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创新和推进新型城市化

2012-05-16 11:51□刘
观察与思考 2012年5期
关键词:城市化浙江省理念

□刘 亭

理念创新和推进新型城市化

□刘 亭

在当前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环境发生五大变化的背景下,为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需要顺势应时地进行城市化的理念创新。一是树立集约发展的理念,包括城市精明增长、经济创新高效和环境友好低碳。二是组群发展的理念,包括城市群和都市圈、沿海城市带和小城镇组团。三是协同发展的理念,包括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国际化的协同。四是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包括长三角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和居民一体化。

新型城市化 理念 创新

随着浙江省即将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全省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的新的发展阶段,浙江省的城市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化实践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推进城市化的理念创新,增强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浙江省城市化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进入人均GDP9000美元的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人的需求将从追求物质富裕为主,开始转向更高层次的价值实现;二是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全省城镇空间的组织化程度正在加速提升;三是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人口集聚呈现出分化、分业、分流的趋势;四是资源环境制约日益明显,城市化发展模式亟须由粗放转向集约;五是社会不和谐隐患增多,城市治理加快由政府为主转向社会多元参与。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亟需创新城市化发展理念,切实把浙江省城市化转入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

一、集约发展理念

(一)城市精明增长

城市化在空间上的表现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大片耕地和农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另一种是原有的城市土地利用趋于集约化。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基本上走的是前一条粗放型发展道路,城市化拉开了框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受到了制约。在城市资源稀缺性日趋突出的新形势下,土地及其他资源利用必须从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开发转变、从注重城市的平面扩张向立体提升转变。

城市精明增长是美国学者针对城市郊区化发展后期空间过度蔓延所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尽管浙江省与美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差距很大,并且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也迥然不同,但是追求城市发展的可持续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精明增长所倡导的紧凑型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提高空间利用的集约度,反对空间无序蔓延等理念,对浙江省城市空间发展同样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经济创新高效

按照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城市不但要集聚人口、资源等物质要素,还要集聚人才、科技等创新要素;“城市不仅自身要转变发展模式,还要为全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条件”。这意味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即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工业和服务业协同带动转变,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更重要的,还要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即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自然性和物质性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等创新性要素带动转变,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环境友好低碳

城市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把地球从一个自我调节系统,逐步变成一个人工调节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惟有保持城市环境的友好发展,在“发展”的城市系统和“稳定”的生态系统之间达成一种平衡,才有可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极端天气的频频出现,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浙江省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把城市建设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推行低碳生活,创造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城市。

二、组群发展理念

(一)城市群和都市圈

世界经验表明,城市群发展能明显提高城市间的流通速度,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降低城市人口密度,减少“城市病”的发生。浙江省已明确提出要“突出城市群这个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浙江省根据区域经济特色竞争的新态势,进一步作出了加快形成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的战略决策。杭州要充分发挥科技教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优势,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宁波要发挥重化工业和港口航运及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等优势,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温州要发挥民营经济先发和毗邻福建的优势,建设民营经济的创新示范区和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城市;金华—义乌要发挥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优势,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带动浙西南地区发展。在浙江的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三圈一群”的构架和势能将进一步凸显,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人居特别是服务、创新的功能将日益增强,产业带和城市群互促共进的良性格局亦将最终形成。

(二)沿海城市带

沿海化是国际上空间开发和区域发展的普遍规律。浙江大陆海岸线长2200多公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宏观调控日趋加强的背景下,滩涂资源愈加彰显价值,可为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发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特别是在温台沿海地区,目前已进入了一个重点区块大规模、实质性开发的新阶段。结合产业升级、城镇拓展和岸线开发,温台两市沿海已陆续启动了近30个重点区块的规划和建设,初步统计面积约1200多平方公里(含在建围涂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目前,浙江省已将海洋经济发展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顺势推进“产业东移、城市东扩、人口东聚”,构建高水平开发的沿海城市带。

(三)小城镇组团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农村工业化快速推进,一大批小城镇迅速崛起,经济发展也显现出强县(市)和强镇带动的多元发展格局。《浙江省中心镇发展规划(2006-2020)》明确提出,中心镇要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选择大都市卫星城、综合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工贸并举型、商贸流通型、旅游开发带动型、农业产业化主导型、文化产业发展型等不同的形式。随着强县(市)和强镇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有机纳入以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浙江省已开始形成以众多小城镇为节点的网络状城市发展格局和带状分布的中小城市组团。

三、协同发展理念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协同推进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产业进园区”成为浙江省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开发区(园区)迅速扩张,目前已初步形成城市建设与园区开发良性互动的格局。面对新形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走新型城市化道路,能够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长足发展,以及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良性互动,从而有效地促进新型工业化的顺利推进。同时,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能够促进产业的空间集聚,加快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使城市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聚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

(二)城市化与信息化协同推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化正在全方位地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并且信息化和城市化互为推动,城镇体系与信息网络空间不断复合,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空间网络节点。各级城市通过这种节点与网络的融合,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全球的竞争与合作。同时,国际劳动市场的垂直分工体系日趋完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空间分离已成为一种常态,信息化的推进使经济活动的远距离控制成为可能。城市作为专业化分工的空间载体,是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地,各种新的业态不断衍生,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为此,要以“数字城管”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整体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三)城市化与市场化协同推进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创业之路”,“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全面加强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城市化与市场化协同推进,有利于产权制度改革的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全面启动。事实上,也只有建立起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环境,实现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市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好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四)城市化与国际化协同推进

我国加入WTO整整十年,已从加入WTO承诺要求转向WTO框架协议约束,这意味着我国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内加快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中,城市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走向世界、主动纳入世界城市体系的前提,也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主流。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区域性大城市发展的势头已经加快。因此,发掘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找准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积极参与世界城市分工,建设具有国际意义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国际性的旅游观光城市、消费休闲城市,应成为浙江省各级城市参与国际化与专业化分工的新目标。

四、一体化发展理念

(一)长三角一体化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标志着中央把长三角地区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体现出中央对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的新谋划、新期望和新要求。按照规划的定位,长三角地区要发展成为“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并提出重点优化沪宁、沪杭沿线城镇功能,加快沿江、沿(杭州)湾城镇发展,做大沿海和宁湖(湖州)杭沿线的城镇规模,逐步建成以上海一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副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发展思路。为此,浙江省要充分利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的有利条件,推进沪宁、沪杭、杭甬、沿长江、沿海和宁湖(湖州)杭6大重点交通通道建设,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二)城乡一体化

新型城市化要求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用发展和改革的方式,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市更新和新农村建设的联动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城市的引领作用,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求城乡统筹规划,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要求加快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财税、土地、投融资、行政管理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创新土地流转制度,推动城乡之间人口的自由迁徙、劳动力的自由择业、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居民一体化

城市化的核心是“人”,即化“农民”为“市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居民在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空间“转移”的基础上,还要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户籍“转化”,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系统。近些年来,城市政府在农民工的“同城待遇”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措施,旨在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规范管理,给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以“三保障”:即身份保障、就业保障和福利保障,为农民市民化积极创造条件。同时,逐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并通过加强就业培训等方式,促进被征地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其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作者刘亭,男,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州 310012)。

责任编辑:孙艳兰

猜你喜欢
城市化浙江省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