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索

2012-05-16 11:51徐小明徐孝明
观察与思考 2012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教学内容

□ 徐小明 徐孝明

学习辅导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索

□ 徐小明 徐孝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必须努力实现课堂内教学改革与课堂外社会实践相结合。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近年来不仅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而且为配合课堂教学,组织了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把课堂内教学改革与课堂外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相辉映的教学特色。

一、课堂内改革形式多样

教学内容新颖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靠内容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然而根据我们对全校近5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20.29%的学生认为内容与高中知识重复太多,34.52%的学生认为是理论过于深奥,难于应用在现实,17.7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说服力,23.98%的学生认为课程太多,没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也就是说有96.51%的同学认为教学内容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据此,我们系统全面地比较了中学大学教材的异同,比较了思政课各自教材,梳理重复点,划清每门课的授课边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思想发展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近30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配套的通识课程,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学、外交、当代中国与世界等人文、社科以及科学领域,供全校学生选修。这不仅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高校学生的社会科学视野,使学生能在全球化背景下系统学习并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如果说教学内容是中心,那么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若教师的授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调查中,有46.76%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着重从如下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近年来社科部特别注意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模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奇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普遍开展了学生课堂小讲课活动,小讲课内容有新闻综述的,有专题讨论的,有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评述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课程考察经常化。“思政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社会实践,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纠正同学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成熟、不正确的认识,通过每学期、每门课选拔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社会实践,又可激励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思政课”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也可以获得第一手材料,丰富课堂教学。

二、课堂外教学丰富多彩

(一)思政课论文竞赛硕果累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在增强实效性上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如何才能增强实效性呢?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二是教学中存在着脱离实际,远离学生的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从1999年开始,我们连续14年以学校的名义在全校开展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竞赛活动。

(二)“红色之旅”成效显著

“红色之旅”是思想政治理论论文竞赛活动的延续。每一届论文评选活动结束后,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同学在暑期由社科部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带领赴韶山、延安、井冈山、南昌、百色、遵义、郑州、北京等地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我们走的全是“红色之旅”,值得说明的是,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倡导的“红色之旅”是2002年开始的,我校1999年就开始了“红色之旅”。

三、教学评价体系多元科学

当前我国高校通行的思政课考试方式是笔试,且以闭卷笔试成绩来测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考前的“临时抱佛脚”足以应付考试。这样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要考前突击就能蒙混过关;另一方面对真正检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毫无裨益。为此,我们在广泛调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四结合改革方案。即: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熟记知识点与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相结合;平时成绩考核、期中考核与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传统考核与学生网上在线考试相结合。力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的改革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为此,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开发了“多科目学生在线模拟练习与考试系统”,每门课都编写了上千道试题,供学生平时练习。该软件被评为2011年浙江省高校多媒体成果一等奖。网上在线考试不仅大大缩短了考试时间,极大提高了考试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而且在试题保密、考试组织、试卷批阅和考试分析等方面凸显了比传统纸质考试的优越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第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而且还给了学生一个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同学们对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主动找思政课教师寻求指导,探讨相关理论热点问题的多起来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有了明显改变,教学效果也有大幅提升。社科部教师的学生评教分逐年攀升,目前平均达到94分左右,居全校各教学单位前列。

第二,开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实际的新渠道,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大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社会现象的兴趣和能力。从历年学生提交的论文看,大约有50%以上是运用理论对当前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其中不少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思政课教师担任着指导学生写作和评审学生论文的任务,学生在撰写论文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往往成为思政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这就大大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第三,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师实践的结合,密切了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在社会大课堂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更容易构建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每年的“红色之旅”活动,更是一次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的社会实践,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风趣幽默的言行,深刻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乐于亲近教师,信任教师,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师言行的影响,愿意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近年来,社会科学基础部有7名教师先后被评为“校十佳教师”,有4名教师被学生评为“最喜爱的教师”。

第四,有效地推动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对使学生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情高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会的活动吸引和团结了不少学生,要求入党的学生越来越多,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认识更趋理性化,学风、考风有了明显的改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这其中都可以看到开展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所起到的作用。

作者徐小明,女,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主任、副教授;徐孝明,男,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杭州 310036)。

责任编辑:孙艳兰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