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员工发展与医院发展的关系

2012-06-09 01:19颜剑波
医院管理论坛 2012年2期
关键词:医院发展

颜剑波

员工个人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医院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个人得不到发展,整个医院的发展就是不可能的。要促进医院的和谐有序发展,首先就得让医院职工得到全面发展,把员工个人发展当作医院发展的目的和手段。

员工全面发展与医院和谐发展的关系

员工的全面发展与医院发展互为目的和手段。首先,员工个人发展有赖于医院提供的条件,医院以自身发展为目的的同时,也成了个人发展的手段。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其次,只有当每个员工为医院做出的贡献大于自己的需求时,医院才能在维持存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而员工也成了医院发展的手段。即员工和医院在互为手段的同时,也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员工的发展与医院的协调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第一,员工的发展要以医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因为个人的发展只有通过个人的活动才能得以实现,而个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下进行的社会性活动,即员工为了自身发展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医院这个集体。所以员工的发展必须以医院发展为前提,而且医院重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越能促进员工的发展。第二,马克思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医院的发展也要以员工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因为医院由众多独特的员工组成,离开了这些独特的员工,医院不复存在,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员工的全面发展与医院和谐发展互相依赖、互相促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方面,未来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另一方面,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驾驭生产力、科学技术和交往形式的巨大进步,而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全面发展,正是推进社会趋于和谐的动力。因此,医院只有通过推进员工的全面发展,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员工更好地服务病人,维护医院形象,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自身贡献。只有坚持员工的全面发展,才能推进物质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医患、医际、医管关系,形成诚信友爱的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医院品牌形象,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1]。

个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个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2]。员工个人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本单元和前提条件。如果个人得不到发展,整个医院就不可能发展。要促进医院和谐有序发展,首先就得让医院职工得到全面发展,把员工个人发展当作医院发展的目的和手段。

限制医院员工发展的因素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 马克思认为: 任何个人不但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诞生,而且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发展,“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物质生产条件是人的交往方式、观念、需求和能力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我国医疗领域,卫生资源配置很不均衡,大城市大医院资源配置先进,所占医疗资源比例较高,有时还致使资源设备闲置甚至浪费。而广大农村医疗机构则几乎没有什么设备,有相当部分医疗机构甚至停留在“老三件”的基础上。在这些资源贫乏,设备极其落后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需求、观念、能力等方面肯定都得不到良好发展,并进一步影响医院的医疗水平,影响医院的发展,使患者得不到好的治疗。

工作内容的单一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医学分工则更加细致。这种分工使医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单一,有的医生一天总是重复同一动作或劳动,这些都很容易产生厌烦感,把工作当作一种单调乏味、令人厌恶,只是为了谋生而不得不从事的活动。使他们在工作中总是否定自己,造成其本质的“完全空虚”。最终导致他们否定自己工作的主体性,即人为物役,主体缺失,从而使个人的发展不能成为自然必然。

过分强调医院的集体利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片面理解,许多医院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时,一贯持“大河有水小河满”的观点,认为只要医院发展了,只有注重医院利益,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满足,个人才能充分发展。过分重视医院的发展和集体利益,以集体利益和医院的发展为中心,把集体凌驾于个人之上,把集体变成了抽象而神圣的东西,要求员工的行为都要符合医院的统一要求,否则就要施以惩罚,限制了员工的个人自由,使员工的个性得不到发展,人人成了苍白无力的人,限制了员工个人的自由充分发展。

复杂的人际关系 医院里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医患、医际、医管三种关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受利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患、医际、医管关系变得极其复杂,特别是受传统医德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患者对医疗技术的不理解,人们总把医疗职业神圣化,把医生当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而对疾病的复杂变化不甚了解,致使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期望时常落空,医患关系日益恶化。患者常常会钻医院或医生的空子,把医生看成“白衣恶狼”,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以替患者与医院打官司为职业的“医闹”。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战战兢兢,医疗技术能力得不到发挥,进而影响医生的全面发展。

落后的激励管理机制 医院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多是对企业机制的复制与改造,但都落后于企业,且忽视了医疗行业的特点。重制度建设,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在激励领域,医院现行激励机制从理论到实践均未打破激励主体垂直操作、调控行为的框框,员工需求的个性化与主导需求选择的非双向性矛盾造成激励内容与个人目标脱钩,即剥夺了员工的选择权,而只能被动接受,使激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忽视了需求、动机等内在变量因人、时、地、人文社会背景等而变化的特点,激励措施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差,难以把握。激励资源的稀缺性与激励因素的刚性(工资奖金不能无限增加,晋升名额有限)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其激励效果难以持久。这种落后的激励管理机制不能满足员工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限制着医院的正常发展。

如何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采取宽容式管理,实行弹性工作制,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医院职工多为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尤其是优秀的杰出人才,非常重视私有工作空间,更喜欢独自工作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十分注重个人发展,讨厌单一、乏味的工作,蔑视权贵管理。德鲁克在剖析管理行为的实质时指出,人们从内心深处是反对被“管理”的。在各种繁杂的规章制度束缚和“监工头”式的监督严管下,他们可能丧失所有的激情和创造力。所以对员工要引领而不是管理,这意味着要为知识型员工创造更为宽松、开放的工作环境,具体包括自主工作的权力,弹性工作制,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容忍员工犯错误,创造充满乐趣和关爱的工作环境等。因此,医院可酌情对员工实施弹性工作制,应在重视知识型员工事业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为员工免除后顾之忧,创造宽松工作环境,这样有助于其创造性潜力的发挥。

推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满足员工各个层次的需要 行为科学认为,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和原动力。行为由动机决定,而动机由需要激发。只有需要得到满足时,人才会受到成功的鼓舞,激发人新的需要和动机,确立新的、更高的目标。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3]。所以必须对员工进行适时地激励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人的需要是现实的,具有多样性、层次性、潜在性和可变性。医院要依据全院员工的多种需求实施有差异的人性化激励来满足员工的需求,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必须充分满足个人的正当需要; 另一方面,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需要与他人、集体、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理性、和谐地去实现个人需要,不能以牺牲社会长远利益和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个人需要[4]。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和谐与否是医院和谐发展的关键。一个医院的人际关系失去了和谐,就很难和谐发展,平等、尊敬、互助、团结、友爱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本质反映,只有在这样的和谐人际关系下医院和个人才能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医院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既包括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调整,也包括医院民主建设和个人的自我调控,为人际交往做好心理和精神上的准备,从而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物化影响,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医院需要不断增进医患、医际、医管关系,加强文化建设,强化医德教育,教育员工不断调适个人自身的利益,在注重运用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调整人际关系的同时,还要注重运用道德和法律调整医院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医患、医际、医管关系,才能促进医院和员工个人的和谐发展。

依能定岗,充分发挥员工能力 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和价值目标。能力是人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显现和发挥。它包括人的体力、智力、潜能及思维、创新、创造、协调自然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5]。我国古人文子也说过:“英雄豪杰,各以其大小之材处其位”。所以医院应该依能力大小来用人,把员工放在适当的岗位上,使其能力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挥,这样才可以激励员工为医院的协调发展而努力。

开展教育培训,加强人才培养,使员工随医院的发展不断成长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与训练”。发展教育可以消除由分工而造成的个人的畸形发展和萎缩,成为使身心免受摧残的“抗霉素”[2]。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这种培训与教育也是医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员工是医院发展的灵魂。为此,医院应将教育与培训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随时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保持与医院同步发展,从而成为医院最稳定可靠的人才资源。可见开展教育和培训不仅是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医院长远发展的前提。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与医院和谐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人的全面发展能为医院发展带来动力和活力,而医院的和谐发展又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医院要给员工创造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活动空间,让员工按照自己的天赋、特长、爱好自由进行活动和创造,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个性充分发展,才能促进医院向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1 帅传系,李晓,谢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和谐社会构建机制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6x):133-134

2 张凤莲.马克思的个人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哲学研究,2006,(5):19-24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

4 宋长春.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江苏高教,2006,(1):111-11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猜你喜欢
医院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萌萌兔医院
图说协调发展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