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温败毒饮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56例

2012-07-09 07:06康慧琴宁夏自治区隆德县人民医院隆德756300
陕西中医 2012年11期
关键词:对症口病皮疹

康慧琴 宁夏自治区隆德县人民医院(隆德756300)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病,近年来呈爆发性流行趋势。笔者统计,本县2011年4月~2011年8月共报告手足口病患儿126例,住院58例,其中2例因出现反复抽搐、心肌损害被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其余56例均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诊断标准[1]:56例患儿均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其中12例为确诊病例56例患儿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2岁19例,2~3岁17例,3岁以上20例,病程均为2~3d。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西医对症治疗,如补充维生素,高热时口服退热药物,易惊时肌注苯巴比妥钠止惊,颅高压时甘露醇脱水,口腔涂抹蒙脱石散促进黏膜愈合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上述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清温败毒饮加减,药物组成:连翘、栀子、黄芩、川萆薢、生地、赤芍、知母、玄参、丹皮各10g,生石膏20g,生薏苡仁15g,黄连、桔梗、竹叶各6g,甘草5g水煎,每日1剂,100~200mL/d,分次频服。口服困难的患儿可5~10mL/kg,3次/d结肠滴注。对照组:不用任何中药,单纯给西医对症支持治疗。

疗效标准 显效:3~4d内体温正常,皮疹开始消退;有效:5~6d内体温下降,皮疹部分消退;无效:发热超过7d,皮疹消退缓慢,有新皮疹出现。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1.5%,有效率35.4%,总有效率86.9%;对照组:显效31.2%,有效率34.8%,总有效率6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d)

典型病例 患儿丘某,男,1岁10个月,2011年5月28日因发热伴手足口皮疹3d就诊,门诊以手足口病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5℃心率13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85/60mmHg意识清,精神差,手、足、口及臀部散在分布疱疹样皮疹,疱液浑浊,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例反射未引出。结合近期本地有手足口病流行,诊断:手足口病(普通型)。入院后给静滴利巴韦林、补液支持治疗3d,患儿仍持续发热,体温39~40℃,有新增皮疹。给予清温败毒饮口服加结肠滴注配合治疗2d后,患儿体温下降,3d后体温正常,皮疹开始消退。同法继续治疗3d,皮疹全部消退,治愈出院。

讨 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及柯萨奇A组16型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中医属“温病”范畴,“温邪尚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1]。本组病例均表现高热、烦躁、手足口及臀部皮疹、咽红肿、流涎、尿少、舌红苔黄,中医认为病因为暑邪毒热,热蕴气分,毒从火化内窜营分,其病机为“气营两燔”,故临床可同时出现高热、抽风、昏迷的见证[2]。方中生石膏、知母大清气分之热;生地、芍药、丹皮清解营分之毒;黄连、黄芩、栀子清心泻火;生薏苡仁、川萆薢健脾利湿;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桔梗、竹叶取其“载药上行”之功。诸药配伍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

[1]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6.

[2]鲍燕举,花宝金,苏庆民.浅议伤寒与温病[J].陕西中医,2008,29(8):1075.

猜你喜欢
对症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老来手抖原因多 及时就医对症治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