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歌曲 《声声慢》的演唱特征

2012-06-08 06:51邱雅羚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戚戚三连音声声慢

邱雅羚

(怀化学院音乐系,湖南怀化 418008)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首词,押入声韵且多用叠字和双声字,其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悲凉婉转而又凄厉[1]。可以说,这首词是由血泪凝成,情意深沉、真切,语言运用颇有特点,如叠字的创新运用,口语的浅近朴实、自然真切,以及反问句的运用意在言外、情致深长,表达了李清照孤寂的郁闷情绪和飘泊不定、境况不安的情景。正是因为这首词鲜明的艺术特征,香港著名作曲家黄永熙先生予以谱曲,赋予了这首词新的艺术生命。

将古代的诗词予以谱曲演唱,属于艺术歌曲演唱中的难度较大的一种,不仅要把握歌词的创作背景和内涵,还要结合现代歌曲伴奏的形式,掌握演唱技巧。远比现代的艺术歌曲在内容及其表现力上都复杂得多。在演绎过程中与演唱传统作曲技法的歌曲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完全相同的。通过本文在解析《声声慢》词曲艺术的基础上,重点从歌词分析、曲谱的理解,钢琴伴奏、音准提醒、情绪情感表达、音色特点以及演唱方法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对《声声慢》的演唱特征和演唱技巧进行探讨和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使笔者能够在演唱时更加准确的把握作品的内涵、意义及演唱风格,同时也能为其他的演唱者演唱此曲时,在演唱的情感、技巧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一、《声声慢》词、曲分析

(一)《声声慢》的歌词解析

将古诗词予以谱曲演唱,歌曲演唱难度较大,不仅需要把握歌词的创作背景和内涵,还要结合现代歌曲伴奏的形式,掌握演唱技巧。远比现代的艺术歌曲在内容及其表现力上都复杂、深沉得多。因此,就演唱而言,古诗词歌曲在演唱前,首要任务是做好词曲分析。《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间的作品。这首词押入声韵,并且多用叠字和双声字,使整首词的节奏时而缓慢时而急促,表现出作者自己的心情时而哀婉时而凄凉。这首词,以豪放之笔写出激动悲怆的情怀,所以不能列入婉约体而是一篇作法独特的 《悲秋赋》。[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前面三句均用叠字写作者一整天忧愁苦闷的心情,“寻寻觅觅”,可以看的出作者起床后无事可做,左顾右盼,与“寻寻觅觅”属于因果关系,不仅没有收获,倒被孤独冷清的感觉反噬,让作者无比的凄凉悲惨。“凄凄惨惨戚戚”,这简单的三句话,足矣奠定了忧愁悲惨而凄凉的基调。“乍暖还寒时候”是整首词的难点之一。“乍暖”是太阳刚刚升起,但是早起的寒气还很重,所以说 “还寒”。 “最难将息” 与 “寻寻觅觅” 相呼应,证明自己从起床到现在都无所事事。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晓” 通 “晚”。“晓来风急”与“乍暖还寒”相合。意思是借酒难消除内心的忧愁[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下篇是从描写秋天的天空景象写到自己家的院子。“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如今菊花满园绽放,秋天的感觉正浓。因为自己忧愁苦闷的心情,即使是满园的菊花争相开放,也无心观赏把玩。“欲摘已不堪摘”了。这寓意了怜惜菊花不久就会凋谢的情感。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的是自己独坐窗边,心里无比苦闷、忧愁[2],比 “寻寻觅觅” 感觉更甚。这句从另一方面表达,天故意不肯黑,而使人更加的难过。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两句都用了温庭绮《更漏子》下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儿,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合在一起,笔意深切。“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最后用了 “怎一个愁字了得” 收尾,是别出心裁[2]。一个 “愁” 字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繁杂的思绪。妙在 “愁”字之后欲说又止,但事实上却是完全表露了。

整首词是通过对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词作者自己国破家亡、无奈沦落天涯的凄苦,也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孤寂的忧郁情怀和飘泊不定、境况不安的情景,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名作[3]。

(二)《声声慢》旋律及伴奏特点分析

在演唱歌曲前,对于曲谱做详尽的分析是有必要的,这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更深入的了解作品,完美的表达作品。香港作曲家黄永熙先生,非常欣赏李清照,他将 《声声慢》予以谱曲,给予了它新的生命。尤其是它的伴奏,充分表现曲子的意境,有助于演唱者表达感情。这首歌的音乐,因为词意含蓄表面看不出有复杂转调迹象。为了表达它内在的意念,作品以曲调作为情感的怨诉,用伴奏作歌词意象的描绘,与歌词相互呼应,起到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作用,如此既不妨碍词句表达,同时也使歌的意境更为突出,这也就是艺术歌曲独有的特色。在歌曲中,伴奏部分与声乐演唱处在相等的地位,它不局限于作为演唱者表演的伴奏烘托,在和声、情绪、意境等方面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要求。演唱者与伴奏紧密互动,使音乐更加畅快淋漓。所以说意境的创造不仅靠演唱者的音准,音色,还要靠伴奏来共同来完成[4]。

谱例1

歌曲一开始,作者以d小调低沉稳重的主和弦,连续做缓慢模进式的进行,很自然的培养出孤寂、单调、哀愁、伤感、沉重的气氛。曲调在这凄恻的气氛中,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触景伤情的意念,显得更为浓厚,可以说是全曲的点睛之笔。从第八小节起,伴奏以连串的平行音牵出第二个意念,用下行的三连音,再配上低音部急速八度的反复效果,做出身心欠缺平衡的描绘。从第十一小节转3 4拍后,伴奏仍以三连音轻微连续的表现,衬托转换后的曲调,象征甜美柔和的回忆。此处,钢琴伴奏用下行的三连音,再配上低音部急速八度的反复效果,作身心欠平衡的描绘,是对歌唱者内心的情况做以描述。

谱例2

随后二十一小节处,音乐全面速度稍微转快,高声部伴奏作少许变化,低音做出曲调,预示借酒解愁欲望的突起。紧接的强劲低音部八度音程反复急速连奏的声音,高音部的三连音半音阶,暗示着孤独冷清的心理再次遭受深秋、风急,落花飘零的刺激,脆弱的人性难以抵御,倍增了凄苦紊乱的情绪。

谱例3

从第三十七小节起,伴奏的音乐,作了再次突来的转调,不再是八度低音的连续反复,而是变换成了和弦配合三连音的连续颤动,而曲调也明显的变换为大调,由于窗外飞过燕儿,激起内心片刻的喜悦,以发起回忆与希望。这短暂的情景,能弥补内心的空虚。从“却是旧时相识”曲调的消失,凄然悲伤的情绪更强,曲调转换小调。庭院黄花的堆积,年老的身躯独守,这般憔悴的情景写照了自己的境遇。随之曲调与伴奏呈现出反向发展的音响,低音部出现的曲调,尤为沉重。

谱例4

不久伴奏隐隐响起单音与三连音的和声,是描绘桐叶飘落,风雨吹袭景象。点点滴滴刻在心里,借秋雨虽然略有起伏,但这愁苦依然不变,不由得呐喊出一个高音 “愁字”,既点明题意又产生音乐的高潮。李清照后期作品,多带哀愁与伤感,黄氏为她这首词配曲,不仅表达了词曲的意境,而且更为生动了。

谱例5

“怎敌他晓来风急”应该跟随伴奏气氛做出恐惧、惊骇的一句比一句加强呈述。此处的钢琴伴奏对演唱者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更体现了伴奏与音乐密不可分。

二、艺术歌曲《声声慢》的演唱特征分析

(一)分析和把握歌词的情感体现

只有深刻的领会了歌词内涵,走进音乐,才能很好的将歌曲的情感完美的表现出来。唱到听众们的心里去,跟听众们产生共鸣。《声声慢》这首作品选用了极为经典的诗词,内涵丰富,文学性极强。这些经典诗词就需要反复的揣摩和理解,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运用正确的吐字咬字朗读歌词,注意声调变化,把握它的文学性和审美性[5]。这对唱好这首作品是有极大帮助的。

整首词,共九十七个字,其中用舌声的共十五个字,为: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使用齿音的共四十二个字,为: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舌齿两声交错使用,更能表现女词人内心忧怨的情绪。读起来明白,听起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出诗词的音乐美[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见谱例1)这一句中叠字的运用就己经充分表现出了愁妇内心的悲戚惨痛,那种愁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心情通过逐字发音体现出来。Lamentoso悲哀的,哀怨的演唱,“寻寻觅觅”要轻轻的进入,要把握含蓄稳重渐强的方式去演唱,与之后的主和弦模进到高音区形成对比,一步步推动,到最后的“凄凄惨惨戚戚”,“惨”与“戚戚”上面的重音符号,注意在演唱时强调字头,但同时也一定要把气息叹下来,体现自己所处环境的悲凉。但是音乐下行时声音往上挂,不能掉下来。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演唱者应该以柔和甜美的口吻进入,“最难将息”作者重复两遍,两遍旋律不同,演唱时注意做出对比。第一遍音乐模进升高,唱的时候要强,第二遍音高降低,以稳重、渐慢并渐弱的方法表现,仿佛唱到心底的感觉。肯定自己所处的状态,从一清早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从第二十一小节起,速度稍快,高音伴奏做少许变化,低音做出曲调,预示借酒解愁欲望的突起,“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都是三连音,三连音的特点是强弱均匀,所以唱每一句都要有推动感觉,不要有突强的音高出现,而且应该跟随伴奏气氛做出恐惧、惊骇的一句比一句加强呈述。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转为大调,唱的时候要激动快乐一点,因为燕儿的飞过给她带来了喜悦和希望,能弥补她内心的空虚,中间有两拍空拍,就好像正高兴却突然发现问题,略微一愣,才发现,这燕儿是以前认识的,心情莫名的悲凉,所以要伤感、失望、沉重的感觉去演唱,甚至比以前还要忧愁。各句要稍带“圆滑”以及要把凄然的味道加进去。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有谁堪摘”要用询问的语气来唱,像是问别人,又像是问自己,演唱时,第一遍要由弱到强再到弱,第二遍要用落寞的语气来唱,体现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惜花将谢的情怀。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速度变换到行板,要稍稍慢点,显示凄恻的景象。两遍到黄昏,旋律走向向下,所以也要慢慢的进行渐弱。“点点滴滴”速度回到原速,音量不宜过大。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句应该在 “愁” 字之前换气,加强它的表现力,而后慢慢的平静下来,“了”字切记不要滑音滑到“得”字,滑音会显示自己只剩下愁,而作者又怎么是仅用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表面上是想说还不说,但事实确实用一个“愁”字把自己的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把握音准和音色

这首作品跨度较大,节奏型多且有转调及多处变化音,所以音准不容易把握。尽管经过反复练习可能在音准方面自认为没有问题了,可一旦跟钢琴伴奏配合,就有可能出现音不准的问题。主要因为这一类的作品突出表达意境,不受节拍,调性等任何限制约束,而钢琴伴奏部分也在努力的表达意境,这就需要不断地磨合,更好地配合,尽可能地表达出作品的意境[4]。如果音准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完全扭曲作曲家的意思,更无意境可谈了。

谱例6

《声声慢》中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第一个“惨”字是重音,但不要因为是重音就很刻意的去咬,那样容易唱不准,而由 “惨”到“戚”是一个七度的跳进,要把握好音高的位置,带向下叹的感觉,音高容易找到。

谱例7

“雁过也,正伤心”转为大调,出现了音的升高与还原,但是要紧跟伴奏,伴奏在前两个小节给出了音高,并且一直重复,演唱时注意听伴奏,认真跟着伴奏,音准就不再是问题。

谱例8

“愁”字在演唱时要注意不要提喉头,要放松下巴,用里面的大牙咬字,归韵到“ou”上,然后保持住高音位置唱后面几个字。这首曲子,二度以及三度音程关系众多,唱的时候可能会唱不准,但是,多练习半音阶,演唱时不要只顾着唱,一定要紧跟伴奏,反复练习音高就绝对不是问题。

作品突出表达意境。整首作品的基调以忧郁、沉闷、暗淡、无助为主,强调环境的凄冷清寂,内心的悲戚惨痈,所以音色的把握至关重要,需要有一定的力度,每个字都要唱得很清晰,故笔者认为音色不宜过亮,可以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体现出内心的“愁”就好了。曲子里面很多的二度,三度,甚至八度音程,这就需要体会音程的不同音响效果。然而音程的感觉就需要通过音色的变化体现出来了。

(三)演唱方法

1.咬字:演唱此类艺术歌曲,跟其他的传统音乐不一样,不需要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咬字方面要做到字正腔圆,保证每一个字都清晰。与中国的传统民歌相比,咬字的点要靠后些。牙关打开,注意这里所说的牙关打开不是把嘴张得很大面目很狰狞的样子,而是要像准备打哈欠那样,软腭提起,用最里面的上牙咬字感觉。此曲中有多处运用重音记号,演唱重音,注意强调字头,因为字头是表达情绪的关键所在。如“惨惨戚戚”、“愁”、“了得”等可将字头稍微咬得长一些来表达这一句的意境。

2.气息的运用:吸气的时候要放松,不要提肩膀,将管道打开,因为管道打开了气息才能吸得深,容易找到向下叹的感觉。腰部保持往两侧推开的状态来将气息控制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尤其是高音和句末气息感觉不够的时候气息不能提,尽量用腰部的力量来支持住。找准此曲的换气点,换气时不要着急,以便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

3.声音位置:声音要统一,保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因为此曲的跨度大,唱高音时可能容易找到高位置,到低音可能害怕声音出不来就往下压了,但是多年的演唱和教学经验让我知道,低音越往下压声音就越出不来,所以演唱低音时还是要找到唱高音时的位置,做到声音位置统一。

4.要点:就歌唱断句来看,似乎比较零散。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到黄昏”、“点点滴滴”、“雁过也”、“正伤心”。演唱时容易把它唱断,所以一定要注意歌曲的大连线。用情绪将整首作品连起来,而不能把它分解成一小句一小句的去唱,破坏了歌曲的意境。演唱时应把伴奏作为歌唱的一部分,做到心里有数,整个情绪才会完整的联系起来。

三、结语

艺术歌曲《声声慢》词曲优美,情感丰富。蕴含着鲜明的时代性和艺术特征,同时更加衬托出李清照的自身气质。所以在演唱这首作品之前,就必须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做好音乐特点分析的工作,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声乐技巧的合理运用更要注重情绪情感的把握,这对理解歌曲中的真正内涵和准确把握作品演唱的风格特征有着重要作用。《声声慢》的演唱,需要演唱者充分把握其歌词含义、演唱技巧、情绪情感等演唱特征才能成功的表现出作品的深厚内涵和情感。

本文在解析《声声慢》词曲艺术的基础上,重点从歌词、伴奏、情感、音准、音色、演唱方法几个方面探讨了《声声慢》的演唱特征和演唱技巧。希望本文能给这首作品的演唱者在演唱时提供些参考。

[1]孙绍振.无处可寻、无处不在、无可奈何的忧愁——读李清照《声声慢》[J].语文建设,2008,(2):41-43.

[2]柯加瑜.李清照《声声慢》的凄苦之情[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9,(2):77.

[3]王绪霞.孀妇身份的心理折射——李清照《声声慢》作时及情感内涵论略[J].河南社会科学,2009,(2):160-162.

[4]姚晓婷.浅谈演唱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几个关键步骤[J].青年文学家,2010,(13):69.

[5]张 琼.浅析古诗词歌曲的艺术处理[J].作家,2009,(14):91-92.

[6]顾大海.谈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J].宿州师专学报,2002,(2):11.

猜你喜欢
戚戚三连音声声慢
春夜有寄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声声慢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当吃货成为孕妈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