②母亲外出打工时孩子的年龄越小,孩子成年后协调性的得分越高;③父亲在外打工的时间越长,孩子成人后追求刺激性的人格特征越弱。

表3 留守经历与大学生人格的相关(r)

3 讨 论

3.1 早期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总体上人格无显著差异留守经历到底是否影响成人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一直存在争议。有部分研究认为,留守经历会因为青少年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健全的家庭而导致人格、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障碍[8-9]。另有部分研究显示,留守经历本身并不对成人后的人格等方面产生影响[10]。本次调查表明,有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人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我国,尽管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但随着留守儿童在数量上的增加及社会对他们关注的增多,加之其他亲属的细心照顾,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父爱母爱的缺失。而且留守经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青少年,使其能更好地面对现实,更快地培养其独立自主的个性。叶敬忠的研究表明,在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发生着变化,尽管留守儿童与外出者关系疏远,但与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有所加强[11]。社会学相关研究也表明,留守儿童虽然父母教育缺位,但其同辈群体补位非常充分[12]。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是留守儿童还是非留守儿童,其交往对象主要是同辈群体,父母对其影响逐渐减小,加上生理心理的成熟,增强了个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个性人格等方面的成熟和完善。

3.2 与父母分别时的年龄或父母在外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其人格 尽管留守经历这一单纯的早期生活事件并不会造成大学生在人格上有显著差异,但是我们的研究显示父母在外的时间长短和离家时学生的年龄大小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其人格某些维度的形成。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父亲或母亲外出打工时学生的年龄越低,其成人后自我指向维度的得分越高。在TC I人格量表中,自我指向这一维度被定义为用来衡量责任感、生活目标、灵活的态度以及是否接受自我等的人格特性。自我指向得分高说明个体责任感强、有生活目标、态度积极灵活、肯接受自我;反之则说明个体是一个责任感不强、没有明确生活目标、惰性较大又不易于接受自我的一种人。中国有句熟语,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本研究的结果恰恰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亲子分离时年龄越小成人后越容易形成有责任感、态度积极、有明确生活目标、能接受自我的人格特性。从这一点来看,早期的留守经历对这一方面的人格养成是一个很好的积极因素。本研究另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结果是母亲外出打工时学生的年龄越低,成人后协调性维度的得分越高。从TC I原作者Cloninger教授对协调性这一维度的解释中可以了解到协调性较高的个体具有较高的社交能力,具体表现在:富有同情心、易于理解他人、在社交中比较有包容性、能迁就他人、在团队中的组织性、协助性也较高。本研究说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说,与母亲分离时的年龄越小,成人后在社会交往和团队协作中会有较好的表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母亲总在孩子的身边,除了可能会出现母亲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也可能出现孩子对母亲的过分依恋,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孩子与朋辈友人的交往。而经历了早期与母亲分离的孩子,可能会更早或更积极地寻求与外人的交往或交流,从而提高了自身的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父亲在外打工的时间越长,成人后追求刺激性的人格特征越弱。父亲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表现为家庭的支柱或是保护者,父亲在外打工的时间越长,也许对孩子来说这样一种心灵或是精神支柱的长期缺乏,会影响到孩子积极好动、追求新鲜刺激的这一特性。徐保峰等人的研究也显示,父母在儿童学龄前期出外务工,易导致儿童形成紧张胆小的个性[9],本结果与他们的这个研究相似,都说明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乃至成人后的人格形成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性格是否胆小,是否有好奇心、是否积极好动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影响。

在上述几点阐述之外,本研究组还有一个略显主观的推测。在自我指向的维度上,父母双方都对孩子成人后的这一人格特性有了显著影响,而在协调性和追求新奇性两个维度上都只显示出了母亲或父亲单方面的影响。由这个结果来看,我们对TC I量表的理论构成有一个推测:对于TC I人格量表所定义的这几个人格特性,其形成可能有的是受到来自于父母亲双方的影响,而另有一些人格特性可能单纯只是受到父亲或母亲中一方的影响。当然,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收集的数据尚不够能准确科学地解释这一疑问,这些有待于在未来的深入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3.3 本研究的不足 在调查开始之前,本研究组曾假设早期的留守经历会对成人后的人格有一定影响,但本研究的第一步分析显示:在针对大学生这一整体进行单纯对比时,有无留守经历并没有像预期一样会引起两群大学生有明显的人格差异。本研究组考虑这一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我们选择的调查样本所造成的。本研究的样本只局限于在校的大学生,而不是针对同年龄段的所有人群,也就是说本研究中被分析的对象其实是这一年龄段中相对较为优秀的一部分人。大量的前期研究[11]都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事实上我们在针对川内的12所大学进行分析时也发现了在川大、西南财大、电子科大等一流大学中的受访学生中基本没有所谓的留守儿童;相反在差一些的大学中,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比例非常之高。所以本研究组推测:尽管有早年的留守经历,但进入大学的这部分人可能是其中少量的人格成熟、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而大量的伴有学习能力低下等各种问题的有留守经历的同龄人可能经过高考的过滤已经被筛选下去,没能进入高校继续学业。我们考虑这部分人可能与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个性人格、各项能力等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因而单纯地用在校大学生这一样本来说明留守经历对人格的影响可能还不够全面和准确,只有在全面调查和对比同龄的所有样本基础上才能明确留守经历到底会对个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既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4 结 论

在使用TC I作为人格测评量表的本调查中,有无早期留守经历大学生并没有存在明显的人格上的差异。但是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说,早期与父母分别时的年龄和父母在外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人格的形成。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尽管这些因素会造成某些不好的人格特征的形成,但本研究更多显示的是对一个积极良好人格形成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与父亲和/或母亲分离时年龄越小成人后越容易形成一个有责任感、态度积极、有明确生活目标、能接受自我的这样一种良好的人格特性;母亲分离时的年龄越小,成人后在社会交往和团队协作中会有较好的一个表现,容易形成一个富有同情心、易于理解他人、在社交中比较有包容性、能迁就他人、在团队中的相互协助性较高的人格特性。留守经历对人格的负面影响表现在:父亲在外打工的时间长,可能会导致孩子成人后好奇心下降、不好动、胆小等人格特性。

[1]段成荣,吴丽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26(1):24-30

[2]Cloninger C R,Svrakic D M,Przybeck T R.A psychobiological model of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3,50:975-990

[3]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4]余海英,李化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的道德成长问题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7,19(8):13-14

[5]Cloninger C R,Przybeck T R,Svrakic D M,et al.The Temperament and Caracter Inventory(TCI):A guide to its development and use[M].Center for Psychobiology of Personality.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Department of Psychiatry,1994:10-20

[6]Parker G,Cheah Y C,Parker K.Properties of the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in a Chinese sample[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2003,108:367-373

[7]Chen Z,Lu X,Kitamura T.The effects of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on symptom s of depression in a Chinese non-clinical population[J].Depression Research and Treatment,2011(2):1-8

[8]蒋怀滨,杨秀清,林良章.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1522-1523

[9]徐保锋,叶兰仙,韩文臣,等.技校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239-240

[10]张建育,贺小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32-933

[11]叶敬忠,莫瑞.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6

[12]张芳,王衤韦.缺位、补位与留守儿童社会化[J].科技经济市场,2006,22(5):145-146

猜你喜欢
成人经历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养大成人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成人不自在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
教育不是成王败寇而是望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