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辣椒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2012-06-29 02:20苏樱钗徐小莲
长江蔬菜 2012年18期
关键词:虫害辣椒海南

苏樱钗,徐小莲

(海南海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570311)

辣椒,别名番椒、海椒、辣子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为一年或多年生作物,是一种广泛种植的蔬菜,在全国各地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国务院国发[2009]44号《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把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渔业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胶基地。而辣椒作为海南冬种瓜菜的主要品种之一,种植面积大,市场需求大,病虫害防治范围也大。根据制定的布局规划,至2015年,海南将主要在儋州、临高、海口、澄迈、文昌、琼海、万宁和昌江8个市县[1]建设椒类核心示范基地22个,每个建设面积 133.4 hm2,总面积 2 934.8 hm2(表 1)。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一年四季均能种植辣椒,且品种多样。但海南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也是各种病虫害滋生的温床,病虫害比全国其他省市严重。因此,在利用各种优势种植辣椒的同时,对病虫害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海南辣椒主要病虫害的种类,探讨了辣椒防治中的各项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

1 主要病虫害

海南辣椒病害主要有辣椒炭疽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疫病和辣椒疮痂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烟青虫和棉铃虫等。

1.1 主要病害

辣椒的病害主要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导致植株或果实生长受阻甚至死亡,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

①辣椒炭疽病 炭疽病是常见且为害较重的一种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过多、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生。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但果柄有时也可受害[2]。叶片受害,先产生水浸状褪绿斑,逐渐变成褐色。果实染病初时呈水渍状黄褐色斑点,进而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央呈灰白色,斑面稍隆起,密生小黑点组成的同心轮纹,病斑稍凹陷,天气潮湿时常见病部溢出淡红色稠状物,被害果实内部组织半软腐状,易干缩破裂。久旱遇雨、雨后骤晴、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炭疽病病菌主要以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皮表面越冬等方式存活。翌年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蔓延,主要从伤口侵入植株。

②辣椒病毒病 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引起,又称花叶病、疯病、狗耳朵病。前者靠蚜虫传播,后者靠接触及伤口传播,也可通过种子、土壤、机械或田间操作传播。辣椒病毒病可引起植株矮化、落叶、落花、落果,其在田间有花叶型、丛簇型、条斑型3种类型[3]。烟草花叶病毒主要是通过汁液接触传染造成植株矮化、叶片深绿。遇高温干旱天气,大量产生无翅蚜时,病毒就随蚜虫的转移而扩散。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7月盛发,高温干旱时病情加重。因此,高温干旱天气、连作地、肥水不足、管理粗放、杂草较多等情况易发病。

③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辣椒生产中具有毁灭性。该病害主要在12月至翌年2月低温阴雨时发生,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存活,条件适合时通过孢囊孢子和游动孢子或菌丝体直接萌发,侵染辣椒。辣椒整个生育期都可遭受辣椒疫病为害,现蕾期至挂果期前后最易受害。苗期受害则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腐烂倒伏;成株期受害,茎和枝条病斑初呈水渍状,后病斑逐渐扩展,出现暗绿色或黑褐色条斑块;果实病斑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干燥后变为褐色而枯缩,潮湿时,病果上密生灰绿色霉状物。该病发展快,易造成作物大面积枯萎。病菌靠灌溉水、风雨溅射传播,高温有利于病害流行。地势低洼、土壤湿度过大、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等田块发病严重。

表1 海南省椒类布局规划

④辣椒疮痂病 辣椒疮痂病又叫细菌性斑点病,病原为黄单胞杆菌,主要由种子和植株病残体带菌传播。广泛分布于辣椒各产区,常造成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叶片发病初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叶背稍隆起;茎和枝条染病,病斑呈窄条状斑或斑块;果实发病表面产生稍隆起的褐色圆形斑点,后期木栓化,形成疮痂状[4]。病菌发育适温27~30℃,超过40℃则会出现死亡现象。病菌主要通过气孔和伤口入侵,并借助风、雨、昆虫和各种农事活动来传播蔓延。病原菌在种子上越冬,为初侵染源。重茬地、氮素过多、土壤贫瘠、排水不良等田块易发病。

1.2 主要虫害

海南湿热的气候条件不仅为各种病害提供了温床,也为一些虫害的繁衍提供了先天条件。虫害以辣椒的叶、茎和果实等作为粮食,造成辣椒生长不良,或直接导致产量骤减。因此,对虫害的防治也很重要。

①蚜虫 蚜虫又称蜜虫、菜蚜、天厌等,是蚜科同翅目昆虫的统称,包括瓜蚜、豆蚜、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等。海南周年可见,其繁殖能力极强,1 a可发生20~30代,通常具有有翅型和无翅型。活动繁殖最适宜温度为22~26℃,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和嫩茎上吸食植株汁液,造成植物叶片卷曲皱缩,使植株生长不良,并能传播病毒病,造成严重为害。干旱少雨有利蚜虫发生,微风有利蚜虫迁飞为害,施用氮肥多、叶片柔嫩的植株发生重。

②茶黄螨 茶黄螨是近年来海南辣椒的主要虫害。茶黄螨体小,肉眼很难见到,它主要刺吸辣椒幼嫩心叶部位,为害症状与病毒症状极相似。虫害发生时,一定要及时用药,重点喷施在辣椒植株上部嫩叶的反面[5]。茶黄螨发育适温16~28℃,成螨和幼螨多聚集在辣椒幼嫩的新叶叶背、嫩茎、花蕾、幼果等部位刺吸汁液,致使植株受害。为害特点主要表现为,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并有油浸状光泽,叶缘向背面卷曲,形成下扣斗。花蕾和幼果受害则不开花或开畸形花。果实受害,果柄及萼片表面呈灰白色至灰褐色,受害严重时,落花、落叶、落果,造成大面积减产。

③烟青虫 烟青虫俗称青虫和辣椒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烟青虫为杂食性昆虫,是辣椒栽培上的重要害虫,也可为害烟草等作物。烟青虫的成虫体色较黄,虫体稍小,幼虫背线较透明且多为青绿色[6]。其主要以幼虫蛀食辣椒果实为害,可为害花、蕾、芽、叶和嫩茎,从而造成折茎和虫果腐烂,大量落花落果,严重时大量折茎和蛀果,以致降低产量和品质。整个幼虫钻蛀果实内,啃食并排留大量粪便,使果实不能食用。在海南每年发生5~7代,成虫昼伏夜出,以傍晚活动最盛,具趋光性、趋化性和趋绿性。高温干旱气候,其发生量大,大雨或暴雨对其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④棉铃虫 棉铃虫又称番茄蛀虫,是茄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棉铃虫成虫灰褐色,幼虫体线一般常见有2~4条,幼虫体色随其龄期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色及至黑紫色。其卵不仅产在幼嫩组织部位的正面,也产在其背面,这点和棉花上的不一样。其幼虫以食花蕾、果实等较为鲜嫩的部位为主。和烟青虫一样,容易导致幼苗大量死亡,蕾期大量花蕾被蚕食及幼果被大量消耗,从而导致严重减产。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容易在高温干旱的季节大量繁殖。

2 主要防治技术

海南的独特气候条件决定了辣椒品种必然面临着众多的病虫为害。如何防治这些病虫害,对于保证作物产量和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包括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结合这些防治技术,可以全面综合地防治病虫害。

2.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包括利用有益菌来防治病害以及利用害虫天敌来防治虫害,这不仅能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还能维持生态平衡[7]。因此,该种防治方法也被称为生态防治。在病害方面,这种防治措施称为以菌治菌,包括利用根瘤菌、固氮菌防治辣椒病害。根瘤菌的菌丝可以杀死病原物中的有害物质,能抑制病菌的繁殖和病原物的活性。在虫害方面,通过引进害虫天敌来消灭虫害。例如,人工饲养瓢虫、蜘蛛、草蛉等防治蚜虫。生物防治的一大特点就是不破坏生态环境,通过生物内物种的竞争关系来解决病虫害问题。但也会遗留一些问题,比如害虫天敌的过度繁殖亦可能导致新一轮的虫害。

2.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结合栽培过程中的各种措施来避免、减轻或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包括通过培育或选用一些抗虫抗病品种来抵制病虫害的侵袭,或者通过优化栽培技术以达到抗病虫的目的。这些技术包括对种子和种植田地的消毒;与非茄科类作物实行3 a以上轮作,最好是实行水旱轮作;及时清除病原菌,平衡施肥以及合理灌溉等。

农业防治的目的是从植株的选育到种植过程中都保证尽量减少病虫害的感染。其优点是选用抗逆品种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既节省种植成本,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合理的种植管理则可保证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尽量少受到病虫害的侵染。但抗逆品种存在不稳定性,很多品种通过转基因而来,容易在培育过程中丢失抗逆基因,或在几代生长后病菌和害虫亦能形成抗性。农业防治在遇到顽强的病虫害时也会失去效用,必要时还必须结合其他的防治方法。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施用化学药剂来达到消灭病虫害目的的一种方法。化学试剂的原理一般是导致病菌和害虫丧失生理机能,因此过度施用也可能对人体有伤害。近年来规定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的化学药剂,而改为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选择最佳的用药时期,减少用药次数,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合理混用,以防止病菌或害虫产生抗性。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施用的化学药剂也不尽相同[8]。

在病害方面,①辣椒炭疽病化学防治可选择32.5%阿米妙收(苯甲·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或50%咪鲜胺乳油2 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②辣椒疫病发生初期使用72%殷实(百菌清)悬浮剂1 000倍液或50%达科宁(百菌清)600倍液喷施2~3次,每5 d 1次;发病中期使用68%金雷多米尔(甲霜·锰锌)800倍液或5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2~3次,每5 d 1次。③辣椒病毒病发生初期使用2%好普(氨基寡糖素水剂)600倍液或20%病毒灵800倍液+斯德考普 (叶面肥)8 000倍液,叶面喷施2~3次,提高植株抗病力。④辣椒疮痂病可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3%中生菌素 (克菌康)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叶枯唑(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施2~3次,每4~6 d 1次。

在虫害方面,①蓟马、蚜虫可用彩色纸板灭杀;药剂可选择10%吡虫啉或3%啶虫脒防治。②螨类害虫可选择阿维菌素、甲氰菊酯或哒螨灵等药剂进行防治,比如 20%螨克(双甲脒)乳油 1 000~1 500倍液或73%克螨特2 000~3 000倍液。因螨类容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轮换用药或配合用药;③斜纹夜蛾、小菜蛾和烟青虫等害虫,有条件的可应用太阳能灭虫装置,药剂防治方面可选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④棉铃虫可以选用5%氯氰菊酯乳油50~60 mL防治。

化学防治效果显著且防治速度快,一般次日或3 d内可以见效。但过度施用会污染环境土壤,长期施用一种化学药剂也会使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若继续加大施药浓度,则会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3 小结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温室,得天独厚的气候为辣椒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特别是冬季辣椒生产,不仅能及时满足全国各地对辣椒的需求,也为拉动海南经济发展做出不可抹灭的贡献。但环境是把双刃剑,为作物生长提供条件的同时,也为各种病菌和害虫提供了生长发育的温床。了解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才能保证产量的大丰收。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各种技术特点,因地制宜,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效益。

[1]王春琼,张永发.海南冬季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布局规划研究[C]//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建设论坛论文集,2010:129.

[2]云美,朱娇.海南辣椒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10):1 441-1 442.

[3]杨振波.辣椒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150,153.

[4]蒲金基,曾会才.海南辣椒品种对疮痂病的抗性鉴定[J].中国种业,2003(10):49.

[5]蒋德峰,李建德,洪阳.辣椒海南露地栽培技术[J].辣椒杂志,2004(2):18.

[6]辛君.辣椒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吉林蔬菜,2009(3):60.

[7]韩凤英,秦咏梅,国淑梅,等.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1(2):23-25.

[8]张素芳,郭尚.辣椒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05(4):71-73.

猜你喜欢
虫害辣椒海南
辣椒也疯狂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辣椒之争
拣辣椒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