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乡村医生“中基”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2-06-19 16:20田莉聂绍通谭克王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病案中医药案例

田莉 聂绍通 谭克 王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株洲412012)

案例教学在乡村医生“中基”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田莉 聂绍通 谭克 王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株洲412012)

通过对参加以“分段式脱产学习”为培养方式的乡村医生中医学历教育的培养对象在中医学基础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法教学改革实践所得到的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案例法教学对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客观评价教学效果,总结经验。

案例教学;乡村医生;中基教学;实践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临床各学科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中医学基础”(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我校参与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中医药管理局“分段式脱产乡村中医人员学历项目”湖南省的教育培训工作。基于学员来源于临床岗位的特点,在“中基”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和研究。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据2002年调查显示,乡镇医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高,技术骨干匮乏,无专业学历者占36.24%,尤其是村卫生室低学历人员比例更高,全国乡村医生中,仅21%的人取得了中专学历[1],故我省自2003年起启动了农村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我校参与承担了乡村中医人员学历项目的教育培训工作,几年来共培训了学员3500多人。基于参加成人教育的乡村医生中医学历教育的学员,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方药知识基础和临床诊治经验。在中医基础理论课教学中尽早采用案例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知识重复、教师授课方式单调、难以唤起学员的学习兴趣等问题。探讨如何在较短的面授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形成中医理论的思维模式、抓住学习的关键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基础理论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经验,进行教学推广,进一步搞好湖南省乡村中医学历教育项目的培训工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乡村基层中医药技术骨干,并为中医其他成人教育形式的基础理论课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2.1 选择纳入对象,在2010级200名乡村中医学历教育项目分段式脱产学习学员中,选择了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学生8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人进入两个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班参加学习。观察组、对照组入学测试中医基础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教学实践,按照拟定的计划,统一理论教学教材,由同一教师承担了教学任务。利用精选病案(学员对选用案例的认可度,优良率达87.5%,得到广泛认同),对观察组所在教学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一般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基本过程为案例引导→教师精讲导入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对照组所在教学班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顺序完成理论课堂教学,布置相应思考题。

2.3 教学结束后,观察组、对照组教学班使用同一考卷进行考试并密封试卷,由非课题组教师阅卷生成成绩。然后找出并登录观察组、对照组成绩。

2.4 设计问卷调查表,完成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听取学员对学习、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情况及意见、建议。了解案例法教学对影响学员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提高融会贯通理论与实践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及对病案选择的认可度等。

2.5 对经同一试卷考试形成的考试成绩及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考试成绩统计情况见表1。

表12 组各科成绩比较(±s)

3.22 组理论水平、诊疗能力自觉提高情况如表2。

表22 组理论水平、诊疗能力提高情况

3.3 观察组对选用的教学病例认可度如表3。

表3 观察组对选用教学病例的认可度(n,%)

4 讨论分析

4.1 从2组考试成绩来看,期中测试、期末结业考试和病案分析,2组成绩相当,经统计学处理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期中测试和期末理论综合考试,2组平均成绩差距微小,且对照组平均成绩高出观察组0.21分,说明2种教学方法达成的效果相似;但2组的病案分析成绩,观察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5.07分,且观察组学员成绩相对平均(见表1),可以说明,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要优于对照组。

4.2 从2组理论水平、诊疗能力自觉提高的调查情况来看,在临床岗位的乡村医生,经过培训,能提高理论水平和诊疗能力,可以确定,国家教育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以“分段式脱产学习加辅导自学及作业练习”为培养方式的乡村医生学历教育,能较好地达到培养目的。但在自认诊疗能力的提高上,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出17.5个百分点(见表2),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因此,我们仍认为案例教学法在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临床诊治经验学员的基础课教学中应用可取得较好效果。

4.3 数据结果反应两者效果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分析认为,“分段式脱产学习加辅导自学及作业练习”的培养方式,其中有面授教学时间太短,学员基础水平较高等有关。而且不管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要求学员在自学期间,坚持记录自己的诊疗医案,至少完成书写30个用脏腑辨证法进行的辨证分析、分型论治的病案,重点写出症状、体征及辨证分析[2];加上学员因原都有过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经历,基础理论是属于必需要掌握的内容,故学员有比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和较接近的学科水平;更因考试、考核方法比较单一,故短期的面授教学难以反应真实的教学效果差异。

4.4 研究工作启动后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困难,首先是课题设计上理想化,没考虑到学员工学矛盾的特殊性,选择的学员出现缺课、请假的现象比较多,不能控制全部学员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二是对于这样一项与全省直至与全国开展这一工作有关的课题,设计选取的样本量偏小。因此,均影响课题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5 从与学生的座谈等形式的交流中了解到,案例法教学对提高成教学员学习主动性、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有较好的作用。故应该在本项目或其它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培训中予以运用。

本课题仅从一个学科的教学对“分段式脱产学习加辅导自学及作业练习”培养方式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但因如何培养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提高培养质量是一个长期的工作[3],更需要就如何针对此类成人教育制定更切合实际的实施性教学计划,针对学员需要和面对的执业资格考试合理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等内容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更好地为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成功经验。

[1]邵湘宁,聂绍通.试论我国乡村医生的现状和培养模式.湖南中医药导报,2005,(2):64-66.

[2]聂绍通,王欢.中医成教强化“脏腑辨证”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3):218-219.

[3]聂绍通,邵湘宁.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项目培养质量分析评价.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18-19.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43

1672-2779(2012)-08-0069-02

:王治华

2012-02-28)

湖南省教育厅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No:湘教通(2010)243号(524)]

猜你喜欢
病案中医药案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