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内冷水中溶解气体对铜导线的腐蚀试验研究

2012-07-06 04:27申军锋
科技视界 2012年11期
关键词:保护膜试片溶解氧

申军锋 陈 铭

(深能合和电力〈河源〉有限公司 广东 河源 517000)

1 内冷水溶解气体与铜腐蚀的理论关系

1.1 溶解氧对铜腐蚀的影响

水中溶解氧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溶解氧作为阴极去极化剂会引发铜的腐蚀,促进不稳定的氧化物生成;而另一方面,一定条件下,溶解氧与铜发生反应生成的氧化物在又形成保护膜,有效阻止其进一步腐蚀[1]。

1.2 溶解二氧化碳对铜腐蚀的影响

水中二氧化碳对铜导线的腐蚀作用体现在降低水的pH并破坏铜表面的保护膜。发电机冷却水近于纯水,缓冲性很小,少量二氧化碳的溶解就会使水的pH值急剧下降,可降至5.0~6.0。

2 溶解气体与铜腐蚀试验

表1 空气中CO2对pH8.7的溶液的电导率、pH随时间的变化

2.1 为明确CO2降低碱性溶液pH值的速度,进行了如下试验,即将浓氨水用新制除盐水配制成pH为8.7,初始电导率3.60μs/cm的溶液,各取600mL放置于两个烧杯中,一烧杯内的水用来测量电导率,另一烧杯内的水用来测量pH,数据记录如表1。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很短时间内,溶液pH由8.7降至7.0以下,说明水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很快,而电导率变化不。因此如果系统的密封性太差,内冷水会因CO2的溶入而使pH明显降低,从而导致空芯铜导线内表面的保护膜遭到破坏而加剧腐蚀。

2.2 试验方法与步骤

在敞开体系和密闭体系中采用静态挂片法进行试验。

(1) 敞开体系

采用30mm×10mm×5mm的紫铜试片,用金相砂纸打磨至1000#,用丙酮除油后,浸泡在无水乙醇中1min,取出,经干燥处理后,称重,悬挂于已经装满碱性水溶液的锥形瓶中,浸泡72h后,将试片取出,用橡皮擦除表面黏附物质,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清洗干净后,干燥、称重、测量尺寸,同时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法测定试液中的铜含量。

(2)密闭体系

试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称重、挂片、组装并密封体系,广口瓶注水,体系末端连接带有溶氧仪探头的锥形瓶,根据需要的溶解氧浓度控制通氮时间,得到不同溶解氧浓度的试液,挂片时间持续72h。

2.3 试验结果

(1)敞开体系和密闭体系铜腐蚀情况的比较

敞开体系的膜不均匀,而密闭体系的膜较均匀,其完全变为黑色的膜时,敞开体系的膜没有光泽,而密闭体系的膜有一定的光泽。

从表面状况看来,推测两体系均发生如下反应:

阳极反应:Cu=Cu++e

随着腐蚀进行,铜试片表面形成双层结构的铜氧化物保护膜[4],内层为Cu2O膜,外层为CuO膜。在密闭体系中,氧化物保护膜在铜表面上黏附性好、较紧密,能防止铜试片的基体与试液直接接触,使得铜的溶解量大大减少,从表2可看出,含铜量小于10μg/L。但是敞开体系中由于CO2的大量存在(饱和状态),虽是碱性条件,但还是会有游离的CO2。在CO2和O2的联合作用下,铜导线表面的氧化膜被损坏,最终会使铜表面的氧化铜保护膜转化为碱式碳酸铜,其反应方程式为:

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的疏松物质,在水流的冲击下易剥落,而且这种腐蚀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这样铜表面的膜会变得不均匀,同时水中的含铜量也会急剧上升。由于水中CO2对铜的腐蚀更为严重,所以,运行中发电机冷却系统应该防止CO2进入系统,比如在冷却水箱上装备CO2吸收器,同时相应提高内冷水pH值。

(2)密闭体系中铜腐蚀与氧浓度的关系

表2 密闭体系中铜腐蚀与氧浓度的关系

密闭体系试验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氧含量试液中铜挂片的表面腐蚀产物颜色,面积均有差异,水中含铜量不同,进一步说明在pH>7.0的水中,铜腐蚀速率与溶解氧浓度是有关系的。密闭条件下,水的pH维持在7.0-9.0之间,水中溶解氧浓度小于30μg/L时,铜试片表面光亮,水中含铜量小于10μg/L;溶解氧浓度在200~700μg/L时,铜试片表面会有不均匀的暗红色斑块,而水中含铜量高达100μg/L以上,说明溶解氧浓度在这个区域时,铜的腐蚀是很严重的;溶解氧浓度大于1000μg/L时,铜试片表面先产生较均匀的暗红色的膜,甚至会生成黑色斑块,但水中含铜量很少;溶解氧浓度大于2000μg/L时,铜试片表面最终会生成一层较均匀且有光泽的黑色氧化膜,水中含铜量很低,甚至低于10μg/L。

3 结论

定冷水铜腐蚀速率除与pH、电导率有关外,还与水中的CO2、溶解氧含量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溶解氧含量,在加氨调节pH后的定冷水中,溶氧量不大于100ug/L或大于1000ug/L时,铜腐蚀速率不超过10ug/L,而介于二者之间时其腐蚀速率非常快。通过实验能看出CO2对铜挂片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破坏作用很大,且会生成容易剥落、易溶解在水中的碱式碳酸铜。因此可以确定敞开式内冷水系统腐蚀速率较快,密闭式内冷水为微碱性除盐水,且在除氧工况下运行时,其腐蚀速率能得到有效控制。加氧工况下,空芯铜导线内表面形成氧化膜,抑制了铜的腐蚀,但若加氧条件控制不稳定,形成的氧化膜比较松软,就有可能只是短期内水质良好,经过长期运行冲刷后,氧化膜剥落,内冷水含铜量上升,水质恶化,甚至会造成铜导线堵塞,造成传热恶化。

[1]谢学军,晏敏,等.发电机内冷水处理方式探讨[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6 Vol.18 No.4:273-277.

[2]闫爱军,路育龙.发电机内冷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西北电力技术,No.1,2006:5-7、11.

[3]晏敏.发电机内冷水水质控制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6,6.

[4]龚洵洁.热力设备的腐蚀与防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保护膜试片溶解氧
试片面积对破损涂层下埋地管道直流干扰程度评价结果的影响
一种基于多电极体系的新型顶部腐蚀监测传感器
造口护肤粉联合皮肤保护膜在肛瘘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轴承钢GCr15SiMn试片与渗碳钢G20Cr2Ni4A试片接触疲劳寿命分析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前缘保护膜对风电叶片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溶解氧增益调度控制
城市河道洲滩对水流溶解氧分布的影响
用于新型无“鬼影”保护膜乳液压敏胶粘剂的交联体系
用试片法测量管道的极化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