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控制探讨媒体工作者的性观念与性道德

2012-06-10 06:22张雪雷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性道德贞操性观念

张雪雷,梅 红

(西南交通大学 艺术与传播学院,成都 611756)

我国著名性学家潘绥铭曾指出我国社会正进入性化巅峰,而媒体性化就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媒体性化是指对性的传播公开化,并对其他信息赋予性的含义,在性别传播中突出性的方面,性话语和性词汇在信息传播中的增加等这种现象。[1]在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媒体性化愈发严重,性化信息似乎成为媒体的必然选择。

本文重点从媒体控制层面考察媒体工作者的性观念与性道德,即从控制源分析媒体性化的原因,同时,对媒体工作者——普通大众和媒体人这2种身份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恋爱观、婚姻观、女性角色等方面对记者、编辑等媒体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为73%。

1 普通大众性观念与性道德的表现

1.1 贞操意识弱化,崇尚爱情至上

贞操观是随着人类社会私有制和单偶婚制这2种社会形态而形成的针对妇女“婚前保持贞洁、婚后从一而终”的性道德操守,是封建社会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伦理内容,是一种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性伦理规范[2]21。

你对恋人失贞的态度是什么?35.6%的人表示如果爱他(她)就不在乎;因爱保持关系,但心中留下阴影的占13.7%,39.7%的人则要视情况而定,其余11%的人则认为爱情已不贞洁,立即终止关系。从各项比例来看,贞操观仍然存在,但是已经没有绝对的贞操要求,对爱情的坚守和推崇高于对女性身体的禁锢和束缚,社会贞操意识在逐渐弱化。

1.2 对性行为的态度倾向

1.2.1 恋爱性体验的态度倾向

表1 交往程度情况

恋爱期间,与异性的交往程度如表1所示,58.9%的人有过性体验(性交和同居)。而对于恋人提出的性要求,如表2所示,63%的人表示大方地接受;20.5%的人是晓之以理,帮助克制;12.3%的人则断然拒绝,还有4.1%是因爱委身求全。

随着社会性观念的开放与自由的提倡,恋爱已经从“谈情说爱”转变为“谈情说性”,恋人在恋爱期间的性体验和性行为得到普遍认可。这体现了性观念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人们对性自由的大胆追求。

1.2.2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倾向

婚前性行为范围很广,本文是在恋爱基础上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什么?从调查结果来看,82.2%的人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只有5.5%的人认为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对发生性关系的恋人,74%认为不一定要结婚。

婚前性行为是反映社会性观念变化的敏感指标。[3]30-32根据这些数据可知,媒体工作者作为普通大众,并没有将性限制在传统的性道德里,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发生的婚前性行为是被认同和理解的,而没有教条式地被指责和唾弃,这是对传统性道德的突破,他们更多的是对自身欲望的满足和性的自由选择。

1.3 重视婚姻道德与责任承担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或许正反映了当今时代婚姻的潜在危机。那么,在婚姻中你看重什么?从表3可以看出,看重婚姻道德的人占86.3%,责任和爱情也占据很重的比例,分别为60.3%和56.2%。性,虽然相比之下没有那么明显,但30.1%的比例证明了它也是婚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总体来说,媒体工作者自身的婚姻道德观是符合社会主流的,对责任和道德的重视是他们践行婚姻的重要保证。

1.4 婚外性行为的立场异化

你对妻子(丈夫)以外的异性有过好感吗?69.9%的人有好感,对于这一部分媒体工作者,他们与异性的接触程度是什么?从数据统计来看,牵手拥抱的占了12.5%,接吻的为11.1%,性交和同居的分别占15.1%和6.8%。婚外性行为在这个群体是客观存在的,而对于婚外性行为,个体态度是有差异的。对婚外性行为的看法如表4所示,婚外性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或无所谓,共占34.2%。结果表明,这2种立场在态度倾向上出现异化:前提性认同和原则性反对。基于爱情和性的婚外性行为是认可的,几乎不存在道德的禁锢和钳制,对性的思想禁锢导致对婚姻的忠诚度下降。而对破坏家庭幸福的婚外性行为的谴责立场,是婚姻道德的原则不允许的情况所体现的反对立场,这一方面值得推敲。

1.5 女性角色判定

女性一直以弱势形象存在,而随着媒体性化的愈演愈烈,女性作为性象征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中。你对女性家庭和社会角色的看法是什么?如表5所示,75.3%的认为女性应该自立于社会,家庭事业两不误,21.9%的认为女性要做一个贤妻良母,这2组数据充分说明对女性社会角色的立场几乎都偏向女性的独立性;有1.4%的人认为女性是男人的附属品,性别偏见仍然存在。

表2 对异性提出性要求的态度

表3 婚姻的看重点分布情况

表4 对婚外性行为的看法

表5 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态度

2 媒体工作者的性观念与性道德分析

2.1 媒体控制:性化的把关

把关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提出,强调的是对信息的过滤和加工过程,后经过卡特·怀特(D.Cart Wright)等人的丰富与发展,把关模式更加明确,它突出了大众传播组织在传播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4]167-169作为大众传播的主力军,媒体工作者承担着信息流动的双向性,媒体性化现象的产生,也可看成是媒体工作者把关控制的失调、夸大和过度的表现。因此在制作电影、编辑新闻时,面对涉及性的话题时作为媒体工作者会采取何种态度?

从表6可知,对性化信息的把关态度主要有4种基本态度倾向:受众、国家、个人和信息本身。这4种态度所代表的角色不同,也意味着这个群体的性观念和性道德是基于各种客观因素制约而产生的,具有浓重的职业色彩,并呈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但大部分媒体工作者在进行媒体控制中并没有表现出对性的热衷度,不论是出于国家政策限制,还是自身媒介素养的自律,他们对性的传播方式和代表立场是尊重需要和适度传播。作为媒体人,他们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在整体上和宏观层面上趋于保守和传统。

2.2媒体立场下的相关基本点

2.2.1 婚外性行为

媒体中充斥的“一夜情”“小三”“婚外恋”“性爱”“艳照”等各种性化信息,不仅是对婚外性行为现象的镜像反映,也可以看成媒体工作者在履行媒体职责的同时也扮演了信息性化的始作俑者,他们的立场也会在这些信息感情倾向中展现出来。那么,在编辑诸如“一夜情”“婚外情”“偷情”等情节时,作为媒体工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从表7可知,38.4%的媒体工作者对婚外性行为表示了明确的反对立场,从程度上更是体现了其对传统性道德的坚守和认可。认为是人的本性的占30.1%,31.5%的人认为在不破坏家庭和本人幸福的情况下发生婚外性行为无妨或无所谓。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调查对象对婚外性行为表示理解和认同。

2.2.2 贞操观

调查显示,在采写、编辑过程中,32.9%的媒体工作者认为只要有爱情,处女情节和贞节问题不重要,38.4%认为传统道德必须遵守,17.7%认为要摈弃这种封建的性观念,而剩下的11%则表示无所谓。尽管媒体工作者是以媒体人的身份去把关媒体信息,但是贞操观对一部分人来说仍然很重要,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传统性道德;不过更大比例上是对这种观念的不在乎和无所谓,认为只要有爱情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在这种“身体意识”下,贞操意识也走向弱化,爱情至上论再一次得到验证。

2.2.3 女性形象

“作为媒体人,你的作品中对女性形象比较倾向于呈现什么?”从表8可知,媒体人的作品中,主要是对女性健康和正面形象的呈现,如女性的坚强(58.9%)和女性的贤良(42.5%)。但是从另一组数据来看,28.8%和24.7%的比例是对女性形象的意淫扭曲,将女性设定成性的化身。存在2种分化,虽然在正面所占的比例更重,但对女性形象性化这个现象不能忽视,“媒体性化”的重要表现特征是将女性作为性展示的元载体。调研显示,媒体工作者的性观念、性道德与媒体性化现象密切相关。

表6 媒体人把关态度

表7 媒体人对婚外性行为的态度

表8 媒体人对婚外性行为的态度

3 普通大众与媒体工作者性观念与性道德对比分析

3.1 总体差异化

作为普通大众,他们呈现出来的性观念很开放,对性体验和性行为表现出程度上的宽容,但是对传统性道德仍然持着恪守的态度和立场——婚姻道德、家庭责任等,坚决反对破坏家庭稳定的婚外性行为。

而作为媒体工作者,大部分的媒体工作者对性信息都是进行前提性把关,从各方面考虑性信息传播的现实需要,这种身份下的性观念和性道德体现出很强的保守性和自律意识。

3.2 贞操观和女性社会角色认同上的高度统一

贞操观一直存在在中国人的传统的性观念和性道德里,而且是评断一个女性的重要标准。2种身份下,贞操观都存在,但是仅限于主观的一种愿望,爱情至上才是他们的宗旨,性已经摆脱了传统忠贞如一的观念。两者身份下的贞操观实现统一,贞操观正逐渐弱化,爱情至上成为他们恪守的性道德标准。

至于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形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都呈现出对女性正面个体形象的突出和传播,虽然对女性形象的性化传播现象存在,但是在更大比例上肯定了女性正向的社会角色和健康向上的女性形象。

3.3 婚外性行为认同上的高落差

调查表明,普通大众对婚外性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主要是倾向于反对立场的。而对于媒体人这个身份来看,比例分布比较平和,并没有出现大悬殊。从数据和感情色彩来综合考究,双重身份下的媒体工作者对于婚外性行为持坚决反对意见的比例明显下降,两者之间出现高落差。这主要是由于当媒体工作者站在代表媒体身份特征的角色里时,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一种客体发生的可能,他们对婚外性行为发生的各种可能都持认可和理解的立场,只是从职业层面考虑的一种伪认可和伪开放,但不一定是对自身主体的真实反映,所以就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道德规制。

3.4 对性把关的群体异化

在对媒体把关的控制分析中,媒体工作者的性把关态度呈现出4个侧重点:受众、国家、个人和信息本身。媒体工作者这个群体内部出现了身份立场的异化,而这种现象也必然会导致媒体工作者群体内部的分歧,性把关模式的差异,造成性传播环境的良莠不齐,媒体性化也是这种异化的产物。

4 媒体工作者的性观念与性道德

4.1 性观念总体趋向保守

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媒体工作者从内容需要及国家政策法规出发,控制性化信息的生成及其输出。同时,媒体工作者的性道德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媒体职业道德约束的,所以,才会出现媒体控制层面的保守倾向。

4.2 性道德的自我规范与遵守

媒体控制过程中,媒体工作者从不同层面对信息把关,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性化效果,对涉及性话题和性表露的信息或女性形象的传播,他们大多采取的控制态度是根据需要来呈现或是回避,这些都是他们的性道德在自我规范情况下的把关结果,也是遵守社会性道德的一种表现。

4.3 对婚外性行为的弹性认可与理解

对于婚外性行为,他们并没有断然拒绝或排斥,媒体工作者认为在合理原因的情况下可以理解和包容。对其性把关过程中的婚外性行为,表现出更高比例上的性观念开放程度。

4.4 性观念与性道德仍出现偏离现象

媒体工作者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呈多元化的模式,但一部分媒体工作者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存在传统规范的偏差和迷失,将信息传播的落脚点放在对受众的吸引程度上,“受众喜欢看什么,我就传播什么”,在把关过程中,无视性化传播导致媒体形象损毁和道德规范的丧失,大肆描写和传播性化信息,以获得更多经济利益。

5 媒体性化的解决途径

5.1 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力度

针对一些媒体工作者在性把关上的失范行为,如婚恋节目里的性展示,广告里的性诉求等等,国家和媒体相关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力度,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媒体的信息控制和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坚决抵制媒体低俗之风和性的泛滥传播,为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传播环境。

5.2 自觉提高媒体自律能力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5],因此,媒体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和能力,权衡好媒体的把关尺度,对性的把握要控制在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和尺度之内。每位媒体工作者要以优化媒体形象和提高媒体价值为己任。

5.3 重视社会文明建设与道德建构

媒体工作者的性观念与性道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社会文明与道德的塑造,而这又会极大地影响到媒体形态与发展模式,因此,对社会文明建设与道德的建构是目前国家和大众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媒体控制层面,大部分媒体工作者的性观念与性道德趋于正向和保守,但仍存在一小部分人偏离了传播规范和社会文明要求,而这一部分人正是社会道德建构中需要改造的对象。

[1]潘绥铭.21世纪中国的性问题[R].第二届全国性文化节专题报告,2010.

[2]郭黎岩,王元.我国性道德观演变与当代青少年性道德心理发展[J].中国性科学,2006(3):3-25.

[3]李银河.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彬.传播学引论[M].增补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性道德贞操性观念
新时代高职生性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路径
比 干
“80后”与“90后”性观念开放程度的比较
高校本科生性道德教育之需与践行之策
论新时期下大学生的性观念及对策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
当代青少年性道德态度观影响因素的研究
艾滋病危险性性行为干预面临的伦理难题
贞操权
——一项失“贞”的民事权利和概念①
守住企业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