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叶片复烤方式对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

2012-05-09 11:44卢幼祥丁乃红张胜军王绍林潘红园
关键词:醇化香味烟叶

卢幼祥, 丁乃红, 张胜军, 王绍林, 潘红园



不同叶片复烤方式对烤烟烟叶品质的影响

卢幼祥1, 丁乃红1, 张胜军1, 王绍林2, 潘红园3

(1.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88; 2.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卷烟厂, 安徽 合肥, 230081; 3.华环国际复烤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 凤阳, 233121)

选取云南地区上部、中部、下部各1个烤烟烟叶, 分别在3种不同复烤方式下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在保证烤后含水率均匀性的条件下, 临界复烤是可行的; 随着复烤加工强度的逐渐增强, 总糖、还原糖、香味成分总量下降的趋势越明显; 不同的原料在不同叶片复烤方式下感官质量变化趋势不同, 应根据原料特性合理选择叶片复烤方式.

临界复烤; 低温慢烤; 高温快烤; 常规化学成分; 香味成分

叶片复烤是打叶复烤工段的关键工序之一, 对片烟成品的质量影响较大[1-4]. 目前国内主要研究低温慢烤条件下复烤温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而对复烤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 尤其临界复烤对行业来讲还处于一片空白, 随着卷烟产品质量控制关口的前移, 卷烟工业企业对打叶复烤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叶片复烤方式与烤烟烟叶品质的关系研究, 以期为今后叶片复烤机设备的改造或选型、打叶复烤工艺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叶片复烤方式主要特点在于脱水形式的不同, 临界复烤是指将打叶后的叶片直接复烤到标准含水率, 不需经过回潮处理的复烤方式; 低温慢烤与高温快烤区别在于前者要求复烤机干燥区平均热风温度控制在80 ℃以下, 后者要求正好相反, 且两者都是须经过回潮处理的复烤方式. 在相同的脱水量条件下, 前者复烤时间长, 后者复烤时间短. 3种复烤加工方式的加工强度依次增强, 目前国内打叶复烤企业普遍采用低温慢烤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烟叶: 云南昭通2008年B2F、C3F、X3F烟叶. 设备: AE200电子天平(感量0.000 1 g, 瑞士Mettler公司), CMB120卷烟机(德国Burghart公司), AutoAnalyzer 3 连续流动分析仪(德国BRAN + LUEBBE 公司), GC-6890-MS5973N 型气相色谱2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 公司), 蒸馏萃取装置、旋转蒸发仪(天津玻璃仪器厂), ZDHW型调温电热套(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 101-4AS干燥箱(上海市试验仪器总厂), 秒表.

1.2 方法

① 分别将以上3个等级烟叶进行人工精片选, 挑选出符合原等级的烟叶各10 000 kg. ②将以上挑选后的3个等级烟叶分别在临界复烤、低温慢烤、高温快烤3种方式下进行复烤加工, 每个等级烟叶分别用不同方式加工出成品10箱, 共9个样品, 并进行标识以便区分. ③取以上3个等级的烟叶原料样各15 kg, 切丝后上机卷制、包装各10条, 并做好标识, 放入冰箱中冷藏. ④分别在2年和3年醇化期后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检测与评价, 同时对复烤前后的香味成分进行分析[5-8].

2 结果与分析

2.1 在线复烤工艺指标情况

在线复烤工艺参数及质量指标控制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 复烤机进料工艺流量控制稳定, 均与12 000 kg/h设计值相吻合; 冷房、复烤出口含水率、干燥区平均热风温度以及回潮区温度均符合3种复烤方式的设计要求; 复烤出口含水率过程控制相对稳定, 标准偏差均控制在0.5以内, 为后续质量验证提供保障.

表1 烟叶在线复烤工艺参数及质量指标

2.2 醇化后外观质量对比

醇化后片烟外观质量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 在2年醇化期内, 不同复烤方式对片烟外观质量不构成影响; 在3年醇化期内, C3F临界复烤样出现少量霉变, 可能与该等级复烤出口含水率不均匀有一定关系(从表1看出), 另外色泽变深, 部分等级出现压油, 其出现原因与烟叶棕色化反应及原料特性相关联. 总体来看, 不同复烤方式对醇化后的片烟外观质量基本不构成影响.

表2 醇化后片烟外观质量检测结果

注: “-”代表无, 或无变化, 或满足标准要求; “+”代表有且少量, 或加深, 或不满足标准要求.

2.3 醇化后常规化学成分对比

按照行业检测规范要求, 对醇化后的片烟及原料样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检测, 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不同叶片复烤方式对总糖、还原糖2项指标略有影响, 随着加工强度的逐渐增强, 总糖、还原糖含量下降更快, 其余指标呈不规则变化. 醇化期2年延长至3年, 总糖、还原糖略有降低, 对其它常规化学成分基本无影响.

表3 醇化后片烟常规化学成分检测结果

2.4 复烤前后香味成分对比

鉴于醇化时间对烟叶香味成分的影响国内外有很多报道[9-10], 因此, 本文仅对复烤前后以及不同叶片复烤方式对烟叶香味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表明: 经过复烤, 全部样品中吡咯、2, 4庚二烯醛、金合欢基丙酮、β2大马酮含量均增加, 其余香味成分均减少. 随着复烤加工强度的增强, 变化的趋势越明显, 这也是目前卷烟工业企业普遍反映复烤加工后香气质、香气量下降的真实原因.

表4 复烤前后片烟香味成分检测结果

2.5 醇化后感官质量对比

采取企业内部的原料质量评价办法对醇化后的片烟与原料样进行了对比评吸, 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 感官质量评价指标影响较大的为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刺激性和余味, 浓度和劲头相对影响较小. 除X3F等级外, 复烤后的烟叶与原料样相比感官质量呈下降趋势, 不同等级烟叶在3种复烤方式下感官质量变化趋势不同, B2F、C3F、X3F感官质量总分最高依次为低温慢烤样、临界复烤样、高温快烤样. 醇化期2年延长至3年, 片烟感官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主要表现在香气质、香气量、杂气的变化.

表5 醇化后片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

注: “-”代表与原料样对比无变化, 或减少; “+”代表与原料样对比增加.

4 讨论与结论

根据醇化后烟叶外观质量检测结果, 临界复烤是可行的, 但要保证烤后含水率的均匀性, 一方面尽量保证进料含水率和流量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复烤设备的控制精度和范围要满足设计要求, 这就意味着当前复烤企业需进行设备改造或更换, 并配置相应的仪器仪表, 同时应明确相关工艺技术要求, 如烤前混配烟叶须进贮叶柜等.

叶片复烤后, 常规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略有下降, 香味成分总量下降, 随着复烤加工强度的逐渐增强, 变化趋势越明显, 醇化期由2年延长至3年, 片烟的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

3种等级烟叶在试验条件的不同复烤方式下, 感官质量变化趋势不同, 说明不同特性原料的最佳复烤加工方式不同. 因此, 应改变目前一律采用低温慢烤方式的做法, 根据原料的整体特性, 合理选择叶片复烤方式.

[1] 李晓, 姚光明, 穆林, 等. 烟叶复烤前后香味成分的变化[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1): 40-46.

[2] 张晓明. 关于烟叶复烤机回潮温湿度的探讨[J]. 烟草科技, 1992(1): 19-21.

[3] 简辉杨学良王保兴, 等. 复烤温度对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06(12): 12-15.

[4] YC/T146-2010 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S].

[5] YC/T159-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水溶性糖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6] YC/T160-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植物碱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7] YC/T173-2003 烟草及烟草制品钾的测定-火焰光度法[S].

[8] YC/T162-2002 烟草及烟草制品氯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9] 郑峰洋, 魏明杰, 文大荣, 等. 自然陈化过程烟叶香味成分变化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23): 108-110.

[10] 熊文, 王玉, 王保兴, 等. 陈化过程中不同部位烤烟烟叶香味成分变化的研究[J]. 香精香料化妆品, 2007(2): 1-5.

Effects of different leaf redrying ways on quality of tobacco

LU You-xiang1, DING Nai-hong1, ZHANG Sheng-jun1, WANG Shao-lin2, PAN Hong-yuan3

(1.Technology Center of Anhui Branch of China Tobacco Industy Co.,Ltd., Hefei 230088,China; 2.Hefei Cigarette Factory , Hefei 230081, China; 3. Huahuan International Redrying Co.,Ltd., Fengyang 233121, China)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in Yunnan tobacco leaf were selected to do the comparing test in the 3 different redrying w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In ensuring uniformity of redrying water content conditions, critical redrying is feasible; 2) As the redrying intensity gradually enhanced, total sugars, reducing sugars, total fragrance components of decline more evident;3) Different materials in different leaf redrying sensory quality change trends under different, selection redrying ways should be based on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

critical redrying; low-temperature slow redrying; high-temperature fast redrying ; general chemical components; fragrance components

TS 44+3

1672-6146(2012)01-0087-06

10.3969/j.issn.1672-6146.2012.01.024

2012-03-22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2009)

卢幼祥(1979-), 男, 工程师, 主要从事打叶复烤及其工艺质量研究. E-mail:laoda797112@sohu.com

(责任编校:江 河)

猜你喜欢
醇化香味烟叶
神奇香味在哪里
复烤片烟在不同醇化环境中的质量变化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云南不同仓储地复烤烟叶表面醇化期间可培养真菌的动态变化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造纸法烟草薄片浓缩液的醇化方法
甜美的香味
独具特色的香味币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
自然醇化过程中白肋烟叶TSNAs含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