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的省域饭店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2-06-25 05:49苏志平
财会通讯 2012年3期
关键词:饭店业省域管理水平

苏志平 顾 平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4)

一、引言

饭店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有助于掌握饭店业竞争的基本态势,为制订旅游业整体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国对饭店业竞争力进行专题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侧重点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苍英美(2005)构建了饭店业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体系和分析性指标体系,分析我国饭店业竞争力状况并提出了相应对策;颜醒华、郑中(2006)从酒店非物质性资源、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酒店文化五方面建立了酒店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酒店进行分析;周晓川(2008)从企业文化、学习与创新、沟通协调、企业管理入手建立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分析法对杭州市星级饭店竞争力进行评价;朱应皋、周艳、朱志伟(2009)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方面构建饭店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张阿雯(2010)从经营和管理、产品和服务、品牌和营销三方面建立了经济型酒店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可拓模糊AHP方法对如家快捷、锦江之星和7天三家经济型酒店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依据《2009中国旅游统计鉴》中全国星级饭店的主要绩效指标构建饭店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突变级数法对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引入突变级数法对我国省域饭店竞争力进行评价。突变理论由法国数学家Rene Thom于1972年创立,是利用动态系统的拓扑理论来构造自然现象与社会活动中不连续变化现象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描述和预测事物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是目前唯一研究由渐变引起突变的系统理论。突变级数法即源于突变理论中的突变模型,现已广泛应用于多准则决策问题。应用突变级数法对某一对象进行评价分四步骤。第一步骤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评价总指标逐层分解量化形成树状目标层次结构,一般各层单指标的子指标的分解数不超过4个,只需获取最下层子指标的原始数据即可。第二步骤是是确定突变模型,常见的突变系统模型包括尖 点 突 变 系 统 、 燕 尾 突 变 系 统 和 蝴 蝶 突 变 系 统 , 其 模 型 分 别 为 f (x)=x4+ax2+bx,f (x)=1/5 x2+1/3ax3+1/2cx2,f(x)=1/6x6+1/4ax4+1/3bx3+1/2cx2+dx,x为状态变量,a、b、c、d为x的控制变量,(f x)为x的势函数。通过指标分解的最后数目来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突变系统类型,指标最后分解数为2、3、4所代表的突变系统类型相应为尖点突变系统、燕尾突变系统和蝴蝶突变系统。第三步骤是控制变量归一化,尖点突变系统的归一化公式为x=、x=,燕尾突变系统的归一化公式为x=、x=、x=,蝴蝶突变系统

ababc的归一化公式为x=、x=、x=、x=,a、b、c、d、x的取值即为突变级数,取值范围为[0,1],同一评价对象各控制变量若

abcd存在互补性,则x取其平均值,若不存在互补性,则x按“大中取小”原则取值。第四步骤是方案综合评价,根据多目标模糊决策理论的相关原理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方案G(ii=1,2,…,n),令Gi的隶属函数为μG(ix),若μG(ix)>μG(jx)则表示方案Gi优于Gj。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省域饭店业竞争力是特定区域饭店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省区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而获得盈利并保持饭店业良性发展的能力。某一区域饭店业所拥有的饭店企业数目、固定资产和从业人员数量等资源禀赋是区域饭店业通过产业集聚实现规模收益的基础,是参与大尺度范围饭店业竞争的规模优势所在。经营能力是饭店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是饭店业利用现有资源生产产品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其中,客房出租率是饭店实际出租的客房数占可供出租客房总数的比例,表明饭店对客房资源的利用状况,是反映饭店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而营业收入和营业税金密切相关,均为评价饭店业经营业绩的基础性指标。管理能力是准确把握并提高饭店业生产效率的能力,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根据产品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单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平均生产量,是考核饭店业的重要指标,是饭店业管理水平、员工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则反映饭店业通过有效管理其固定资产实现收益最大化的能力,反映了固定资产的获利水平,能够体现其成本优势。人力资源能力是饭店业开展经营活动和竞争的主体,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饭店业潜在竞争力的高低。旅游院校及其学生数量是区域饭店业员工的潜在来源,其实质是一种人才储备,对其他区域饭店业构成潜在竞争,能够反映区域饭店业人力资源丰度对增强其总体竞争力的程度。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全国星级饭店的主要绩效统计资料,从规模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四方面构建饭店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饭店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结果

表3 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突变模型评价结果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数据标准化 从提高原始数据的可比性及突变级数法对数据的基本要求考虑,通过公式(1)对所选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其转换为标准化数据j=1,2,m)。其中,xij为各指标原始数据,yij为标准化后的各指标相应数据(表2)。

(二)指标计算过程及结果 以北京为例,根据突变级数法相关原理,第三层子指标C1、C2、C3和C4、C5、C6构成燕尾突变模型且存在互补性;C7、C8和C9、C10构成尖点突变模型且存在互补性,第二层子指标B1、B2、B3、B4构成蝴蝶突变模型且不存在互补性。因此,由归一公式可算得xB1、xB2、xB3、xB4、xA的值。同理,可求得其他省区各级指标突变值和竞争力评价结果(表3)。

(三)竞争力水平分类结果 根据突变级数法的计算结果,将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水平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类,由(表4)可知,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水平大体呈现“纺锤型”分布,地区差异相对明显。浙江与山东为第Ⅰ类,两省分属“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水平高,饭店业竞争力强,其企业规模、企业经营和人力资源水平均居各省区前列且基本呈均衡态势发展,但企业管理水平排名处于中上游,应注重饭店管理能力的提升,加强服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时充分利用固定资产雄厚优势,发挥饭店业的总体规模效益。第Ⅱ类省区中,江苏位于东部沿海,是“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省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教育领先,旅游业发展水平高,其饭店业规模、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呈均衡态势发展,以绝对优势名列Ⅱ类省区首位。广东省的饭店业规模及经营水平居各省区首位,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总竞争力水平居全国第四,但企业管理水平滞后(全国排名第27位),说明其从业人员数量丰富,质量不足,应采取措施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利用率。北京与上海在全国各省区中地位特殊,经济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速度快,饭店业规模和经营水平高,其企业管理水平分列各省区第1和第2位,但饭店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人力资源水平对饭店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就两市目前情况判断,人力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其饭店业发展的瓶颈。辽宁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区位优越,饭店业规模、经营水平及人力资源水平对其竞争力水平贡献较大,但企业管理水平明显不足,在全国各省区排名第20位,说明辽宁省饭店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固定资产利用率仍需优化。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属于中、西部地区,其饭店业竞争力水平仅有微弱差距。综合分析可知,四省企业规模水平极差为0.0168,差距不大,湖南省在企业经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四川和河北两省的企业管理水平已近全国末位,亟需提高,四川和湖南两省的人力资源水平优势明显,尤其是四川省的人力资源水平以绝对优势居全国首位,显然对其饭店业竞争力具有突出贡献。第Ⅲ类省区中,福建和海南同属东部沿海省区,其余均为中西部省区,福建省区位条件较好,经济较发达,饭店业规模、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水平发展相对均衡,企业经营水平相对较高。海南省属东部沿海省区,而且是旅游大省,其竞争力水平各项指标呈均衡态势发展,但在各省区中排名屈居第18位,在同类省区中亦居于中等,说明海南省在经历了前期旅游业的大调整后,已进入稳定复苏期,但其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云南省的饭店业规模居各省区前列,排名第8位,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与其实际情况相符,但人力资源水平明显不足,因此,应优化固定资产结构,避免盲目投资。广西饭店业管理水平低,削弱了饭店业的总体竞争力,应致力于挖掘固定资产获利潜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河南、安徽、山西、重庆三省一市的饭店业管理水平居全国前列,其中,河南省饭店业管理水平居全国第3位,而且人力资源水平也处于优势地位,说明其饭店业固定资产利用率高,人力资源与企业规模相得益彰,但上述三省一市的饭店业规模相对较小,表明饭店业投入不足、产能过剩,可考虑适当增加投资规模以提升饭店业竞争力。陕西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相对发达,旅游教育水平较高,但饭店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应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提升竞争力水平。新疆地处内陆,交通、区位优势相对较差,但其旅游资源富有特色,饭店业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与其实际情况相一致,人力资源水平是影响其竞争力水平的关键因素,需考虑加大旅游教育投入。江西省饭店业人力资源丰富,但固定资产投入力度不足,与其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不匹配,影响总体竞争力水平。黑龙江省饭店业经营水平明显滞后,饭店业规模较小,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水平与其总体发展水平相适应,说明其饭店业客房出租率及盈利水平低,市场营销力度与深度均不足,应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客源市场。第Ⅳ类省区包括吉林、甘肃、内蒙古、贵州四省区,除贵州和吉林两省的饭店业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之外,其余各项指标水平与四省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及所属区位相适应。唯一值得关注的是天津市,天津是东部沿海城市,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点城市,其区位优势非常突出,但饭店业竞争力水平明显与其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天津市的饭店业管理水平居全国第6位,整体规模小,说明其固定资产利用水平及全员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但企业经营水平严重滞后,人力资源水平亦排名靠后,说明其客房出租率及企业盈利能力均偏低,对饭店业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天津市可适度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提高饭店硬件设施质量,调整饭店档次结构,适当增加高星级饭店比例,提高盈利水平,并同步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加强人才储备。第Ⅴ类省区中,宁夏、青海、西藏均地处内陆,不具备区位优势,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旅游开发程度亦不足,其各项指标值与其实际发展状况一致。虽然青海饭店业的管理水平居全国第4位,并非说明其管理水平高于全国大多数省区,只是由于青海省的饭店业规模、经营水平和人力资源水平均居全国末位,其饭店业规模很小,相对而言,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利用率高。

表4 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水平分类

四、结论

文章利用突变级数法对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的差异及成因,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后续研究补充和完善,具体包括:饭店业竞争力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仍需改进;竞争力分析对数据要求较高,鉴于我国旅游统计数据的现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饭店业处于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选用2008年截面数据仅能反映固定时点上饭店业静态的竞争力现状,时期内的动态变化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苍英美:《我国旅游饭店业竞争力分析》,《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颜醒华、郑中:《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昆明大学学报》2006年第18期。

[3]周晓川:《杭州星级饭店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4]朱应皋、周艳、朱志伟:《我国省域饭店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2期。

[5]张阿雯:《我国经济型酒店竞争力评价研究》,《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6]陈云峰、孙殿义、陆根法:《突变级数法在生态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以镇江新区为例》,《生态学报》2006年第26期。

[7]张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与方法选择》,《旅游学刊》2007年第22期。

[8]张佑印、马耀峰:《区域旅游企业经济竞争力量化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22期。

[9]翁钢民、鲁超:《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以西北五省为例》,《软科学》2009年第23期。

[10]张春晖、张红:《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旅游学刊》2010年第25期。

猜你喜欢
饭店业省域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大数据时代隐私权保护问题探讨——以饭店业为例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女性在饭店行业竞争中的态势分析
中国饭店业如何应对外来压力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初中班主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