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江口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2012-07-03 10:24吴忠明朱锦杰
大坝与安全 2012年4期
关键词:观测线过程线坝顶

吴忠明,朱锦杰

(1.浙江华东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4;2.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浙江杭州310014)

1 工程概况

江西江口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工程。枢纽建筑物由大坝、进水闸、发电引水系统、左岸溢洪道、右岸溢洪道及八座副坝组成。电站设计装机容量4×8.8 MW。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 900 km2,原设计正常蓄水位 72.00 m,校核洪水位76.00 m,总库容8.9亿m3,为一座大(2)型水库。

大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全长467 m,坝顶高程78.37 m,坝顶宽度10.5 m,最大坝高33.37 m,防浪墙高0.6 m。上游坝坡为三级坡,在65.0 m和69.4 m高程分别设有1.5 m和1.0 m宽的马道,自上往下的三级坡坡度分别为1∶2.5、1∶3.0和1∶3.5。下游坝坡采用两级坡,坡度均为1∶3.0,在66.5 m高程处设有4.2 m宽的马道。大坝河床段54.0 m高程以下为顶宽2 m、坡度1∶1.5的排水棱体,46.0 m高程设有宽度为17~27 m的水平反滤。坝基岩层为泥质千枚岩,对建筑物有影响的断层主要有f36、f37和f56等三条。

工程于1958年8月1日开工兴建,1959年9月大坝拦洪蓄水,1961年各主体工程基本建成,1964年9月25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1981年4月机组全部发电。工程自建成投运以来,由于设计标准几经变动,工程留有较多尾工和存在施工质量问题,虽经几次续建和补强加固处理,仍存在较多隐患。为确保工程安全运行,1987~1990年对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补强加固处理。

2 变形测点布置

大坝共布置4条观测线来监测大坝水平和垂直位移,分别位于平行于坝轴线上游28.5 m(上游排)、上游6.55 m(坝顶排)、下游27.0 m(下游一排)及38.0 m(下游二排)处。每条观测线均布置6个测点,各测点按观测线+测点断面桩号进行编号,见图1。水平位移测点位于观测墩顶部,垂直位移测点位于观测墩底部。上游排和下游一、二排测线分别于1974~1975年陆续投入正式使用,坝顶排测线于1998年投入正式使用,每季度观测1次。监测量的正负号规定:水平位移:向下游为正,向上游为负;垂直位移:下沉为正,上抬为负。

3 监测资料分析

3.1 水平位移

3.1.1 特征值分析

图1 大坝变形测点布置图Fig.1 Distribution of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oints

(1)截至2011年4月,大坝向上游最大水平位移为20.3 mm(1+146测点),向下游最大水平位移为79.2 mm(4+386测点)。

(2)上游排、坝顶排、下游一排和二排各测点近三年平均变化速率分别在-0.23~0.50 mm/y、-0.77~1.27 mm/y、-0.60~1.57 mm/y 和-0.17~1.13 mm/y 之间。

3.1.2 过程线分析

典型测点的水平位移测值过程线如图2所示。

图2 典型测点水平位移过程线Fig.2 Graphs of the da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easured by typical monitoring points

(1)在坝体自重、碾压及固结作用下,土体侧向压力导致土坝上游排各测点略向上游方向位移;下游一排和下游二排各测点向下游方向位移;运行期间,在上游水压力作用下,上游有的测点维持稳定状态,有的趋向下游位移,但量不大。坝顶各测点水平位移数值变化不大,在-10~10 mm之间变化,表明坝顶水平位移在向上游方向和向下游方向之间摆动。大坝坝体表面不同部位的水平位移符合土石坝的一般变化规律。

(2)除坝顶各测点的水平位移表现出一定的、不规则的周期性变化外,其余3条观测线上的测点,水平位移均无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气候变化对土坝水平位移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3)水平位移存在较大时效位移,下游一排和下游二排的3+266、3+326、3+386、4+326、4+386测点的水平位移有向下游方向增大的趋势,2005年后已趋于稳定,见图3。其它测点的水平位移基本稳定。

3.1.3 空间分布分析

以2011年4月测值作水平位移分布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上游排的测点表现为向上游位移,最大位移为17.5 mm;坝顶各测点于1998年进行改造,重新取初值,位移量值较小,表现为两岸测点向上游位移,河床部位测点略向下游位移;下游一排、二排测点均表现为向下游位移,由于主河道位于右侧,大坝右侧沉降大,由沉降引起的水平位移右岸测点明显大于左岸测点,最大向下游位移为79.2 mm(4+386测点)。

图4 水平位移分布图Fig.4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map

3.2 垂直位移

3.2.1 特征值分析

(1)截至2011年4月,大坝最大垂直位移为117.0 mm(3+386测点)。

(2)上游排、坝顶排、下游一排和二排各测点近三年平均沉降速率分别在 0~0.56 mm/y、0.67~1.56 mm/y、0.11~1.33 mm/y和0.11~1.00 mm/y之间。

(3)大坝于1958年8月开工兴建,1959年9月大坝拦洪蓄水,1961年各主体工程基本建成。1987~1990年,对大坝进行了全面的补强加固处理,此时,大坝垂直位移已完成大半部分。上游排和下游一、二排各测点于1974~1975年陆续投入正式使用,故实测位移反映的是运行期的位移。实测最大垂直位移为117.0 mm,为坝高的0.35%;2002年1月~2011年4月累计最大沉降量为14.0 mm,与坝高比值不到0.05%;近三年的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1.67 mm。表明大坝经过近50 a运行,垂直位移虽仍有下沉的趋势,但已稳定。

3.2.2 过程线分析

(1)上游排各测点的垂直位移表现出一定的年周期性变化,年最大下沉量基本出现在低温季节,年最小下沉量基本出现在高温季节。

(2)坝顶各测点均表现出下沉趋势性变化,但下沉速率较小。

(3)下游一排和二排大部分测点的垂直位移变化较小,基本稳定,但3+266、3+326、3+386、4+326、4+386测点表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性变化,见图5,目前这些测点的下沉速率在逐年减小。

图5 部分测点垂直位移过程线Fig.5 Graphs of the dam vertical displacement measured by part monitoring points

3.2.3 空间分布分析

以2011年4月测值作垂直位移分布图,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上游排和坝顶排的沉降较小,由于主河道位于右侧,坝体沉降右岸略大于左岸,最大沉降量为37.2 mm(1+386测点)。下游一排、二排沉降分布规律一致,右岸测点的沉降量明显大于左岸测点,最大沉降量为117.0 mm(3+386测点)。

图6 垂直位移分布图Fig.6 Vertical displacement distribution map

3.3 回归分析

影响土坝坝体位移除内在因素外,主要受外在荷载或环境量影响,归结为水位、气温、降雨量变化及土坝固结的时效。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些因素对坝体位移的影响程度,掌握不可逆位移的变化趋势,尚需对部分测点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统计模型法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统计回归模型,对3+386、4+386典型测点进行逐步回归计算,计算中取显著性水平α=0.05,回归计算精度成果见表1。由表1可知,各回归方程精度较高,复相关系数在 0.95~0.99,标准差在1.16~2.23 m之间,统计量F值大于临界F*值(等于4左右)。

表1 典型测点的回归计算精度成果表Table 1 :Regression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ypical monitoring points

水位、气温和降雨分量对大坝水平和垂直位移影响不显著。

时效分量是影响大坝水平和垂直位移的主要因素。

(1)近三年,3+386、4+386测点的水平时效位移发展速率分别为0.95 mm/y、1.04 mm/y,变化速率较小,水平时效位移基本已趋稳定。

(2)3+386、4+386测点在各时段(1990~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期间)的垂直时效位移量(下沉总量)及下沉速率见表2。由表可知,3+386测点的下沉速率由2.47 mm/y减小为 1.68 mm/y,4+386 测点的下沉速率由 1.98 mm/y减小为1.34 mm/y,表明3+386、4+386测点的下沉趋势明显减缓,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测点下沉量逐年减小,并趋于稳定。

4 结语

(1)运行期间,在上游水压力作用下,上游坝坡有的测点维持稳定状态,有的趋向下游位移,但量不大。下游坝坡测点向下游位移,坝顶测点水平位移变化不大,在-10~10 mm之间变化。各测点的垂直位移均呈下沉变化,随时间增长有所增加,但速率逐渐减小。坝体不同部位的水平和垂直位移符合土石坝的一般变化规律。

表2 典型测点的垂直时效位移量和下沉速率Table 2 :Time-effect and rate of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ypical monitoring points

(2)时效分量是影响大坝水平和垂直位移的主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时效位移变化速率逐渐减小,各测点的时效位移趋于收敛,大坝变形趋于稳定。

(3)大坝实测水平、垂直位移数值在合理范围内,无异常突变,位移分布合理。目前大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工程安全运行。

[1]DL/T5259-2010,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

[2]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观测线过程线坝顶
基于贝叶斯参数更新的高土石坝坝顶开裂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
运行期土石坝坝顶高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
洪水过程线对水库调洪结果的影响分析
煤矿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观测与分析
采煤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方法设计
亿欣煤业15#煤综采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站的设计
基于Excel绘制改正系数过程线浅析
基于青山水库洪水调节论述给排水系统设计
基于青山水库论述调洪编程计算过程
基于验算点法的重力坝坝顶水平位移可靠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