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与对策

2012-05-10 02:11许兰飞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对策

许兰飞

摘要:缺乏真情实感是小学生作文的流弊。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小学生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陷入误区,教师在指导上片面强调中心思想的“高、大、全、深”造成的。为了让学生弃假求真,正本清源,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化的生活和思考空间。

关键词:缺乏真情实感;原因;对策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实际作文中,大多数小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即使勉强成篇也是东拼西凑,语言枯涩,毫无个性,千篇一律,众口同腔,毫无思想性可言,存在着虚构编造现象。这种无论是形式上还是词语运用上都有相似之处,缺乏真实性,让人感到学生在“真诚地说假话”。为什么小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性的思想闪光点?究竟原因何在?

一、小学生作文“造假”是缺乏真情实感的原因

小学生“以假当真”,在作文时牵强比附,造成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主要来自如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在“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陷入误区。

承上所说,作文应该写自己所熟悉,所了解的事物,写自已有真切感受的生活,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然而学生却把每次作文训练变成了“假”的表演、“假”的角逐。看谁假得离奇,假得惊世骇俗。胡编滥造之后,再写自己为子虚如何地“感动”,为乌有如何地“愧疚”,为一些从来未曾发生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去“从来”没有这样的“爱”、“恨”、“悔”过,去“伤心”、“痛苦”、“失落”过。这样,没有真事,没有真情,没有真意,没有真心,陷入附会、“造假”的泥潭不能自拨,当然不知作文应该“写什么”了。

(二)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中片面强调作文中心思想的“高、大、全、深”。

学生作文“造假”,缺乏真情实感,教师是始作俑者。主要是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品味和感受生活,不去讲“真实是文章的生命,真情是文章的灵魂”的道理,而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和认识能力的实际去片面地强调作文中心思想的“高,大、全、深”。因而学生每每作文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熟悉什么,了解什么,而是“主题先行”,脑子里先有一个能得到老师嘉许的光闪闪亮晶晶的“中心思想”,然后再去编造一些违背生活实际,乃至荒诞离奇的故事来表现中心和抒发自己“标签式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作文内容已变得无足轻重,已不是中心思想的客观载体,而是“表演”中心的“道具”了。

(三)作文教学中指导误区。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最大失误是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容。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要求学生将作文写得像一篇文章就行。所谓像一篇文章,主要是指通顺规范而不乏生动老练的语言,必要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乃至书写的工整和卷面整洁等等。尽管也有立意的要求,却不是学生自主从社会生活实际中分析思考出来的自己的见解,而是拘泥于特定的思维模式。甚至有的语文教师干脆主张“公式作文教学法”,将作文教学等同于数学中枯燥的公式去生搬硬套,禁锢于圈圈框框之中的文字,仅仅是堆砌在一起的一些毫无生命可言的符号,思想内容被抛掷一边。这种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能将学生写作逼进死胡同。

二、培养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的对策

要改变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必须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生活和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真切地感悟生活,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宽松”环境,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乐于说真话抒真情,给学生以展示个性化的生活和思考空间。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对认知对象自觉的有目的的感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因为从信息接受角度看,人每天都要通过自己的眼、耳、舌、身,从外部世界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85%以上是通过人的眼睛(观察)获得的。所以,观察是人类获取写作材料的主渠道,在整个写作流程中,发挥着“龙头”的作用。它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基础,体验生活的媒介,获取材料的源泉。没有观察,没有对生活的感性认识,知识的渠道就会闭塞,信息的“频道”就会关闭,写作的源泉就会枯竭。这样,面对“熟悉而陌生”的生活,学生只能无病呻吟,说些套话、空话,也就难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了。

认真细致地观察是保证观察活动正常进行,取得良好的观察效果的前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不可能一目了然,这就需要观察者反复认真地观察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老舍先生要求我们:“写东西,要观察,要总结,要想。如果你观察得不对,或观察得太少,没有深刻的印象,抓不住一个清楚的形象,不要硬写,你须回去再看,直到看清了这个人,这风景,这事物,回来能用八个字,十个字或二十个字,一写就极精彩。到这时,就差不多了。”可见,看清了才能写精彩;看不清而硬写,就只能是虚撰出的一些虚情假意了。作文课上有一位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鸡是怎样转头的吗?”“嘿,跟人一样,脖子一拧就行,……”老师笑了。说:“如果你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鸡转头是一顿一顿很有节奏的转动,而不是一下子转过去的。”显然,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鸡缺乏观察,只是从粗枝大叶的扫瞄和走马观花的掠影中得到跟人一样,脖子一拧就行的印象罢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首先就在于他没有孤立的、静止的向学生宣讲观察的重要的空洞教条,而是结合实际训练,使学生对观察不细的弊害“见得真切,悟得透脱”。因此,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养成观察的习惯,就必须结合实际练习,打破定势思维对他们的影响,从而不断积累写作的素材,使作文“有得写”。这样,就不愁写不出有血有肉充满个性的文章了。

(二)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如果说观察还只是“浮”在生活的表层,对事物外在特征的一种认识和把握,即感性认识。那么,感悟则是“潜”入生活的底部,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能动透视和掬取,即理性认识。毛泽东读了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的消息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于是“欣然命笔”,写成了《七律二首·送瘟神》;茅盾感觉到北方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与白杨树不畏风沙严寒的性格极为相似,于是写出了《白杨礼赞》的散文名篇。这都说明了:有了生活的感悟,有了展示自我个性的空间,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从而让他们知道“怎么写”文章。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学生一旦全身心地投入,便会有无限的感想产生。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春游,让大自然千般美景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也可以组织学生下农村、进工厂,让火热的社会生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

现实中,为什么有些同学和别人一样生活在校园,和别人一起参观、游览、调查,别人能写出“言之有物”,真挚感人的文章,他却仍然“写不出”或“没得写”呢?关键在于不善感悟,不懂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体味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即客观的事物现象,周围的人物景观只入耳入目不入“心”。因此,要指导学生像艾青那样对苦难的保姆充满同情,像鲁迅对人力车夫充满崇敬,像朱自清对梅雨潭的绿充满神往那样,让感觉在酸甜苦辣中浸泡,让情感在喜怒哀乐中淬火,让感受在美丑憎爱中熏陶,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真实写作是培养学生个性写作的关键。真实写作必须负载真实信息,必须有真实的信息输出。换句话说,就是写作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有作为而写作。问题意识,内部的表达欲望是表达能力形成的出发点,在确保内部表达欲望的自由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深化,认识将发展,表达能力才得以真正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自主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或为某一实用目的而写的发言稿、广播稿、实验报告等,都是真实写作,这种锻炼的结果能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写作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作文的形式。

总之,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人生,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生活、体验情感,那么学生的感悟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加强,他们写出的文章就一定富有真情实感。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